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2018-09-28刘阿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泳裤裤子小女孩

刘阿涛

上周,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和谐的事情。在语文课上,由于学生们行礼时站得歪歪扭扭,不成体统,语文老师便罚他们端正站姿。这时,前排一个男孩猝不及防地脱下裤子,惹得后面的同学哈哈大笑。男孩仿佛受到了鼓励,把屁股露出来对着大家。学生们又一次笑得前俯后仰。语文老师生气极了,当众批评了他,说他不知羞耻、不讲道德,还让其他学生把他拽到了办公室,交由我来处理。

在办公室的走廊上,当我问及当众脱裤子的原因时,男孩胆怯极了,满脸委屈地说:“我只是想把大家逗笑。”他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的后果会这么严重。其实,这个男孩平时表现非常优秀,他聪明活泼、不失幽默,热爱阅读,知识储备丰富且不卖弄玄虚,还经常上台讲演习题。鉴于他以前的表现,我判定他只是一时的好奇心作祟,并无恶意,就安慰他说:“想把大家逗乐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你目前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反感,以后要少做为妙!”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教室去了。

第二天上课,当我在表扬全班课前准备做得很充分的时候,小男孩的同桌突然站起来,指着男孩说:“老师,他昨天做了件让全班丢脸的事情——当众脱裤子!”说完,幸灾乐祸地看着男孩,其他学生也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男孩紧张地抬起头看着我,又回头看看大家,像个罪人一样局促不安。

为了消除男孩的心理负担,我笑着对大家说:“如果一个成年人在你们面前脱裤子,你们一定要及时地告诉父母、老师;但是如果是你的弟弟妹妹在你面前脱裤子,那同学们就不要这么恐慌了:你在海边游泳的时候,不也因为泳裤太小,经常露出小屁屁嘛!”学生们听后哈哈地笑了起来,男孩的愁容也渐渐消散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尽量叫这个男孩回答问题,或者有意识地让他帮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借以塑造他的正面形象,淡化学生们对他“脱裤子”事件的记忆,避免在男孩心中留下阴影。

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件。那天,我在三年级A班上课,当我在请前排一个男生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裤子太大,也可能是因为早上时间太赶,忘记系裤腰带了,在他站起来的一瞬间,裤子迅速滑落,搭在膝盖部位,露出了小内裤。后面的女生看到后,捂着嘴,嘻嘻地笑了起来。男孩也羞红了脸,赶紧提起裤子,尴尬地看着我。我轻声地告诉他:“下课老师借你一条绳子暂时系一下吧!”男孩不好意思地回头朝女生嘿嘿地笑了笑。这件事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过去了,并没有给男生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这不禁让我想到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女教师带着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在海边沙滩上尽情地嬉戏。游戏结束,一个小女孩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情况下,毫无顾忌地在一个男孩面前脱下泳裤,换上干净的裙子,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小男孩好像也没有意识到女孩的不妥,天真地看着小女孩,没有说话。旁边的女老师看到这一切,并没有厉声阻止、斥责,而是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对着女孩微微地笑了一下。

评论里很多人指责教师为什么不阻止女孩。其实,为什么要阻止呢?童言无忌,童真无惧。十几岁的稚童本身心地純洁,天真无邪,在他们的思想里还没有形成男、女的两性差异,还没有认识隐私、羞耻、伦理道德等概念的意义,他们的一些举动往往是最原始最纯真的利益驱动,纯属童言童真,并无邪心杂念。如果女教师当众将这件事情声张,斥责女孩在男孩面子露出隐私部位,可能会引来周边同学的围观,使小女孩以后都要生活在“在男生面前脱裤子”这种记忆的阴霾之中,造成心理压抑。身为教师,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强化学生对某件事情的记忆,所以有时候,“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可能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光明新区爱华小学,深圳,518107)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泳裤裤子小女孩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泄密
小女孩的三、六、九
便便哪去了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新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