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恐龙学者,一根羽毛穿越9900万年

2018-09-21李璐璐

环球人物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家琥珀恐龙

李璐璐

人物介绍:邢立达,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1998年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从事恐龙研究,出版多本古生物科普书籍。

“恐龙是不是乘着不明飞行物离开了地球?”“恐龙有没有变成高级生物?”“恐龙会不会重出江湖控制人类?”在邢立达首部科幻小说《御龙记》发布会上,坐在台下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提问着。面对这些可爱的恐龙迷,邢立达哈哈大笑着说:“作为科研工作者我要否定你们的问题,但作为科幻作家来说我要肯定你们。”

邢立达既是年轻的古生物学者,也是科普作家,如今又多了重身份——科幻作家。对邢立达的采访,记者约了好几次,但也只能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见他一面。原因是,他实在太忙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科考,追寻恐龙足迹。业余,他还要给媒体撰写科普文章。忙里偷闲,他又写起了科幻小说。这让记者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有多旺盛的精力。直到见到他本人,看到他健硕的体格、爽朗的笑容,这答案才不言自明。

琥珀惊艳

邢立达珍藏着一枚长3.5厘米,如鸡蛋般大小的琥珀,里面包裹着一根约4厘米长的、蜷曲着的尾巴。在灯光的照耀下,羽毛上的纹理清晰可辨。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琥珀,而是人类发现的首个保存着恐龙标本的琥珀,其中的尾巴,正是非鸟虚骨龙类恐龙中的手盗龙类。根据这段尾巴推测,这只9900万年前生活在白垩纪诺曼森阶的小型恐龙,身长约18.5厘米,处于非鸟恐龙类到鸟类的中间阶段。邢立达科普过这样一个概念:鸟类是广义上的恐龙,可以说所有的鸟都是从恐龙演化而来,而早期恐龙属于非鸟恐龙,到了中生代中晚期开始出现鸟恐龙。“手盗龙类是最小的非鸟恐龙,所以这枚恐龙琥珀很有价值,能让我们弄清楚恐龙从非鸟类演化成鸟类的关键细节。”

这样珍贵的琥珀被发现了,自然是举世震惊。而由邢立达发现,是巧合也是必然。2011年,邢立达在加拿大读硕士期间,第一次得知含恐龙羽毛的琥珀,这让他想到也许琥珀里有更多恐龙的足迹。他把目光瞄向了缅甸的密支那地区。

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支那,拥有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矿藏,是缅甸的翡翠之乡。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它们的地质年代距今约9900万年前,保存着白垩纪时期的动植物世界。2014年,邢立达来到这里的琥珀市场,那些搭建在矿区里的绿色帐篷让他流连忘返,他为商贩们手中的一块块琥珀所惊艳,如同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邢立达都要来一次。他穿过缅甸北部克钦独立军管辖的邦胡冈谷地,乘坐所能找到的各种交通工具:汽车、小船、大象……直奔让他魂牵梦绕的琥珀市场。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在这里,他发现了各种古鸟类琥珀,和同来寻宝的古生物学家们尽情交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6月的一天,热带雨林里弥漫着潮湿的水汽,邢立达汗淋淋地穿梭在人群中,一个摊挨着一个摊地找琥珀。突然撞上一个熟人,此人兴致勃勃地对他说:“我有一块特别的琥珀,想不想看看?”邢立達立刻跟着他走进路边一家简陋的咖啡厅,迫不及待地接过琥珀,在阳光下仔细一看,心不由地剧烈跳动起来,这就是前文所说的那块尾巴琥珀。根据经验,邢立达判定这属于白垩纪中期物种,“在那一时期,有着这么长尾巴的动物,只能是古鸟或者非鸟恐龙了。”邢立达当即买下这块琥珀进行研究。

“当我把琥珀标本展示给国外同行看时,无不瞠目结舌。”很快,一支由10多位中外学者组成的团队建立起来,经过CT扫描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后,他们确定,琥珀里的尾巴来自非鸟恐龙。当年12月,邢立达团队发表论文,公布了这一消息。

随后,在全球最大的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自然史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球13个最重大化石发现中,邢立达团队的发现排名第一。“这是因为琥珀恐龙的发现比岩石类恐龙化石的意义更大,岩石类恐龙化石由于没有软组织保存,信息缺失很多,而琥珀恐龙可以让人看到恐龙的原始羽毛真身,甚至有希望直接刻画出恐龙的样子。”

寻龙之路

邢立达的寻龙之路,似乎冥冥中注定。童年时,爷爷送了他一本《恐龙的故事》。“那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奶奶给他讲了一遍后,他立刻被恐龙的故事吸引了,自己一遍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向大家推荐了电影《侏罗纪公园》,邢立达被影片中恐龙横行、危机四伏的场景震撼到了,特别是电影里,科学家们登上小岛后第一次看到史前巨大动物的宏伟场面,让他心潮澎湃,恐龙成了他心中的图腾。

到了高中,邢立达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恐龙的知识。为了和更多的人交流这些知识,16岁的邢立达萌生了创办恐龙网站的想法。彼时中国互联网兴起,邢立达自己捣鼓,还真建起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他不仅把自己掌握的资料上传到网站分享,还和出版社沟通,争取到不少恐龙图书资料的使用权。渐渐的,中国恐龙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甚至吸引了一批古生物学家和国内外古生物爱好者,他们纷纷把自己的研究资料分享出来,给恐龙爱好者们做科普。如今,中国恐龙网已经成了世界著名古生物网站。流连其间的恐龙迷们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大网站竟然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

中国恐龙网为邢立达敲开了恐龙研究的大门,他得到了古生物学家的青睐,包括《恐龙的故事》两位作者甄朔南和董枝明。高中的暑假,当同学们大多埋头在做《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时,邢立达却和年逾古稀的甄朔南一起在逛北京自然博物馆。当看到真实的恐龙骨架时,邢立达全身像触了电一样:“太壮观了!”

其实,邢立达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杂志社记者,但这没有阻止他研究恐龙的脚步。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跟着社科院的专家们去野外考察研究。慢慢的,他感到一心不能二用,于是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走上了恐龙研究的专职道路。他先是去成都理工大学地层古生物系进修,随后在董枝明的推荐下,成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会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菲利普·柯里的学生。“《侏罗纪公园》开场时,主角有句台词说:‘我不想上直升机,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蒙大拿州所有的恐龙都挖出来。这位古生物学家的原型就是柯里教授。”邢立达兴奋地说。

跟着柯里教授,邢立达开始了全球寻找化石的探险,足迹遍布加拿大、阿根廷、蒙古、南极等地。最终选择科研方向的时候,邢立达选择了恐龙足迹学,“这是一块科研空白,也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方向,你看那些脚印的时候,就能猜想到1亿年前这些地球的主人在走过这片土地时经历了什么,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

科幻新手

邢立达的办公室里,堆放着一些塑料布,上面用黑色的线画着各式各样的恐龙脚印,这是他野外追寻恐龙足迹的“战果”。

从加拿大回国后,邢立达几乎每年有7个月在野外, 风餐露宿,饱受蚊虫叮咬或病痛折磨,还遇到过数次危险:在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处,他遭遇过恐怖分子,躲在一个墓地里才逃脱;在甘肃一座荒无人烟的山脚下采集数据时,山上毫无征兆地飞下一块石头,砸碎了他的电脑屏幕,“只差一厘米就击中我的右胳膊”;在加拿大考察时遭遇雷雨天,一道闪电劈到离自己一米远的河水里,他顿时晕了过去,醒来时,怀里还抱着那块化石……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2014年至2015年,邢立达的科研团队发表科研论文约40篇,其中SCI论文超过2/3。2017年6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对邢立达团队做了报道,介绍了他在琥珀学上的发现。

科研之余,邢立达也做了很多恐龙科普方面的工作,出版了四五十本科普类书籍。如今,他又写起了科幻小说。

“做科研、做科普、写科幻小说,分别带给您什么样的感受?”

听到这个问题,邢立达毫不犹豫地说:“做科研一定要认真、严谨,这是容不下一颗沙子的天地。写科普其实是科研的另一种延伸,要用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去表述你的工作,自己要懂十分,才能讲出四五分。写科幻我是新手,开始时很苦恼,大改过五六次书稿,才去掉了‘科普腔。现在我觉得,科幻小说就要有科幻小说的样子,大胆又不失合理的想象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邢立达说自己最大的“野心”就是把《御龙记》系列写完。“故事才刚刚开始,我计划写8至10本,但科研太忙,我只能抓住闲暇时间,偷偷写一些。”说着,他的脸上漾起调皮的笑容。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家琥珀恐龙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真假琥珀如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