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城市美学研究

2018-09-25胡天君娄玮叶帅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文化城市规划

胡天君 娄玮 叶帅

【摘 要】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要求日益提高,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审美系统中的重要审美媒介。本文从中国传统水文化出发,解读城市中的传统水文化以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探究城市美学的本质。

【关键词】水文化;城市规划;城市美学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mproved, and the cit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aesthetic medium in the social aesthetic system.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ater culture, interprets the traditional water culture in the c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planning, and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urban aesthetics.

【Key words】Water Culture;Urban Planning;Urban Aesthetics

1. 中国传统水文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人类与水之间相携相抗,在冲突与矛盾中不断发展的历史。起先由于我国古代先民的生理与安全需求故而派生出中华民族古老的畏水、敬水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治水文化与利水文化随之产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早先有大禹治水,春秋时治水与筑城日渐结合,城内的河湖与城外水系相通,比如扬州城的构筑就与开凿邗沟相关。京杭大运河与近代的南水北调工程,都使得水文化相融于城市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古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有以水文化闻名的发达的旅游业,乐水文化古今自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人类对水的热爱,由此派生出德行、智性、灵性等理性认识。“乐水”作为人类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对城市美的追求与对城市理性的塑造。水成为活跃城市氛围,实现人与城市、自然友好对话的媒介。

2. 中国城市规划与水文化的关系

(1)我国居民在建城选址时,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便是城池必须靠近水,城内、城外也一定要有水。人们有意将河流引入城市或依自然水网地形建设城市。这样做既可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防护用水、交通运输用水的需要,还可起到美化城市,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

(2)中国古代都城都有水系,西汉长安城、北魏洛阳城、秦朝咸阳城、唐代的长安城,更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都有很大的水系。江南地区的城市更是基本上都有水网,河街水巷遍布。在唐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江南这一带的水乡城市,如苏州、扬州、润州、杭州、会稽、嘉兴、金陵等,由于水运发达水文化不断发展兴盛,形成高潮,更是吸引了一群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吟诗称颂,故而精心治理水系,风光更胜,名声大振,吸引了大批游客。[1]

(3)“水是一个极为灵动、活跃的因素。水或平静开阔,或一望无涯,或流动洒脱,或曲折幽深,是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最好的粘合剂。”[2]水文化是城市追求意境、达成“天人合一”境界的点睛之处。水文化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灵魂所在,给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使得城市自然舒展开来,成为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像水一样充满灵气。

3. 水文化塑造城市的审美特色

3.1 中国城市的美学本质。

(1)一个城市的美,不单单表现为某一个或几个建筑的美,而是城市的一个整体的观念。城市美学涵盖了建筑、环境、人文等部分的美学,找寻他们共通的美学本质,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城市建設。

(2)曾经有个机构进行过民意调查,得到这样的信息:“北京是最大气的城市,上海是最豪华的城市,大连是最男性化的城市,杭州是最女性化的城市,厦门是最温馨的城市。”这是人们对城市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这种形象印象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层面的结果间接地提供给我们城市美学的评判标准。仅仅依据城市外在的形式来判断一个城市美与否是肤浅的,只有让身在其中的居民在心理上找到归宿与共鸣,才是城市美的意义。

(3)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建筑因其巨大的体积而成为一门艺术。”在这里,城市便是一门巨大的艺术,是我们的审美对象。[3]城市作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场所,她所凝聚的不只是在物质、景观、环境方面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根源的启示。城市美学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城市是文化的荟萃之地,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特色的“丰厚度”。一个城市的美与否,从根源上来说在于城市积淀能否满足人类对美学的情感需求。

(4)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它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基本功能来确定城市的基本形式,而城市美学意义上文化积淀的最终形成,则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综合社会、自然、文化、经济等因素的结果。其中,水文化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导致每个城市各有千秋。

3.2 传统水文化的承袭——打造城市内在气质。

中国传统水文化以独特的形式和民族精神塑造了城市的内在气质,使其从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上升为文化和审美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水文化是如何来影响城市审美的呢?这可以从水自身表现出来的智性与灵性来回答。水乃灵性之物,水有力量,有情感,有色彩,有声响,时动时静。可观赏又可进行功能利用,使得城市在建设中与自然相融合,在水的利用布局方面逐渐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水文化塑造城市的审美气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水文化塑造的文人山水型理性城市。把水文化的完美、生动、灵活、富有诗意融于城市中。典型的城市为杭州。杭州完全是以水文化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格局,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山水城市。它是以西湖为中心的水体布局,多个湖泊为辅,还有钱塘江、大运河两条大江过城,周围又有许多山形适中的山峦,使得城市布局极具山水特色。把中国城市山水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水文化塑造的自然山水型城市。这些城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依托自然和谐布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桂林、温江、武昌、南昌、昆明等城市。典型的代表桂林向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她的城市布局突出表现自然、山水景象,注重水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城市的东西南北皆有重重叠嶂的好山好水,使城市融于自然,融于水的灵气之中,给人以特别的美的享受。

(3)水文化塑造的大氣磅礴型的皇家类城市。比如北京、南京等。这类城市把水文化的德性、福气通过城市布局表现出来。作为帝都的北京城,在唐代水利工程发达的时候,水文化的观念便以达到了高潮,到清代水文化在城市和园林中的影响与利用更加的广泛。北京城的格局实际上是“围绕水体转”,整个城市给人以气魄宏大之美。

(4)以特定地域水文化塑造的山水特色型城市。如苏州、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济南又被称为“泉城”,泉水文化是突出的特色水文化。布局以大明湖为主体,南面为山,北为低洼地,之间平原分布有许多泉水。泉水文化是济南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文化,是济南城市的标签。泉水将济南塑造成一个处处充满动感美与活性美的城市。

(5)总之,城市需要结合自然,因地制宜来张扬城市的个性。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与当地水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水文化赋予了城市迥异的形象特征与审美体验。

4. 结论

城市美学的营建是将城市中的人、环境、建筑在自然空间上运用美学原则进行组合,使其在追求功利价值的同时不以丧失美学价值为代价,以适合人们审美情趣与心理需要,创造出真正的人性化环境。当我们对那些有着深厚水文化底蕴积淀的城市进行审美感知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由民族的母体文化而凝聚起来的城市,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城市的特殊的美感便交织在我们心中,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共鸣,这便是城市美学的价值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

[2] 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马定武. 城市美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3-12-736

猜你喜欢

水文化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探索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南阳城市水文化品质提升建议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云南的稻作和水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