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施工质量管理的发展

2018-09-25鲁新建鲁国夫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施工质量发展趋势现状

鲁新建 鲁国夫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施工质量管理发展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浅释了影响施工质量的五个基本因素与相应的措施,并指出了我国当年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最后针对新时期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xplains five basic factors affect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oints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 With regard to countermeasur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Construction quality;Management;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1. 引言

建筑業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的基础产业,而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业能够发挥支柱产业的重要基础。我国自推行全优工程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地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工程质量问题仍然是我国建筑业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多年来,因劣质工程的返修、加固、补修而发生的器材、能源的浪费数量巨大,使得业主承受了不必要且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劣质工程而造成的各类事故也频繁发生,由此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痛心。所以,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施工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2.1 国外施工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美国早在 1861 年就颁布了政府采购法,后陆续通过了关于招标采购的系列法律。至今,美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基本法律(如《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联邦采购局政策法案》、《合同竞争法》、《合同争议法》、《诚实谈判法》、《贪污受贿、渎职及利益冲突法》等)和实施规则《联邦采购法规》(FAR)。美国政府工程对施工质量的管理遵循 PDCA 原则,主要通过两个计划(CQC和QA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处理这一系列过程来开展施工质量管理。所谓承包商质量控制(CQC),是施工承包商为使其自身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行为满足合同要求的管理控制和文件证明体系。而质量保证(QA)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责的体系,以确保承包商质量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规定的最终产品的实现这种承包商质量控制和政府质量保证的共同作用,能够确保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

2.2 我国施工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建国初期到5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检查制,即由施工单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1958年-1966年,实行的是第二方验收制,即企业自控和第二方建设单位质量验收检查。80年代以后,实行的是核验制,即企业自控,建设单位第二方验收,政府第三方监督核验。80年代后期,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度,这是一种对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督方式。2000年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施工许可证、设计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从而使政府监督实现了从微观监督到宏观监督、从直接监督到间接监督、从实体监督到行为监督、从质量核验制到备案制的四个转变。由此可见,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与之相适应, 这是工程质量监管体制发展的客观规律。

2.3 国内外施工质量管理发展对比。

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美国模式主要是政府直接参与工程质量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主要监督检查人员包含政府检查人员以及政府临时聘请的一些外部人员。德国主要是进行质量监督的间接管理模式,有州政府相关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委托或授权。法国政府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而是通过各种法律和经济手段保障建筑工程行业质量的提高。我国发展起步比较晚,各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或者对合同的要求还不规范,缺少一定的约束性和参照性。在管理模式上,我国除了可以参考西方的一些监督机构的实施和制定外,还应该考虑到政府以及监管人员的监督力度。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1)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Control,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对生产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它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建造满足设计要求、用户需要的优质高效低耗的建筑工程。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称为PDCA循环,如图1所示。

(3)PDCA循环图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的形象图,它像一个车轮般,不停地向前转动,使得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用简单通俗的话语来讲,就是“想、敢、查、改”,即边想边干,边干边查,边查边改,边改边想,反复循环。

4. 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总体来讲,主要有“人、材、机、法、环”等五个因素。

4.1 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我国的建筑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缺乏专业的培训,以及缺乏基本的建筑专业知识,他们在施工中无法按照规范操作,这些势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是重视人员,将人才的引进、培养、考评和使用以战略发展的眼光进行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重视现场人员的思想素质与技术素质的提高。

4.2 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整体工程质量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中材料使用约占总造价的70%,材料质量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等,都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景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的同时,还应强化对材料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的管理。只有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要求,加强对材料采购保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教育,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

4.3 技术方法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法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制约了工程质量管理的实现效果。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很多工程项目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工程进度,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依据专业技术、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条件进行全盘综合地考虑,确保技术上可行、工艺上先进、操作上方便、经济上合理和措施上得力,保證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4.4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 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选择设备厂家的时候,应选择国家认证许可的、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选购有产品合格证与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以控制材料质量,又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4.5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严寒季节、炎热季节以及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施工质量,不同的季节应有不同的施工保障措施,以免工程遭受冻害、干裂、冲刷的危害。

5.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5.1 人的控制。

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确保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失误,另一方面要具备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能力。第一,必须以态度-管理能力技术-施工经验为次序,精选合适的工作人员;第二,以个人专长、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对人员做出合理的组织安排,以人性化管理为宗旨,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第三,对所有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艺技术、设备和规范的要求;第四,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健全和完善责任人签字制度、责任文件存档制度以及追究当事人责任等责任问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责任制度实际是在姑息和纵容工程质量低劣行为,不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就无从谈起。

5.2 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这是施工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抓好源头控制,一方面精选采购人员,挑选专业知识扎实,并具有较高质量鉴定能力的人员负责各种材料的采购;另一方面,建筑公司要掌握各个厂家生产材料的详细信息,优选供货商;最后,材料进场时,要加强检查验收, 对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核对,并且要对材料做二次鉴定,鉴定不合格不能在施工中使用再次。施工中,落实材料管理责任制,本着“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搞好材料平衡。

5.3 施工方案的控制。

此处的施工方案,包含工程建设整个周期采用的技术措施、工艺流程、组织方法、检测手段等多方面内容。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是否正确,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方案的制订和审核,应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为目标,以工程实际为基础,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工程质量,保证进度。

5.4 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

设备是工作人员的生产能力的延伸,是现代工程建设必要的物质保障。而机械设备的寿命、生产效率,一方面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因此,机械管理首先要根据工艺特点及技术要求,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设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只要使用正确,保养良好,便能够降低磨损,使其工作效率得以稳定发挥,寿命得以延长。

5.5 现场环境的改善。

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污染、劳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而且多变,气象条件变化万千,各种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太阳光照强度等,这些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严寒季节、炎热季节以及梅雨季节,要采取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以免工程遭受冻害、干裂、冲刷的危害。另外,要对现场的环境加以改善,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6. 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1 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一,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建设单位与相关责任人,在没有建设许可证的情况下,或者超越其资质等级的情况下,非法进行挂靠、转包与非法分包等活动;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进行压价,甚至进行行贿等非法手段承揽工程。在质量监管方面,监管人员的监督工作也不到位。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监管人员的数量有限,造成一些工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只做形式工作,这些都带来了严重的建设工程隐患。

(2)第二,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任意缩短建设周期等现象仍然存在。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管理技术规范,一些关于质量法规的法律层次都比较低,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建筑市场的不规范。

(3)第三,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随着竞争程度的逐渐激烈,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等,在建筑物的外观上以及技术风险上存在这巨大的挑战。而在工程监管方面,由于惩罚力度与检查力度的不深入,使得这些技术风险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4)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法规与监管队伍缺乏,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偏低等普遍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工程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

6.2 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1)首先,做好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施工基层人员主要是一些一线工作人员,由于绝大数的基层人员都是农民,一般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思想意识落后。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他们质量意识的教育指导工作,深化质量意识,并针对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其次,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规范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主要是健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以及监督工作。此外,还应该结合执法机关,进行全面的市场行为约束。

(3)最后,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技术风险。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认真,负责。设计单位应该安排设计者在安静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设计团队应该进行充分交流,设计出比较合适的建设图纸以及建设方案,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法或专家打分法进行最终方法的确定。这样的操作,可以确保设计工程的安全、有效,降低潜在技术风险。

(4)除以上对策外,政府还应发挥质监机构作用,做好政府监督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推广新技术,依赖科学管理,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水平。

7.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7.1 需求导向型的质量管理理念。

(1)现在的质量监管市场是需方市场,市场对质量监管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动态发展的。从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保修期一年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二是针对工程实施阶段建安一切险人身伤害险出险后建筑工程风险共投体和共保体出现损失争议,提供专家权威鉴定意见;三是适应目前消费者在购房前期对拟购房屋建筑质量的了解需求,提供“社会验房”的各项服务;四是工程使用阶段出险鉴定,即针对竣工验收满一年后工程质量保修保险承保的建筑基础与主体结构、屋顶及外立面渗水等质量缺陷引起的赔偿事宜进行鉴定;五是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建筑质量检查, 即提供类似于房屋质量检测机构、英国及香港BS机构的既有建筑勘测、检测业务;六是使用阶段建筑改造,即类似于英国及香港BS机构以及内地部分工程咨询企业对既有建筑改造、加建进行的系列业务。

(2)建立需求導向型的质量监管理念,科学分析市场对质量监管的需求,分清长远需求与近期需求、多数需求与少数需求、长期需求与暂时需求,能减少监管资源投入,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7.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社会化。

在目前的“大社会,小政府”潮流下,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主管部门应由“划桨者”逐渐变为“掌舵者”,应把对实物质量监督完全委托给中介机构,成为依法监督行政的责任主体,不再承担直接管理工程质量的微观技术责任,使政府监督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随着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全身退出,必然要求社会化的质量管理机构登场。

7.3 质量管理模式的专业化。

由于建筑工程结构造型、结构体系日益复杂,突破原有技术标准的超大、超长、超高、超深、超厚结构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这对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质量监管机构朝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要求质量监管设备和质监技术更科学化、更现代化,要求质监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合理、综合素质更完善。

7.4 走综合管理体系之路。

(1)随着ISO9000质量标准的深入推行,ISO14000环境标准的逐步推行;以及“ISO18000”(BS8800)安全标准的即将制定,目前国际上正在讨论一种新的“综合管理体系”概念。即将 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者合一应用于企业管理。确保体系之问的相容性,达到管理体系一体化是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从整合的可能性看,三套体系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发布机构、管理原则、审核方式、指导思想均相同,因而将三个体系有机地合为一是完全可能的。已实施ISO9000的企业在实际操作切实上也有一定的难度,“ISO18000”目前尚未出台,按何种结构编写全面综合管理体系乃是一种探索。

(2)总而言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总趋势是:既要标本兼治地解决现存的各种质量问题,消除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又要跟上国内外的质量管理新趋势,提升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工程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转型,探索新型的工程质量监管组织机构。

8.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当前工程质量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已经造成巨大浪费,影响社会和谐,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抓紧改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琳琳,何清华,乐云.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建筑经济,2007(5):6-9.

[2] 孟宪海.中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施工技术,2007,28(4):47-50.

[3] 王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建筑工程,2010:50.

[4] 王再军.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328-330.

[5] 易建红.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132.

[6] 常建锋.浅谈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10.

[7] 姚锋.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0:5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4-08-705

[作者简介] 鲁新建(1960.10-),男,籍贯:浙江诸暨。

猜你喜欢

施工质量发展趋势现状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