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事有度即可

2018-09-26邓苗苗

廉政瞭望 2018年9期
关键词:娘炮娘娘腔簪花

邓苗苗

很多年前,偏中性化的女孩子被称为“男人婆”,听起来就有些嘲讽和贬低的意味,但现在不这么说了,“改头换面”的“女汉子”,听着是不是舒服多了,甚至在很多时候还暗含夸奖,不少女孩子也常常带着些许骄傲地自称女汉子,中性审美也愈加受捧。

而针对男性某种程度上的女性化,人们惯用的词汇诸如“娘炮”“娘娘腔”,似乎都更加刺耳难听。

每年9月1日,央视都会播出与教育部合作的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要求全国的学生们观看,已经有十年了,但今年节目组邀请的嘉宾被批“娘炮”,引起部分网友的不满。甚至还有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稱“少年娘则中国娘”,“第一课”就给祖国未来的花朵们看这样的节目,十分不妥。

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代审美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战国时期,谋士邹忌爱与城北徐公比美,由此得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魏晋男子喜傅粉,追求肤如凝脂、面若桃花的外表,但仍有嵇康等人气节不凡令人折服;唐时开始有男人戴花,是一种盛行的社会风貌,杜牧也说“菊花须插满头归”;到了北宋,韩琦、陈升之、王安石和王珪还在一次赏花会上一同簪花,后来相继为相,人称“四相簪花”,传为佳话……

套用一句话,“这都8102了”,可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还是不够,人们还是会轻易地对他人做出流于表面的评价。反感男性偏女性化不等于直男癌,而外表精致的男性也不等于娘炮。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既需要血性阳刚的男性,也需要温柔细腻的,不必非要狭隘地下个定义,制定好所有的条条框框,规定所有人都按既定的模式存在。与其纠结外表呈现出来的东西,关注内在的品质才是更重要的吧!

当然,我们理解那些极力反对男性偏女性化的人,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与古时不同,如今信息传播的渠道极广、速度极快、范围极大,尚未形成稳定性别意识的小孩子在外界影响下容易产生效仿行为。如果主流文化推崇的、媒体上出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男性形象,长此以往,原本挺好的多元化变成另一个极端的单一,着实会令人忧愁。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也由以前的粗糙变得精致,男性开始重视打扮和装饰,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礼仪。但值得注意的是,追求外表的同时,内在也不容忽视,生活精致了,精神不能变得孱弱。

万事都应不偏不倚,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度”,对男性美的追捧要有度,讨论批评也要有度,气势汹汹地口诛笔伐,用“娘炮”“娘娘腔”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去形容他人,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猜你喜欢

娘炮娘娘腔簪花
云鬓簪花入画来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娘炮”与硬汉,一定是非黑即白吗?
娘炮
簪花仕女图
娘娘腔
这个男人有点man
娘炮先生的爱情
澳财长骂对手“娘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