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波充氧同型全血输注对大面积烧伤血流变影响

2018-09-22周伟平王恩峰杨丽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全血紫外线红细胞

周伟平 王恩峰 杨丽娜

大面积烧伤患者大量丢失血浆样液体,致血液浓缩,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增加,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动缓慢疲滞,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低,细胞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从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氧逸出减慢,血液流动性减慢而黏度增高,更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1-4]。血液流变学主要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黏度的变化[5-7]。生物波辐射充氧同型全血输注能够有效的对血流变进行治疗,因此本文选取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生物波辐射方法展开了探究,探究的过程如下文所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健康SD大鼠40只,雌性,6月龄,体质量(250±10)g,备生物波辐射同型全血4~6 ml/只。

仪器:实验组伤后采用经生物波辐射同型全血2~3 ml置入镇江产(MD-120B型)光量子血治疗仪的石英瓶内,石英瓶透过率0.8,瓶底面积132.75 cm2,紫外线波长253.7 nm,照射距离12 cm。能量密度为0.568 J/m2,摆频60次/分,紫外线照射同时以流量5 L/min,充氧10 min,待血液转为鲜红色输给烧伤大鼠,伤后12.36小时各操作一次,输入总量为4~6 ml,伤后24 h及48 h各检测血流变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2 动物分组及造模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0只,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根据Meeh Rubner公式计算体表面积,拟烫伤80%体表面积。两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 μg/g)进行麻醉,给大鼠剃毛,采用YLs-5Q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以温度90℃、时间15秒、压力1 000 g烫伤大鼠,经病理检查确定为深Ⅱ°创面。

1.3 大鼠伤后常规治疗

大鼠伤后常规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创面每日换药,营养支持等治疗。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两组大鼠伤后24 h及48 h均用10%水合氯醛经腹腔注射麻醉,麻醉起效后经腹主动脉取血2 ml。用LBY-N6K型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AI)、全血还原黏度低切(WBRC-LS)、全血还原黏度高切(WBRC-HS)、红细胞电泳指数(EI)、红细胞刚性指数(IR)。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大鼠的血浆黏度、RAI、WBRC-LS、WBRC-HS、EI以及IR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大鼠24 h以及48 h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通过前人探究得出结论为新鲜同型全血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后用于大面积烧伤大鼠休克期的治疗,一方面红细胞是氧的载体,血细胞不断地向运动的组织和器官输送氧气,使线粒体通过氧化产生大量ATP[8-10]。输注后大鼠肺的换气功能得到改善,提高血氧饱合度,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另一方而,输注后能有效降低血黏度,从而改善休克状态。紫外线照射充氧疗法不仅能直接释放氧,还可以激活细胞呼吸酶,并且通过恢复细胞膜结构,调节炎性介质,降低血小板聚集,以此改善血液循环,使体内自由基清除体系活力增强,抑制自由基的堆积,减轻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进而抑制炎症因子聚集,防止细胞程序性坏死[11-12]。

氧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活性氧,除有较强的灭菌及抑制病毒的作用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组织损伤。本文将24 h以及48 h的血液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为实验组大鼠的24 h以及48 h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大鼠血浆黏度、RAI、WBRC-LS、WBRC-HS、EI以及IR情况

综上所述,生物波辐射紫外线照射充氧同型全血输注能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经紫外线照射充氧的血液可作为一种复苏液体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治疗,且简便易行。

猜你喜欢

全血紫外线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跟踪导练(五)6
藏药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14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