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支皮瓣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

2018-09-20陈加琳

上海医药 2018年17期

陈加琳

摘 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穿支皮瓣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因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按照手术中应用皮瓣不同分为观察组(n=41,穿支皮瓣修复术)和对照组(n=38,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穿支皮瓣术 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7-0043-0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erforator flap and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CHEN Jialin(Department of Hand and Foot Surgery, the Hospital of China Coal Zhangjiakou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Hebei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rforator flap and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Methods: Seventy-nine cases with flap prosthetic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41, perforator flap) and a control group (n=38,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methods for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ects, the time for wound healing and antibiotic us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time for wound healing and antibiotic use was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rforator flap for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can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shorten the time for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furtherm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perforator flap;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隨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至关重要。皮瓣转移修复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最常用的方法,既保障了患者自体微粒内皮及异常皮Ⅰ期存活,还可减少出血和感染,提高治疗成功率[1]。本文旨在比较穿支皮瓣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因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在我院行皮瓣修复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皮瓣选择按照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而定,按照手术中应用皮瓣不同分为观察组(n=41,穿支皮瓣修复术)和对照组(n=38,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19~67岁,平均(31.8±4.7)岁;受伤原因:切割伤13例,挤压伤8例,撕裂伤6例,电烧伤9例,其他5例;损伤部位:指骨缺损31例,掌部或腕部缺损10例;皮肤缺损大小(130.9±31.4)cm2。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32.3±5.1)岁;受伤原因:切割伤12例,挤压伤7例,撕裂伤6例,电烧伤8例,其他5例;损伤部位:指骨缺损28例,掌部或腕部缺损10例;皮肤缺损大小(128.3±28.6)c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检查伤口,判断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情况,明确皮肤、皮下组织缺损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肌腱、血管和神经是否受损及周围皮肤活力等情况,及时行常规全身检查。术前常规行伤口清创处理,行骨折复位,处理合并损伤。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根据患者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实际情况,于胸腹部相应位置设计皮瓣。行臂丛阻滞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自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注意修剪皮下组织,尽量多保留蒂部皮下组织。

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行指根或臂丛阻滞麻醉,根据创面面积及患者对功能的需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供区情况,选择适宜和穿支皮瓣修复术式。

术后均进行患肢固定,保持创面清洁干爽,同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创口周围皮肤颜色及温度、皮瓣成活情况与血运情况。术后7 d,检查移植皮存活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运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皮瓣移植成活,血运正常,患者手部外观未见明显异常且关节功能活动正常;良:皮瓣移植成活,血运基本正常,手部外观部分异常且关节功能受限;差:皮瓣成活少,手部外形明显畸形,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2%,对照组为6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5 1,P<0.05,表1)。

2.2 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5.26±1.71)d,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3.17±5.09)d,发生术后感染4例,皮肤坏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的共同特点是微小的复合性损伤即可造成严重的手部功能障碍,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手部皮肤移动性较小,即使组织缺损面积较小,也很难直接进行缝合。直接植皮治疗,操作简单易行,但植皮后常出现皮片挛缩,可能再次造成手部功能障碍[2]。较为严重的手部外伤,在骨折的基础上常伴有伤口较深、范围较广的组织缺损,骨、血管裸露,肌腱神经损伤等情况,伤口的污染也往往较重,此时若采用清创缝合或植皮等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影响手部外形及功能的恢复[3-4]。这种情况下,皮瓣修复是首选治疗方式。

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包括游离皮瓣和带蒂皮瓣两大类。应根据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和患者对功能恢复的要求,结合各皮瓣的优缺点,权衡利弊选择应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的操作方法简单可行,且修复面积大、血运好、成活率高[5]。带蒂皮瓣种类很多,其中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是临床常用修复方法,安全有效,可行性强,适应证广,但也存术后患肢需长期制动,住院时间较长;修复的皮瓣外形欠佳,无感觉;需再次整形手术风险大等缺点[6-7]。穿支皮瓣修复术也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常用修复方法之一。穿支皮瓣具有供区广泛及选择性强等特点,设计灵活,用于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时具有外形理想,可有效修复手部形态,住院时间短等优点[8]。在切取的过程中,很多穿支皮瓣可选择性携带皮神经,并移植到相应的受区,通过神经的吻合处理,有利于手部等重要器官感觉功能的恢复。因此,更适宜于对手部外形及感觉功能要求高的人群选择此种类型皮瓣进行修复。且穿支皮瓣在切取过程中可选择性的携带皮神经,转移到相应的受区后进行神经吻合处理,可有效提高感觉功能的恢复速度。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与陈轶强等[9]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相比,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穿支皮瓣修复治疗需及时吸出创面分泌物,可减轻患者创面周围水肿,促进创面的物质交换,并破坏了细菌生长环境,从而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坏死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乔红, 吕云峰, 张超.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8, 58(14): 66-68.

[2] 黄少帆, 汪强, 黄健曦.显微手术修复急性手外伤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6, 37(7): 1006-1009.

[3] 徐业凯, 袁斯明, 郭遥, 等.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指导皮瓣选择修复严重手外伤创面[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 12(6): 357-359.

[4] 赵宏伟, 于爽, 赵冰冰, 等. 穿支皮瓣修复和常规方法在手外伤患者疗效对比[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 40(4): 38-39.

[5] 翟希. 穿支皮瓣修復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 13(1): 92-94.

[6] 胡海松, 张卫华, 朱伟雄. 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J]. 浙江创伤外科, 2015, 20(6): 1193-1195.

[7] 李晋, 徐贵生, 杨晓琨, 等. 胸腹带蒂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7): 741-742.

[8] 陈光鑫. 带蒂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 23(5): 114-115.

[9] 陈轶强, 卢奇昊, 孙斐予, 等. 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12(5):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