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园林的气质与内涵研究

2018-09-25周鲁潍王海波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4期

周鲁潍 王海波

【摘 要】巴蜀园林独具特色,文章总结传统巴蜀园林的形成因素,分析忠县石宝寨、峨眉山清音阁、崇庆的罨画池等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分别从园中建筑、理水、种植角度,挖掘出其“雅朴、疏朗、自然”的独特气质与内涵,总结真山真水、因势就形的传统山地园林的“匠心精神”。以期对当代中国园林设计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巴蜀园林;因势就形;匠心精神

【Abstract】Bashu gardens have unique feature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factors of the traditional Bayu gardens, and analyzes representative gardens such as Shibaozhai in Zhongxian County, Qingying Pavilion in Emeishan, and Suiqing's painting p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water management and planting in the park, the unique temperament and connotation of “elegant, sparse, and natural” are excavated, and the “genuine spirit” of the traditional mountain gardens of Zhenshan Zhenshui is formed. With a view to inspi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garden design development.

【Key words】Bashu Garden;Formed by the situation;Ingenuity

巴蜀園林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体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存在。巴蜀地区山川雄奇、河水秀逸,形成了丰富的园林要素,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山地园林。巴蜀园林不拘一格,随形就势,建筑素雅古朴,与地形地貌相协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1. 造就巴蜀园林独树一帜的因素

1.1 自然因素。

1.1.1 地形地貌。

(1)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既包括沃野千里、河川纵横的成都平原,也包括地势高低起伏的重庆地区。其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湖泊均兼而有之。丰富的山地空间为巴蜀园林提供了自然基底。“园地惟山林最胜”[1],山地环境从古至今皆为造园相地的理想基址,它不仅减少了对环境过分的干涉,突出了地理独特,更遵循了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巴蜀园林只需因势就形稍作修饰,自成天然之趣。

(2)忠县石宝寨建于长江北岸边昂然腾起的玉印山巅,山顶地势平坦,但用地有限,下面几乎为垂直的石壁,攀登十分困难。于是沿峭壁建造了12层木塔,塔内除第二层供奉神像外,其余各层为楼梯间,是上下山的唯一通道。由于在地段环内内依山就势地利用地段高度的变化,建筑整体与自然山势及山林树木融为一体。

1.1.2 生态气候。

山地环境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巴蜀园林构景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变化莫测的气候条件是山地地区独特的环境特征,天色使得山地自然景观神奇多变且多姿多彩,巴蜀园林在自然山地环境中展现若隐若现的意境。

1.2 人文因素。

1.2.1 先贤崇拜、文人荟萃。

自西汉文翁在成都兴办了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石室”,古往今来文风鼎盛、文人辈出,所以有着“蜀学比于齐鲁”的美称。无论是本土名人还是迁客骚人,他们寓居过的地方,多以园林形式演变成拜祭的场所,表现出明显的公共园林的性质,这也是巴蜀园林中纪念性和祀庙性园林居多的原因之一。由于四川历史上战争的原因,导致当地人口稀少。明末清初时大量湖广人移居在此,四川文化因此成为各民族文化的大熔炉。这为当地带来了新鲜的文化习俗和建筑技术,使巴蜀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1.2.2 宗教思想。

巴蜀是道教的发源地。遵循“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主张无为的政治思想。道家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为核心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造园上表现为把天然之趣作为追求目标,尽量保持自然山水形态,少用斧凿,顺应自然,与环境有机协调。道家以超脱来慰藉那些失意致士的心灵,以寄情于山水之乐,寄托自己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宦海沉浮的情感。在古代各思想流派中,儒家、法家均主张入世,而飘逸洒脱的精神主要源于道家。这使得巴蜀园林在造园上表现出洒脱无拘的空间布局,对比强烈的手法和自然简朴的面貌。

1.2.3 自然认识观。

(1)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西方传统规整式园林认为自然是不完美的,强调园林中的人工之美。因此规划布局对称均衡,强调比例、秩序美的准则。园林便被纳入几何关系之中。如规矩的池塘,人工修剪的树木,以及地毯式植物花坛。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它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所谓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规划布局方面因地制宜、自由多变。巴蜀园林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都具有这种追求自然的精神,但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和观念形态的差异,所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美的体会也就各有不同。因而这些差异反映到造园方法、表达方式以及风格上,就必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园林。

(2)巴蜀园林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程度上明显高于其他园林。给人突出的感觉是随意旷达、飘洒自然的美感,但又放而不野,文而不弱。它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竭力保持自然山水文脉,少用斧凿,是灵活、自由的。在植物配置上,迎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建筑与山水之间。

2. 巴蜀园林的现代意义

2.1 特色鲜明,潇洒无拘。

(1)巴蜀园林虽脱离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范畴,但其布局独具特色,跌宕多姿。巴蜀园林常令人感受到强烈的对比与节奏,暗含着内心的一种激荡和某种诙谐幽默的情趣。巴蜀园林所蕴含的这种精神,既区别于关西大汉面对严酷的自然,外露着强烈征服奋斗的精神;也不同于江南文人雅士的儒家精神,沉醉于明山秀水之中以求得中致平和。

(2)巴蜀园林历代造园家,勇于利用强烈的对比,使得巴蜀园林呈现出幽中有丽,方中求实的格调。其中,高者求其高,低者求其小,则是一种增强对比关系的特殊手法。这种大胆运用强烈对照的手法使得巴蜀园林独具特色,跌宕多姿,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启示。

2.2 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巴蜀園林对大自然的尊重、融洽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园林。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以自然山水作为构图主体,保持自然山水脉理,存其自然之势而得其天然之趣。整个园林的构图是柔顺、灵活、自由的,而非刚直、规则的。园林植物配合山水随意配置,园路回环曲折,在山水花木建筑中穿插,建筑则只是为观赏和点缀风景而设。建筑跻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不是孤立且高傲的“不速之客”。

2.3 诗画入园,诗画成景。

(1)巴蜀园林追求着一种独特意境,而说到园林意境,诗与画则不得不谈。巴蜀园林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各种形式,进行立意、点景,表现园林的艺术境界,引导人们去享受园林的诗意美感。

(2)巴蜀园林多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著名诗人、画家及名士高僧参与建造,使得巴蜀园林融汇了古代思想的文化精粹。他们按照写意山水画的理论及山水诗的情致,以诗画入园,以诗画成景,使得园林极富诗画意境。

3. 总结

通过对巴蜀园林气质与内涵的解读和分析,不难发现诸多哲学思想与园林处理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立足于特色地域文化,并以此为支撑,结合具体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感受合理布置功能,景点营造因势成境,化不利为有利,匠心独运而又不矫揉造作。这种基于文化与生态综合的适应性设计,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创新与传承地域文化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值得日后继续探讨。

注释

[1] 计成:《园冶》中华书局,2016.3,P39

参考文献

[1] 曾宇,王乃香著.巴蜀园林艺术[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0.1

[2] 林泰碧,陈兴著.中外园林史[M].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6.1.

[3] 郭凤平,方建斌主编.中外园林史[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7.1.

[4] 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1.

[5] 蓝先琳著.中国古典园林[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1.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3-18-776

[作者简介] 周鲁潍,职称:硕士导师,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及理论。

王海波,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及理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