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

2018-09-25叶长青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叶长青

【摘 要】讨论了风险的本质,将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业主风险、施工合同风险、成本控制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主要风险管理措施,从风险辨识入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利用风险转移来减少风险损失。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辨识;风险损失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risk, integrates risk awarenes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risks of owners, construction contracts, and cost control risk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Starting with risk identification, it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Risk transfer is used to reduce risk losse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Risk identification;Risk loss

1. 引言

(1)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也由发展初期的粗放型,慢慢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市场不再需要低散乱的大量施工企业,而需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具备现代化管理的专业化施工企业。

(2)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中,风险因素与日俱增,保险这一传统的风险处置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如果风险发生,将会导致工程项目失败,企业产生巨大亏损,甚至造成灭顶之灾。加强风险管理,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水平,已经成为全面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与长远使命。

2. 风险本质

(1)风险是与人类活动共存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社会是发展的,环境是变化的,所以,企业风险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诉求是成正比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企业风险。既然风险是伴随企业共存的,在选择机遇的同时也就选择了风险,那么企业风险不仅是可以规避的,而且是可以选择和利用的。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既要制定好风险管理制度,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把每个风险源的控制与具体责任人绩效相结合挂钩。让企业负责人能时时对主要风险进行动态管控。

(2)将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 主要风险分析

3.1 业主风险。

业主是工程投资建设方,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业主方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前要对业主方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评估。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各渠道对业主方的经营情况、项目融资情况以及如果项目是销售的,则对项目建成后的销售市场进行调查。如果为了承接项目而垫付巨额资金施工,后期出现业主拖欠工程款,使施工企业陷入经济上困境的恶性循环。在以往的经验中,很多资金不是很雄厚的小型施工企业,就会因为一、二个项目垫资施工,业主方的破产,而陷入无休止的法律纠纷,而被拖至困境。

3.2 施工合同风险。

3.2.1 双方主体合法是否有效。笔者碰到过一个外地的施工项目因为合同主体不是支付工程款的主体,导致后期法律纠纷过程中,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权利,而处于不利地位。为了避免主体不合法使合同无效的风险,应到工商管理部门核查所选择的合同当事人的营业执照、企业资信、资质证书、注册资本等登记信息。

3.2.2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有效。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双方达成一致的内容应合法有效,并以文字方式确定下来。合同用辞应表述准确,避免出现同样用辞的涵义不一致的情况,合同内容表述不能存在互相矛盾、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地方。

3.2.3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和相关合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系统建立,即使有某些合同管理程序,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变形,没有将体系和制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形同虚设。为了避免风险控制失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合同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落实合同管理制度。

3.2.4 合同交底不及时。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很多人不重视合同分析和合同交底,致使合同签订与合同执行严重脱节,造成合同执行不彻底或不及时,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这需要通过有效的合同分析与合同交底,明确合同目标及主要合同任务,每个项目在开工前就要确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并定期将合同的执行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总公司进行汇报。

3.2.5 非预期风险。施工过程针对非预期风险要重视索赔,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索赔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索赔意识,善于研究合同文件、实际工程实践、分析实践发生的原因、捕捉索赔机会,及时提出正确的索赔请求,在索赔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从索赔中获得效益。

3.2.6 结算不及时。在项目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因为建设单位故意拖延而造成的工程结算不及时的情况。为了对发包人这种行为给予制约,鼓励合同双方对结算期限的做出明确约定,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过期视为认可”的原则,其中第20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施工企业应充分理解该司法解释的精神,善于利用此条款的规定,在备案合同中写明“乙方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提出工程结算并將相关资料移交甲方,甲方自接到上述资料后几天内要审核完毕,到期未提出异议,视为甲方已认可乙方提交的结算”,或者在合同结算条款中约定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

3.3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风险,造成人工费、材料费、设备租赁使用费、管理费的浪费,使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各种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大、恶劣施工条件未能预见、众多参与单位的变化难于把握等因素,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大。现在实行营改增后要求项目开工前即根据预算书和长期施工经验明确进项发票的组成,确定比较合理的税负率。

4. 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施工企業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防范、控制、化解和规避风险,把企业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我国施工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风险管理,把不确定的风险变为固定的风险管理费用支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实现稳步、健康的发展。

4.1 风险辨识。

为了能更好地对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如何辨识风险是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辨识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环节,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把风险管理融人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将风险分解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逐层分解,使企业可以顺藤摸瓜,最终找到自己所承受的风险的具体形态,可以看到风险的成因以及相对应的措施及由谁来负责,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准确地对风险形态进行判明,应用起来简单、迅速。

4.2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得以体现,依托企业组织结构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在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建设阶段,研究评价各阶段风险因素,确定相应的风险级别,建立预警系统,采取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风险损失、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每个项目施工的主要节点,风险管理小组要给企业负责人出具项目各方面的风险评估报告,因为建设工程的特殊性,项目的风险往往在最后期才会暴露出来,而很多施工项目因为前期缺乏管理,到风险暴露出来后已回天无力。所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4.3 风险转移。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活动,首先需要对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但是,有些风险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方法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企业本身无法控制,因此需要引入风险转移机制,将其合理转移掉,减少风险损失。有效的风险转移,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风险管理更加完整、科学、有效。风险转移是指企业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另一个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转移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例如,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项目,企业应该要求把涨价的风险和发包商一起分摊,涨价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由施工企业承担,当超过这个幅度时则由双方一起分担。施工企业不能只看到后期利润而将风险全部由自己承担。象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发包方要求施工企业将项目垫资到结顶而允诺高额利息,这种风险一定要和业主共同承担。

4.4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即在于降低信息的不完全性,使有关主体了解风险所在并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施工企业应该而且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用企业局域网络来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地识别、预警、计量、评价风险,并将其传输给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层次间风险信息的良好沟通,帮助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及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决策。

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

5. 结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势必为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市场商机,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巨大现金流量以及上税能力,使得每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建筑企业的引进及发展。但是施工企业往往刚开始发展时企业主亲力亲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能进行自我把握,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上升到一定规模后,往往不能运用有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不能合理辨识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风险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而风险管理往往成为企业是能够可持续经营的核心因素,应该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4-20-803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审判风险管理初探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