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分析

2018-09-21郑华伟

水土保持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农用地测度

张 锐, 邹 露, 胡 锋, 郑华伟,3

(1.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3.南京农业大学 区域农业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农村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层面战略部署[1-2]。农村土地整治包括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等类型,其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用地整治是目前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资源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3-6]。“十二五”时期全国整治农用地面积达到3.53×107hm2,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69×107hm2;实施农用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资源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产量平均提高10%~20%;建成田间道路达到8.87×106km,修建排灌沟渠达到8.67×106km等[6-7]。2016年全国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项目数量达到13 406个,建设规模达到3.34×106hm2,新增耕地面积达到1.76×105hm2。然而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立项决策实地调查不太深入、规划设计方案与农业生产情况不太吻合,项目工程质量不高,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后期管护不太到位等[6,8]。伴随着农用地整治项目问题逐渐凸显,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关于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10-11],综合测度[10-15],提升策略[10,15-17]等。总体来看,专家学者大多从宏观视角、项目结果开展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诊断,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形的物质产出绩效,不太关注无形的主观感知绩效;农用地整治项目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绩效分析不仅需要从生产面入手,还应该从消费面进行[18-19]。农户满意度测度是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诊断的终端体现,对于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以农户满意度这一主观感知绩效为切入点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诊断研究较少,而从项目结果、项目过程2个层面诊断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从项目过程、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基于农户视角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剖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测度指标体系

农用地整治项目是实施农用地整治的载体,它是按照特定的农用地整治目标、预算、质量要求完成的且会对农用地整治区域产生综合效益的土地利用活动,主要包括立项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后期管护四个阶段[10]。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是实施农用地整治活动所得到的相对于建设目标的有效性,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农用地整治项目产出的效益性、投入的经济性、生产的效率性与资源配置的公平性[10];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是农用地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与结果的综合体现,根据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分为过程绩效与结果绩效[11]。对农户主体而言,只有农户认可的、满意度高的农用地整治项目,其绩效水平才是高的[14];因此本研究从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主观感受—即农户满意度出发,构建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诊断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20]。从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内涵来看,农户满意度是个总体概念,具体包括了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过程、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每一个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测度指标(表1)。为了有效区分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满意程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作为满意度的测量工具,用1,2,3,4,5分别表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21]。

表1 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

1.2 测度模型建立

1.2.1 综合评价法 本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法诊断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如下[6]:

(1)

式中:F——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xij——第i样本第j项测度指标的原始值;Fj——第j项测度指标的农户满意度均值;wj——第j项测度指标的权重;m——有效样本总数;n——测度指标数。本研究通过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包括测度指标标准化处理、坐标平移、测度指标熵值测算、测度指标差异性系数计算、测度指标权重确定[6]。

根据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到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将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分F分为4个水平等级,根据“差松优严”的原则赋予各个水平等级的分值,优秀(4.0

1.2.2 配对样本T检验 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分析两组相关样本是否来自相同均值的总体,即剖析2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配对样本的两组样本值之间的配对是一一对应的,而且两组的样本容量相同[22]。本研究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μ1-μ2=0、备择假设H1:μ1-μ2≠0,μ1,μ2分别代表绩效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均值、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如果p<0.05说明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果p<0.01表明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差异非常显著。[22-23]采用“李克特量表”作为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测量工具,用1,2,3,4,5分别表示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

1.2.3 IPA分析法 IPA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是将消费者的满意度看成是产品期待与产品表现的函数,通过重要性—表现性(满意度)的比较得到消费者的满意程度[23-25]。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表现性(满意度)属性因子设置,根据农户问卷调查结果,将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因子归类到IPA定位分析图4个象限:第Ⅰ象限,高重要性、高满意度,位于优势区域,需继续提升;第Ⅱ象限,高重要性、低满意度,位于修补区域,需重点改进;第Ⅲ象限,低重要性、低满意度,位于机会区域,需积极拓展;第Ⅳ象限,低重要性、高满意度,位于维持区域,需适度调控。[24]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为了考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在选择东部地区的农用地整治项目区作为研究区域的同时,还选择了西部地区的农用地整治项目区,研究区域分别为江苏省仪征市、四川省简阳市。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对江苏省仪征市(属于我国东部地区)、四川省简阳市(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开展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农户问卷调查,发放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农户调查问卷175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1份。在被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平均年龄达到55岁,村干部的比例达到47.20%,中共党员的比例达到45.34%,非农劳动力比例平均达到54%;文化程度分布中,小学占26.09%,初中占37.89%,高中占18.63%;家庭平均年收入达到5.78万元,最低年收入为2 000元,最高年收入达到25万元,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平均达到28.52%。

2.2 结果分析

2.2.1 量表的品质检验 由于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农户问卷调查是通过量表形式(自行设计)开展,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首先要对量表的品质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具体包括信度检验、效度检验。[26]信度检验通常以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来进行诊断,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此次问卷开展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a系数达到0.904,大于0.900,表明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很高。效度检验一般通过Bartlett球形度测验、KMO统计量分析来进行诊断,结果显示KMO值达到0.829,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2 327.07,在小于0.01水平上达到显著[27]。

2.2.2 重要性和满意度水平分析 从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感知来看,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较高,各测度指标受到农户的关注和重视,得分均值处于3.776 4~4.664 6,介于一般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29个指标重要性的标准差最大值达到1.006,说明被调查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较为一致,认知偏差很小[23]。平均得分最高的6个指标是x22田间道路质量、x24农田灌排保障、x21灌排渠道质量、x17田块平整与大小、x20生产成本降低、x19农地产量提高,这些指标重要性的标准差较小,由此可见被调查农户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感知较为一致,这些指标体现了被调查农户的主要利益。农户对农用地整治有着较大的需求,希望通过农用地整治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地产量,促进农业效益提升。比较而言,x27生物多样性保护、x26农田抗灾能力、x23农田防护林质量等是被调查农户认为最不重要的几个指标,反映了农户对生态效益等不是很重视,更多关注的是提高农业收入。

从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感知来看,表现性(满意度)平均得分位于3.372 7~4.049 7之间,相比于重要性平均得分偏低,说明农用地整治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相比于农户较高的期望值,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运用综合评价法测度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结果显示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分为3.747 5,根据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等级,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达到“良好”。在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的子目标层指标中,满意度得分排序是结果绩效(3.759 0)>过程绩效(3.737 9)。在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的准则层指标中,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是社会效益满意度(3.841 0)、最低的是后期管护满意度(3.539 5);从准则层指标来看,农户对社会效益、施工建设等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对后期管护、生态效益表现出的满意度水平较低。在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的3级指标中,被调查农户感觉最满意的6个指标是x4项目区位置和边界、x22田间道路质量、x24农田灌排保障、x21灌排渠道质量、x17田块平整与大小、x11项目竣工及时,说明被调查农户对这些指标的认同度高,农用地整治在项目选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得分较低的6个指标是x14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x16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x27生物多样性保护、x15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x26农田抗灾能力、x23农田防护林质量,反映了农户对后期管护、生态效益等满意程度较低,由此可见尽管在重要性评价中农户对于生态效益等没有给予较高评价,但这些指标成为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的主要来源。

2.2.3 配对样本T检验 为了区分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和重要性之间的差异,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进行诊断。从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表2),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中,x10项目施工友好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p=0.042)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余28个指标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p=0.000)差异性非常显著。从满意度—重要性的均值来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满意度均值与重要性均值之差全部小于0,由此可见农户感知实绩与预期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25]。进一步分析发现,x3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x5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x7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x14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x15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x16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x19农地产量提高、x20生产成本降低、x21灌排渠道质量等指标较为突出,满意度均值与重要性均值之差均小于-0.65,表明农用地整治项目在后期管护、立项决策、规划设计、经济效益等方面问题集中凸显。

表2 绩效测度指标重要性-表现性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2.4 农户满意度IPA分析 为了进一步细分农户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和重要性之间的差异,采用IPA定位分析图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诊断。根据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表现性(满意度)划分IPA定位分析图,重要性分值是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在农户心中的重要程度,表现性(满意度)分值是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具体步骤为以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的均值(4.279 9,3.751 3)为坐标原点,以表现性(满意度)为横轴、重要性为纵轴,构建分析矩阵,将29个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确定在IPA定位分析图4个象限内(图1)。从图1可知,第Ⅰ象限(优势区域),分布有x17田块平整与大小、x21灌排渠道质量、x22田间道路质量、x24农田灌排保障、x19农地产量提高、x25机械化水平提高节省劳动力、x4项目区位置和边界、x11项目竣工及时、x1立项决策征询农户意见情况9个指标,这些指标的重要性高、表现性高,农户对这些指标的认可度较高。但该区域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农户满意度(实绩)均值仍然低于重要性(期望)的评价,效果上没能给农户带来惊喜体验,仍需继续提升,农用地整治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注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项目选址等,把农用地整治的长处提升为高满意度[25]。第Ⅱ象限(修补区域),分布有x2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x5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x7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x13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x20生产成本降低5个指标,这些指标的重要性高、表现性低,与农户的期望差别较大,会给农户带来一定的失落感,这些指标是农用地整治项目的软肋、需要重点改进。第Ⅲ象限(机会区域),分布有x14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x15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x16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x3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x18农业规模生产、x27生物多样性保护、x26农田抗灾能力、x23农田防护林质量、x12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9个指标,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低、表现性低,对于农用地整治项目来说是机会因子,从这些指标的数值来看,农户感知的重要性并不低,均值都大于3.60的肯定值,而农户感知满意度(实值)均值较低,表明农户有较大期望但没有获得满足,这些指标需积极拓展[25]。第Ⅳ象限(维持区域),分布有x6规划设计人员工作态度、x8权属调整方案的合理性、x9农地权属调整结果、x10项目施工友好、x28农田环境绿化、x29农村生态改善6个指标,上述指标体现为重要性低、表现性高,与第Ⅰ象限、第Ⅱ象限内指标相比不太重要,但农户对这些指标的满意度高于第Ⅱ象限、第Ⅲ象限内的指标,这些指标需适度调控。

图1 绩效测度指标农户满意度的IPA定位分析

3 结 论

(1)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分达到3.747 5,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达到“良好”等级,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x2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x5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x7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x13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x20生产成本降低、x14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x15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x16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x3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x18农业规模生产、x27生物多样性保护、x26农田抗灾能力、x23农田防护林质量、x12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等。

(2) 为了有效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应进一步提高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程度,健全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参与组织,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农户参与能力;健全农用地整治项目相关制度(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提供更多的农户参与机会;优化农用地整治项目相关配套机制,提升农户参与动力。进一步强化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健全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制度,完善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组织,明确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主体,因地制宜实施项目后期管护措施;积极筹措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拓宽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开展景观生态型农用地整治,强化农用地整治的生态系统认知,明确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绿色发展目标;将景观生态学理念融入农用地整治项目立项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管护等环节,完善农用地整治项目中景观生态内容,提高农田防护林质量,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农用地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强化景观生态型农用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施工建设技术,开展生态景观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 农户是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从农户满意度出发诊断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与推进农用地整治的目标相吻合。研究结果能够体现实施农用地整治的现实情况,因此基于农户满意度建立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和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剖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是合理可行的。

猜你喜欢

表现性农用地测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