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宋代,都是什么人喜欢纹身

2018-09-26吴钩

廉政瞭望 2018年9期
关键词:乔峰刺青纹身

吴钩

近日,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发生一起持刀砍人“反杀”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群纹身的“社会人”随之进入公众视野,不过却被人调侃“纹身可能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其实在古代,纹身就一度流行。

《天龙八部》的乔峰是一名由宋人养大的契丹人,那乔峰是怎么确认自己的契丹人身份的呢?是他在雁门关看到几名契丹人,胸膛都有狼头刺青,而他自己的胸口,也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狼头,“一霎时之间,乔峰终于千真万确地知道,自己确是契丹人。这胸口的狼头定是他们部族的记号,想是从小便人人刺上。”但契丹人在胸口刺狼头的“习俗”,其实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从契丹史料中,我们找不到狼头刺青的记载。

但金庸的小说多少有一些历史根据,他又写道:“北宋年间,人身刺花甚是寻常,甚至有全身自颈至脚遍体刺花的。丐帮众兄弟中,身上刺花的十有八九,是以乔峰从无半点疑心。”这段描述,倒是合乎宋朝历史。

金庸所说的“刺花”,宋人一般称“刺青”“雕青”“花绣”等,我们今天则叫“纹身”。从唐朝至宋朝,正是刺青非常流行的时期,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中就有好几位是纹了身的:“九纹龙”史进,“刺着一身青龙”;“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着“青郁郁一个豹子”;“病关索”杨雄,“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刺青最漂亮的梁山好汉,当然非“浪子”燕青莫属,“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他在泰山打擂台,露出那一身花绣,台下看官忍不住全都看呆了。连京师青楼头牌李师师,也听说燕青一身刺青之美。当燕青上门拜访时,李师师便提出请求,要看看“哥哥”的文绣。

《水浒传》的描写并非虚构,宋人中确实盛行刺青之风,军人群体中尤多刺青者。南宋笔记小说《夷坚志》提到几名纹身的军人:“忠翊郎王超者,太原人,壮勇有力,善骑射,面刺双旗”。北宋名将呼延赞“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连他的妻儿、仆从都要在身体纹上“赤心杀贼”;我们非常熟悉的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字,亦是刺青;与岳飞齐名的张俊,曾经“择卒之少壮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刺青的风气从军伍蔓延到市井间。

流风所及,喜欢刺青的,未必尽是“恶少年”,而是一时之风尚。宋人说,“今世俗皆文身,作鱼龙、飞仙、鬼神等像,或为花卉、文字。”传世宋画《眼药酸图页》中,右边的杂剧演员,手臂上便有刺青,图案似是鱼龙之类。

刺青也是许多宋朝男儿的“青春期标志”,恰如一首宋诗所写:“少年宕子爱雕青,文彩肌肤相映明。闹里只图遮俗眼,强将赤体以为荣。”北宋末官员李质,由于“少不检,文其身”,被宋徽宗戏称为“锦体谪仙”;南宋举子李钫孙,少年时在大腿纹了一个“摩睺罗”(宋朝人的“芭比娃娃”)图案。

由于刺青成了社会时尚,至迟在南宋时,大都市中便出现了“纹身协会”,用宋人的话来说,叫作“锦体社”。《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宋人笔记收录的南宋社团名单,都有“锦体社”。“锦体社”中有“针笔匠”,即纹身师;“锦体社”还会组织纹身展示大赛,叫作“赛锦体”,优胜者可以获得奖金。《水浒传》称燕青的一身文绣,“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

在宋代,刺青却发展成为跟今天的紋身没什么两样的时尚,其流行特点也与今人极为相似:刺青的群体都是以江湖人、文艺圈、少年人为主;刺青的图案,都极具个性化。相比之下,那个一身大肚腩五花肉的纹身,审美未免太Low了。

猜你喜欢

乔峰刺青纹身
成年人的平庸,从合群开始
本地杀手
乔峰
视觉与嗅觉的艺术 彩色药草味刺青贴纸
纹身刻在肌肤上的信仰
刺青可做遥控器
当衣服越穿越少你可以“刺青”为衣
——80后:刺青文化
纹身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趣味“纹身”,绘出无限柔情
纹身的古人——“文”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