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设计的小学数学搭积木比赛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018-09-21张旗耀潘文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7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小学数学

张旗耀 潘文涛

摘 要 微课的出现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法,由一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情,编制微课与微练习,在实施翻转课堂中能有效衔接课前、课内、课后活动。实践表明,制作合适的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微视频,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翻转课堂;微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7-0003-03

1 前言

微课和翻转课堂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很多一线教师也热衷于制作微课,尤其是传统的主科(数学、语文、英语)依然占据主要比例。根据对中国微课网的调查,微课学科分布中,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总计占比为49.4%[1]。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从而成为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2]。本文以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搭积木比赛”一节为例,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2 研究现状

根据唐烨伟等人的研究,最近几年我国在微课研究上,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应用方法等方面比较集中。微课虽热,但相对于教师熟悉的传统教学方法,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媒介被引入课堂,教师要做到其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开展成体系的微课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3]。因此,近年来不少教师尝试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刘锐、王海燕认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4]。刘芳则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模式,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精神[5]。冯雪峰认为,微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是提炼方法、拓展思路,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6]。

但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设计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制作微课,并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研究,则属凤毛麟角。至目前,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将微课和翻转课堂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只找到区区几篇而已。因此,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结合学情,编制微课

分析教學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六年级数学“搭积木比赛”学习完成后,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基于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正确还原为立体图形;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空间概念。

分析学习者特征 在本教学内容中,“搭积木比赛”属于“观察物体”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内容。首先从原来较单一的立体图形,到现在可能每个观察方向看到的不一样的、较复杂立体图形抽象出的平面图形,并把它画下来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分层观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之前的内容,根据课前调查,80%以上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根据此特点设计分别从两个方向、三个方向观察得到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个环节因为两个方向观察得到答案的不确定性,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疑惑,而三个方向观察却可以得到准确答案,因此,有效突破学生的疑惑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确定教学起点 如图1所示,本课中“画一画”是第一个教学内容。这个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学生在两年前已经学习过相对基础的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经验。但毕竟是两年后再学习,要想马上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并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仍有一定的难度。接下来第二个教学内容“搭一搭”只能从两个方向观察,确定正方体个数的范围。根据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答案是不确定的,而且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借助足够的小正方体来摆一摆,还要进行推理最多最少的问题更有难度。因此,要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必须转变教学思路,需要通过编制比较形象具体的立体图形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

微课与微练习设计分析 微课设计把学习内容分成两部分。

1)微课一设计。复习把四个小正方体摆成一排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出现相应的问题进行解答,再进入“比赛一”环节,让学生先思考怎样才能画得又对又快,画完后看视频再小结。图2为“画一画”微视频的二维码。

2)微课二设计。“比赛二:搭一搭”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再次设计微课二加相应的微练习。微练习是指引学生观看微课自学的重要导向,在实践中发现若没有相应的微练习与微课相结合,观看微课就会成为走过场,看后既没有问题,也没有收获。因此,适当知识点的微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能指引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微课并对微课相关知识点加以小结,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内容。

再者,看完以后要完成的“收获与存在问题”则是让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以后,逐步学会归纳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对于自己仍然未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提出来,可以通过小组协作或教师答疑的方式解决。

另一方面,为了解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知识点后仍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课前通过查看学生的微练习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课堂上加以解决,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见图3)。

4 课前学习,课堂翻转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微练习 利用现在日益发达的网络,将做好的微课上传到腾讯视频,再把二维码分享到班里的微信群,视频预先在家里父母的引导下观看,并按微练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如还有小部分留守儿童或因家庭环境限制而无法在手机上观看的,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电脑上点击观看,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因为先看,还可增强他们的优越感。

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前就基本掌握课堂内容,而且可反复观看相关知识点,课堂上就可主动轻松地进行有目的讨论、交流,教师可完成学生预习中疑难点的点拨教学工作。

汇报点拨,翻转课堂

1)调整设计。课前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结合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微练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2)汇报交流。出示课前布置的“搭积木比赛之搭一搭微练习”,并重新播放“搭积木比赛之搭一搭”微视频(可让部分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再次学习,以加深印象)。看完后可以小组合作,重点解决中下层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展示各小组自学成果。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引导学生小结自己的猜想与验证成果,建立观察立体图形的模型思维,最后进行练习验证,详见图4,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适时让部分优秀生增加拓展题,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从实验来看,用好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对教学几何图形等较抽象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合理应用微课,首先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学习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5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整节课中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适时点拨,把握好课堂节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翻转课堂。这是以往普通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把教师从课堂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解放出来。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制作微课,而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好网上微课,可以有更多时间帮助学生解惑答疑,以及设计好适合自己微课课堂配套的分层次练习题。

参考文献

[1]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DB/OL].http://

www.dylw.net/jiaoyujishu/135836.html.

[3]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4):74-80.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5]刘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69-70.

[6]冯雪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0):53-56.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