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

2018-09-19张珣王浩宁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张珣 王浩宁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地球村”已经从观念走向现实,人类社会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正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在极端的政治权利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不平等的世界文明观等消极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选题在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的基础上,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作者简介:张珣、王浩宁,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88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

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不断阐释和深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领导人在审视本国和世界各国社会环境现状,站在人类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关乎全人类命运的一种新思想。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巨大,来自政治、经济、文明等方面的威胁层出不穷,使现实的国际环境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一)极端的政治权利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时无刻不遭受着来自霸权主义国家的极端政治行为的威胁,即所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遭受的政治方面的威胁。与此同时,大国强国往往企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以其为首的世界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单一大国从范围和程度上无限扩张其国家权力,将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以及通过军事干涉、经济制裁等方式谋取更大的权利。由此造成一国权力至上,压制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各种权利,谋求在其统治下的“和平”,这种不平等的大国外交,严重破坏了世界各国的平等地位,其实质是少数国家掌握大多数国家的命运,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二)狭隘的国家利益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构建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往来,而正当合理的利益交换是维持良好的国际秩序的关键。经济利益问题往往涉及全球金融系统及生态系统的问题,世界各国要用整体的、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经济生产和交往方式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国家间利益的争夺导致国际问题不断发生,如一些国家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迷失了价值原则,将自身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尺度,造成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生态问题。这些现象都有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带来潜在的威胁。

(三)不平等的世界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国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契合,尤其体现在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支撑。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热,各国文明相互交流碰撞,其中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派别,中西方文明差异被明显放大。一直以来,西方学者不断输出其文明模式,企图以本国文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成为整个时代最具支配性的意识形态,由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激起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进而上升到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这显然没有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对待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没有正视文明的差异和多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树立的文明观不是一种文明覆盖取代另一种文明,而是在承认各民族文明差异性的基础上,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推进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活力,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正式成为一种国际倡导响彻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为一种世界秩序的话语表述,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超越了西方传统文明模式,具有极其丰富的战略内涵和价值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了党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深刻认知,在世界各国奉行这一理念的同时,也使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不同个体的简单集合,其本质上倡导一种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主张世界各国应秉持发展共赢、利益共生和责任共担的价值理念,不以损害他国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善于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具体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价值观、利益观和责任观三个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各国应努力在这三个层面保持高度一致。

首先,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就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包含着差异和矛盾的共同体,力求在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的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应当承认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它所承载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成果。“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文明价值观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将充当关键性的角色,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尊崇格局而不是狭隘,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在着眼时代大趋势的视角下探寻共同的利益观。国际交往的过程,就是利益交换的过程,利益决定各国在交往中的优劣地位,决定着国际合作的成功与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是以各国的平等互利作为前提的,包括经济利益一致,安全层面一致。不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以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还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抑或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打造利益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各国人民主动自觉的努力奋斗中凝聚共同的责任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构关系是国家间相互支持、相互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实现共同的利益的同时要强调权责对等的责任共同体,权责共担,在互利合作中追求共同进步和发展,实现最大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在对话与协商中求同存异,在共商共建共享的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下,寻求最大程度的共鸣,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科学地落实和保障。中国高举负责任大国形象,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法则相契合,最大程度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带一路”便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承载着中国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倡议,它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将中国的文化带出去,将外国优秀文化引进来,彼此建立起无障碍的桥梁。由此可见,中国在世界交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一名合格的世界发展进步的贡献者。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

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关乎人类命运的时代理念,是对国家个体主义的积极扬弃,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层面的集体主义。它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国界之间的分歧与冲突,追求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无数前人对“大同社会”、“社会主义”等思想进行表达描述,并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最终的理想状态, 认为人类可以走到一起,真正的实现自由与平等。

对于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内在规律,但是要借助民族精神去实现人类自由,把世界历史归于绝对精神的外化,仍然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思维框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在扬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形式之后,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之上,从宏观角度把整个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从微观角度把家庭、民族、阶级等分别看成是单个的有机体,同样世界上各个发展命运相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共同存在的人类社会中“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也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国家与政党都无法违背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下,提出了统筹全世界和谐发展的新思想,是一种引领新时代的大智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价值

首先,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崛起,给我国的发展创造安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国家的发展是各国人民砥砺奋斗的劳动成果,当然也与安定和平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如今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担心以至于滋生了“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不正当舆论。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和平、发展、包容、开放的理念就顯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前瞻性的理论视角,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外交文化的主心骨。除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给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思想源泉以外,中国的“和合”文化也给这一理念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等,纷纷体现着“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是“和合”文化在当代外交领域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打响了国际旗号,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全球发展新方向,维护与重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增长了各国发展新动力,重铸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秩序。使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更加突出,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消除了国家、地区、民族及宗教之间的隔阂与纷争,这是全球治理理念的再创新,是彰显中国智慧的人类福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南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创新理论也将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引领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携手应对世界难题,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和谐,世界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09-29.

[3]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03-28.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标题党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