APP下载

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培养优秀生的有效“技术途径”

2018-09-28魏晓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优秀生

〔摘要〕元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课从2010年至今已经在全国多所中学驻校服务过程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趋于成熟。本文详细阐述了元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置及特点、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培养优秀生以及个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优秀生;元认知干预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4-0024-03

2010年,辽宁师范大学、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科研室和武汉钢城十六中学三家机构协作,共同开展了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效果显著。该项目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途径,以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提升、潜能开发为培养目标,以优秀学生的技术化培养为特点。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特点

(一)侧重知识的学习

人类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大脑中的有效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学习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例如,有的学生某学科不管如何努力学,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学某学科的料,天生就没有学该学科的资质;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于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还有的学生与同学或老师发生了一次或几次矛盾就再也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每天低头走路或者不再来学校上学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如果大脑中储备一定量的心理学知识,那么当其出现问题时就会立刻知道自己怎么了,并能够积极调控而不再让事情恶化。例如,一考试就紧张的学生,在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包括考试紧张的心理结构,学生就会了解考试紧张是因为紧张情绪与考试的相关场合建立了条件反射,导致他一进入考试的情境就自动紧张,出现手发抖、手心出汗、大脑空白、频繁上厕所等躯体和行为反应,而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意识难以控制的,不管自己如何努力,这个“顽固”的条件反射始终在大脑中自动运行。除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结构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考试紧张的方法非常简单易操作。首先,教会学生做肌肉绷紧放松练习;然后,带领学生将考试紧张的具体情境罗列出来;最后,让学生学会在肌肉绷紧—放松的同时运用情感组织者技术 进行脱敏练习,反复练习直至面对考试情境不再紧张为止。

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心理课在游戏中让学生感悟道理,而是在课程中侧重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扰[1]。这样的做法使心理课变得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使心理课变成真正有益于学生的课程。当然,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支持在课堂上运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但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

(二)课程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除了侧重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外,还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节课看似独立,但是其内容都是循序渐进式的。

例如,在“学习偏科形成的潜意识心理机制”一课上,重点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以及暗示学习的原理与操作,教会学生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分析自己偏科的心理结构,改变认为“自己天生学不好某科”的思维,之后再运用暗示学习来改变大脑中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性质。这样长期练习,就会改变偏科状况。在接下来的“专心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形成与培养”一课中,学生对自己的上课走神问题进行心理分析,运用的原理是“偏科”一课中讲到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在学生充分理解该原理后,继续运用暗示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学习不专心状态。

在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核心原理与操作方法,而且是紧紧围绕这些原理与方法,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解释与解决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扫除在走向优秀生道路上的障碍。

(三)课程设置灵活,涵盖年级广

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操作灵活,课程设置在遵循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是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年级的情况调整和改变的[2]。

例如,在山東滨州北镇中学,大连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的老师们在给高三的学生上心理课时,充分考虑到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紧迫,仅设置了7个课时,通过5个专题教给学生应对高考前的复习以及应对高考的知识与策略,这5个专题分别是:偏科形成与自我技术化纠正、如何做到高效学习、考试紧张的成因与解决对策、三类知识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培养天才生。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老师们在给初三学生上心理课时,考虑到他们不仅要面对中考,还要为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为他们规划了12课时、8个专题,分别为:天才生的心理结构、塑造天才生学习状态、例如何做到高效学习、考试紧张的成因与解决对策、学科智力观与学科能力发展、马虎的原因与解决对策、天才生的优秀个性培养、课程总结与迁移。

无论课程如何变化,科学心理学原理始终包含在课程内容中,例如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暗示学习原理、程序性知识原理、情感组织者原理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与方法,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障碍,最终成为优秀生。

二、从解决心理问题到培养优秀生

(一)学困生与优秀生的不同心理结构

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心理结构看起来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只是在相同因素下的不同表现。

如图1所示,学困生的个性中一般有以下特征的一种或多种:懒惰、意志力弱、不能克服困难、爱抱怨、预期失败、没有理想、贪图享乐等。这种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解题速度慢、错误率高;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厌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又会影响他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策略。如果一个学生在家学习时,一会儿起身上厕所、一会儿吃点水果,不能踏实专注地学习,那么父母一定会批评他,这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学习状态不好、知识积累不牢固,会直接体现在成绩上,老师也会批评他,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师生关系不良;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久了,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一个学困生就是在这样的消极循环中“造就”而成的。

优秀生的心理结构与学困生是相反的。优秀生的个性包含以下特征:勤奋、意志力强、能战胜困难、理解包容周围的人、预期成功、有理想有目标等。 这类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会特别扎实、认真;知识累积得足够好,其解题速度快、正确率高;如此循环则形成爱学习、一学习就兴奋的状态;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会逐渐完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也会比较好,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使一名学困生变成优秀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正向价值观;学好基础知识;学习时要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类型

培养优秀生要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实地调研,发现阻碍学生变优秀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有几种:厌学,偏科,学习低效,考试焦虑,学科知识掌握不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紧张等。

在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产生过程、心理结构特点、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操作办法。下面以学习低效问题为例,简述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收集学生学习低效的具体情况,例如上课听课过程中分心、一到晚自习学习效率就下降、回到家总是没有在学校学习那样投入、碰到难题就烦而影响后续的学习等。

然后,教給学生一个原理,即程序性知识原理,让学生自己运用该原理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这里呈现一个学生分析的过程:C(做数学作业遇到难题)—A(心里有点烦),C(心里烦)—A(叹气),C(叹完气)—A(继续硬着头皮做),C(怎么做都做不出来)—A(越来越烦),C(越来越烦)—A(再也做不下去了),C(做不下去后)—A(换一个学科)……学生把问题分析清楚后,接下来运用暗示学习(即放松练习)将大脑中消极的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积极的程序性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操作一遍,并告诉学生如果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就需要每天做一次训练。

最后,教给学生应对课堂或自习过程中出现的自动化的走神现象:当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就立刻做肌肉绷紧放松10~15秒,深呼吸1~3次,积极暗示“一念放下,专心学习” 。简单的三步可以有效缓解自动化走神的现象,经常这样做,走神现象会减轻甚至消失。

(三)优秀生的学习状态及个性特征

在课堂上把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改进策略讲清讲透之后,学生需要在生活中练习,将积极的状态持续地稳定一段时间,继而就可以考虑将学生们往更高层次上培养。

要想成为优秀生,就需要了解优秀生是什么样的。我们以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例讲解优秀个性的培养:周总理热爱学习、不怕困难、坚强虚心、认真、勤奋、刻苦、上进、努力都是值得现在的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待人处事上,周总理的境界、顾大局、善良、真诚、大度、宽容、勇敢、谦逊等性格特点为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甚至包括他的对手和政敌。

从周总理身上学到的优秀个性品质,同样需要通过放松练习来巩固,当一种性格体现在学生日常活动中,经过多次实践和审美体验后将会真正转化为人格特征和智慧品质。

三、个案辅导在心理课中的作用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在开设心理课的同时,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个案辅导,个案辅导是对心理课上所讲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强化。

2016年10月,我们应邀进驻石家庄四十二中学,在心理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一位男生主动找到我,问是否可以对他进行几次个案辅导。他是年级排名前五的学生,在上完高效学习和考试紧张的课程后,想强化课堂学习的成果。我们为他做了五次个案辅导,他在总结时写道:“在这12次团体课和5次个案辅导中,我在不断修正自我,逐渐调整心态。每当想咨询什么问题时,我在脑中已给出解决方案。在后面几次的个案辅导中,我能够真正将自己与周围环境隔开,不受外界打扰。”

每一次驻校结束后,看着学生们写的课后总结,我们心里充满成就感。每一个学生都在成长、进步,在不断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自己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培养自己成为优秀生的道路上前进着。

参考文献

[1]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著.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大连: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魏晓旭,金洪源编著. 心理健康与潜能开发的元认知策略[M].大连: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大连, 116100)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优秀生
细心呵护优秀生的“玻璃心”
从两个方面培养高中物理优秀生
浅谈对优秀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优秀生培养问题探析
浅谈差生辅导如何转化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在科学教学中促进优秀生发展的策略
妥善处理优秀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不可忽略优秀生的思想工作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