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水稻品比试验简报

2018-09-22黄海峰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种源保护中心202177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秀水结实率杂交

黄海峰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种源保护中心 202177)

陈燕燕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62)

黄拥政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202150)

为客观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在崇明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为优良水稻品种的筛选、审定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对13个水稻常规品种、1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的水稻常规品种(系)有13个,分别为“沪香粳169”“秀水13”“金农粳2号”“宝407”“闵粳366”“上师大18号”“光明粳4号”“嘉14-12”“上师香10号”“青角38”“沪旱68”“沪稻124”“秀水134”(CK)。

参试的水稻杂交组合有10个,分别为“申10优26”“01A繁42”“浦优601”“浦优602”“秋优23”“嘉优8号”“交源优6号”“申武1A繁26”“紫祥优26”“花优14”(CK)。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海市崇明区良种场内进行,田块土壤类型为黄泥,前茬作物为绿肥,地力均匀,肥力中上。试验分为常规组和杂交组,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3 m2(长6.67 m、宽2 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晒种,并用17%菌虫清、17%杀螟·乙蒜素、10%吡虫啉进行间歇浸种。各参试品种(组合)均于5月11日播种于秧盘,每667 m2播种3 kg。秧苗期施尿素2次,于5月16日、23日每667 m2分别施尿素6、5 kg。6月1日、8日两次施用吡蚜酮防治虫害。6月10日移栽,行距为25 cm、株距为17 cm,每穴栽插3~4株。杂交组每667 m2总用氮量为20 kg,基蘖肥∶穗粒肥为8∶2;常规组每667 m2总用氮量为22 kg,基蘖肥∶穗粒肥为7∶3。各组试验中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基本一致,穗肥施用时间根据各品种、组合的生育进程略有不同,其它培管措施均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在常规组中,对照“秀水134”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73 d;“沪香粳169”“秀水13”“金农粳2号”“青角38”“沪旱68”的全生育期均为172 d;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有“上师大18号”“上师香10号”“嘉14-12”“沪稻124”,均为169 d。在杂交组中,对照“花优14”“紫祥优26”“申武1A繁26”的全生育期较长,均为173 d;“嘉优8号”“交源优6号”的全生育期较短,均为169 d。

2.2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在常规组中,植株最高的品种为“光明粳4号”和“沪旱68”,均为94 cm;植株较矮的品种有“沪稻124”“上师大18号”,分别为78、79 cm;其它品种的株高在80~90 cm之间。穗型最大的品种是“嘉14-12”,穗长达15.4 cm;穗型较大的品种有“闵粳366”“上师香10号”,穗长分别为14.5、14.1 cm;“沪香粳169”“秀水13”的穗型较小,穗长分别为10.9、11.3 cm;其余品种的穗长在12.3~13.4 cm之间。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有“秀水13”“沪香粳169”,分别为22.8万、22.0万穗;每667 m2有效穗数较少的品种有“闵粳366”“嘉14-12”“青角38”,分别为19.5万、19.7万、19.7万穗。成穗率最高的品种是“上师香10号”,为73%,“宝407”“闵粳366”的成穗率略低,均为68%。各参试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在95~117粒和85~105粒之间,其中“沪稻124”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分别为117、105粒,为最多;“秀水13”的每穗总粒数为95粒、“沪香粳169”的每穗实粒数85粒,均为最少。结实率最高的品种是“上师大18号”,为97.1%;结实率较高的品种是有“秀水13”“金农粳2号”,分别为94.7%、94.4%;“沪香粳169”“嘉14-12”“沪稻124”的结实率较低,均低于90%。千粒重较高的品种有“光明粳4号”“上师大18号”“金农粳2号”,分别为28.9、28.4、28.1 g;对照“秀水134”的千粒重最低,为25.5 g。

表1 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3可知,在杂交组中,“浦优601”的株高最高,为127 cm,其次为“秋优23”,株高为111 cm;植株较矮的品种是“嘉优8号”,为95 cm。穗型最大的品种是“秋优23”,穗长为18.9 cm;“浦优601”穗长次之;穗型最小的品种是“紫祥优26”,穗长为14.0 cm。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紫祥优26”,为24.1万穗;“申武1A繁26”“花优14”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次之,分别为23.9万、23.5万穗;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少的品种是“嘉优8号”,为17.6万穗。“浦优602”的成穗率最高,为74.4%;“交源优8号”的成穗率最低,为55.2%。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以“交源优8号”为最高,分别为164、150粒;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最低的品种是“紫祥优26”,分别为109、100粒。“01A繁42”和“花优14”的结实率较高,分别为95.4%、94.6%;“申10优26”“浦优602”的结实率较低,分别为87.1%、87.3%。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01A繁42”,为29.0 g,其次是“浦优602”,千粒重为27.9 g;千粒重较轻的品种是“花优14”“浦优601”“嘉优8号”,分别为25.6、25.7、25.8 g。

表2 常规组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

2.3 产 量

由表4、5可知,在常规组中,“金农粳2号”“光明粳4号”和“秀水13”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产分别为548.2、546.6、543.7 kg,分别较对照“秀水134”增产5.4%、5.1%、4.5%,增产达显著水平。“嘉14-12”“青角38”“上师香10号”“上师大18号”较对照也有增产,但增产不显著。“沪香粳169”“闵粳366”“宝407”较对照显著减产,其中“宝407”较对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表3 杂交组参试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

表4 常规组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差异显著性

表5 常规组各参试品种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由表6、7可知,在杂交组中,“交源优8号”“浦优601”“紫祥优26”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产分别为718.6、710.6、667.0 kg,分别比对照“花优14”增产15.8%、14.5%、7.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增产的组合还有“申武1A繁26”“浦优602”“秋优23”,但产量间差异不显著。“01A繁42”的产量最低,每667 m2为580.2 kg,较对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2.4 其它性状

(1)整齐度,常规品种中“光明粳4号”“沪旱68”“宝407”“秀水134”以及杂交组合中“01A繁42”“紫祥优26”的整齐度均较好。(2)杂株,常规品种中“沪香粳169”存在零星杂株;杂交组合中除“01A繁42”“浦优601”“秋优23”外,均有杂株发生,且“嘉优8号”的杂株率最高,为0.44%,“浦优602”“申10优26”“交源优6号”的杂株率在0.24%以上。(3)抗逆性,常规品种中“沪稻124”在生长后期发生谷粒瘟,成熟期转色较差;杂交组合中“浦优601”在生长后期发生1/3面积倒伏且落粒性强,其余品种的抗倒性和落粒性均较好。各品种试验期间除有轻微的纹枯病发生外,无其他重大病害发生。

表6 杂交组各参试组合的产量及差异显著性

表7 杂交组各参试组合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常规品种“金农粳2号”“光明粳4号”“秀水13”较对照“秀水134”增产达显著水平,其中“金农粳2号”株高适中,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成穗数、穗型中等,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较高,成熟期比对照早1 d,综合抗性好;“光明粳4号”植株较高,叶片绿色,整齐度好,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偏大,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较高,成熟期比对照早3 d;“秀水13”植株较矮,分蘖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穗型、每穗实粒数较小,结实率高,落粒性中等,成熟期比对照早1 d。以上3个常规品种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嘉14-12”“青角38”“上师香10号”“上师大18号”在本次试验中比对照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继续参试。

在杂交水稻组合中“交源优8号”“浦优601”比对照“花优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紫祥优26”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其中“交源优8号”“浦优601”的植株中等偏高,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有效穗数适中,穗型大,每穗实粒数多,田间表现为抽穗期早,后期熟相好,全生育期短,抗性强;“紫祥优26”的基本农艺性状和对照相似,有效穗数、千粒重较高,每穗实粒数略低。以上3个杂交组合均可进行生产试验。除“01A繁42”比对照显著减产外,其余杂交组合的产量和对照相似,建议继续参试。

猜你喜欢

秀水结实率杂交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不同年度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马丽设计作品
不能叫你的名字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