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作答方法

2018-09-24蓝姣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蓝姣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阶段的培养方案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学生考核的角度越来越全面,题目也更加新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接触到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内在涵养的任务。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作答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思考方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且还能健全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作答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作答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各个学科的考察内容也朝着多样化、层次化、全面化方向发展,而且考试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学生在练习中作答不规范、做题方法死板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作答方法,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开展专门的做题技巧提升课;让学生学会标记重点;多为学生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在考试中的解题能力和作答水平。

一、要求学生把握题目的中心含义

在以往的题目训练中,很多学生急于求成,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题目的答案,导致自己在审题时不细心,忽略了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和重要线索,甚至对于一些判断选项正误的选择题,一些学生连题目都不看,直接对选项进行分析,把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作为正确答案。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专门的训练,对于题目中的信息不敏感,虽然能读懂题目的意思,但是仍然不能把题目做对,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题目的中心含义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练习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让学生细心地把题目看完,并说出题目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哪些字眼是题目的题眼;哪些表达是题目的核心;哪些含义是需要进行进一步推理的,使学生完全规范自己的做题步骤。例如:在学习“中学时代”这一课时,有这么一道题目:巴金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 )

A、理想的实现要靠努力 B、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

C、理想的实现重在进取 D、理想的实现只需运气

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把握本题的中心含义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哪些品质是必须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对巴金这句话的分析上,将这话里的重要词语“理想”、“不抛弃”、“苦心”、“不停止追求”進行拓展并与选项一一对应,其中不抛弃对应选项中的坚持;苦心对应努力;追求对应进取,因此与这句话相匹配的为ABC,则答案为D。

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标记习惯

标记关键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做题时把能用到的最关键的信息和一般的信息进行区分,并做上不同的标记,作答时只利用这些标记过的内容来解决问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这时,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这说明了()

①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语言不文明会造成交往困难

②在待人接物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③礼貌具有神奇的力量和魅力,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

④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能化解不必要的争吵与矛盾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教师在讲解时,先让学生把“不屑一顾”、“敬语”、“客气”、“面带笑容”、“白眼”等词语标记出来,然后对选项中的“和谐”、“不文明”、“礼貌”等词语进行另一种标记,再与题目中的标记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答案C。

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作答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解答练习题时也要学生与实际联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把一些材料题的答案进行扩展,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更加专业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其描述更加符合作答的规范。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思考一些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自己会怎么处理,帮助学生学会把知识应用在实际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培养学生在做题时的作答方法既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作答方法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挖掘出更多科学化的作答技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根本导向;以要求学生把握题目中心含义为基本原则;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标记习惯为依托;以帮助学生理解考核体系为途径,切实增强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练习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一鸣,王磊.彰显国家意志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12-17.

[2]郑晴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05):124-125.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