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诺克现场解说对选手形象的构建

2018-09-15王聪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国籍

王聪聪

摘要:以斯诺克电视解说为例,探讨体育直播节目中是如何实现对运动员形象构建的。通过对现场解说语用资源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正面言语资源在中外选手之间的分布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说明斯诺克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更加致力于中国选手正面形象的构建。

关键词:中文斯诺克解说;形象构建;国籍;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12304

斯诺克这项运动最初在中国的发展并未像英国等国家那样繁盛持续,中国选手在大型的斯诺克排名赛中,不论在量还是质上,往往处于劣势。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体育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加之丁俊晖的崛起与中国新生代力量的成长,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斯诺克热潮。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潜力,世界台联也逐渐将重点转移至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另一主要大型排名赛举办国。

作为中国官方唯一体育直播频道,中央电视台五套(CCTV-5)在直播斯诺克赛事时,具有的不仅仅是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功能,面临的更多是如何塑造中国选手形象,甚至中国形象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解说员能影响甚至操控观众对选手的认知与形象塑造[1]。作为大众媒体的一个特殊形式,体育解说因为其本身的公开与主观性,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媒介。另外,考虑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即使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解说员在解说站位上也会下意识地偏向中国选手,这是无可厚非的[2]。观众在观看相关赛事时,受解说员对赛事的解读的影响,也会明显感觉到中国选手不论在技术层面还是个人魅力上,都要比外国选手更加丰满和讨喜。当然,这一结论还有待论证。

1理论依据

人类在使用语言时,会在不同程度上无意识地显现出其地位、立场、观点、感情和态度;从语用层面上来讲,语言只是使用者表达对事态或人物所持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段,所言不再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上,而是通过这种手段表现其深层的意义取向[3]。形象构建的语用实现形式和策略有很多,如李成团提出的交际中的“附加信息”手段[4],Bucholtz & Hall提出的指称词及立场表示语等手段[5]。在诸多的语用策略中,本文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媒体对中外选手的形象构建。

Austin将人类的言语行为分为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6]。其中以言行事行为最能体现言语行为的核心理念——说话就是做事。通过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Searle进一步将以言行事行为划分阐述类(asser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ves)[7]。其中阐述类所述命题是有真假值的,言者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言者的行为目的是使得听者相信其所断定的内容。体育解说中的赞扬、批评、调侃、信任、欢呼等阐述式言语行为丰富了此类言语行为的内容,但未获得相关研究学者足够的注意。在进行体育解说的语篇分析时,此类言语行为的分布比较分散,但进行整理统计后,会呈现出统计上的差异,在塑造选手形象时,是一个“由零到整,由量到质”的过程。

2斯诺克解说的特点及结构

2.1斯诺克解说的特点

斯诺克体育解说有别于其他体育解说,主要表现在三点。第一,时间长,篇幅大。由于斯诺克这一项运动规则的特殊性,本身就决定了相对于其他比赛,如乒乓球等,解说要耗时良多。第二,内容更加丰富,语料更加多样性。斯诺克比赛中,球的运动轨迹相对其他球类而言,较为缓慢清晰,这要求评论员更加详细地予以描述解说,对选手的表现加以渲染,烘托现场气氛等。第三,题外话较多。由于斯诺克比赛允许选手出杆之前有一定时间的思量,相应地,选手杆与杆之间就会存在很多的空白时间点,评论员除预期选手的打法与心理状况外,还要想方设法填充这些空白点。其中对选手背景资料的介绍及趣事趣闻的叙述极大程度丰富了节目内容,对选手形象的构建与烘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所选的语料是一场19局10胜制的决胜局,时长达6个半小时之久,撰写的文本有8万多字。相比其他任何一种赛事解说,不论时长还是内容,都没有这样的长度。

2.2斯诺克解说的结构

沈三山在《解说立场的语言体现:以中文乒乓球电视直播节目为例》一书中,对乒乓球解说的结构有过详细的论述。他通过对数个国际乒乓球比赛视频的转写与研究,发现乒乓球解说含有三个信息层:报告,评论和其他。第一层——报导,指的是解说员对赛况的综述,如比分、领先情况等;第二层——评论,指的是解说员对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的有色评论,如赞扬、批评等;第三层——其他,则指的是无关乎赛况、选手表现的其他信息,如选手的背景资料、体育知识、奇闻异事等。本文作者在对转写材料的反复观察与研究之后,发现斯诺克解说的框架与乒乓球解说非常类似,但多了一个信息层面——预期,這个层面内容的增加也与斯诺克比赛进程缓慢有关。在这一信息层面,解说员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对选手下一杆的策略、母球走位等信息进行预测,增加赛事进程的悬念,增加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选手形象的语言实现形式,因此包含赛事客观信息的第一(报道)和第三(预测)信息层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放在主观、有色评价信息集中的第二个(评论)信息层,第四个(其他)信息层虽也有对选手形象构建的语用信息,但须另辟文研究,在此不纳为研究范围。

经过对第二个信息层的语用构建资源的整理和观察,本文作者发现央视解说员在评论各国选手的表现时使用了大量的褒贬性词语及立场标识语。如对某位选手母球走位进行赞扬或喝彩时,会使用“刚刚好”“分毫不差”“漂亮”“哇”等字眼;对某位选手K球进行批评或悲叹时,会使用“不理想”“没有K正”“哎呀”“哦哟”等字眼;对某位选手进球准度进行质疑时,会使用“为什么……?”“真要……吗?”等疑问句式或反问句式。这些言语资源是解说员在构建各国选手形象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形式,也是本文作者识别解说员对选手表现所持态度的重要依据。

除了词汇上的标识外,作者在转写过程中,也会对解说员的笑声、停顿等非语言资源进行标注,因为有时仅仅依靠某个词汇是无法判断出解说员的态度的,有了非语言资源的佐证,就可以断定解说员对选手是褒是贬了。

3研究方法

3.1语料

本文作者在选取语料时本着四个前提:一是所选比赛须是大型斯诺克排名赛的半决赛或决赛;二是对战双方须是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三是比赛须由央视体育频道CCTV-5同步直播或转播;四是对战双方在比赛中的表现须是势均力敌的。

作者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最终选定2009年英国锦标赛的决赛为研究数据。本场比赛持续六个半小时左右,转写后的文本总字数共计8万余字。表1是比赛的详细信息。

表1语料相关信息

赛事:2009年英国锦标赛决赛央视解说员:姜毅&庞卫国中国选手:丁俊晖英国选手:约翰·希金斯冠军:丁俊晖比分:10∶8时长:6.5hours通过表1我们可以發现这场比赛满足了前三个前提,但为何说这场比赛中英选手是势均力敌的呢?仅从最后的比分(10∶8)来看,我们是不能下定论的。为了确保所选语料的可靠性与可比性,作者收集了BBC(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官方提供的相关数据(见表2)。

表2BBC技术统计

丁俊晖约翰·希金斯击球命中率91%88%长台命中率82%62%架杆成功率85%94%防守成功率84%81%进球数210208进球总分943980从进球数和进球总分来看,丁俊晖和希金斯两者之间并未出现较大的悬殊,除了在长台命中率这一项双方有明显的高低之分之外,其他的技术层面是旗鼓相当的。不难断定,在这场比赛中中英选手真可谓势均力敌。那么解说员在塑造中英双方选手形象时,客观地来讲,语言资源的分配应当是大致相当的。

3.2解说员

本场比赛由央视体育频道CCTV-5主播姜毅和特邀嘉宾庞卫国(中国斯诺克国家队主教练)解说。通常来讲,央视主播与特邀嘉宾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央视主播负责对比赛的比分与进程进行播报,特邀嘉宾因实战背景和专业知识,负责对选手的表现进行评论。但是通常为了节目效果,央视主播与特邀嘉宾之间的这种分工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央视主播也对这项运动有一定专业的了解的情况下。因此,本文在统计解说员对选手的评论时,并未将央视主播的那一部分排除在外。

3.3言语行为的标注

本文对斯诺克解说员所实施的赞赏、批评等言语行为的标注方法延续了沈三山对乒乓球解说员相关言语行为的标注方法:以词汇投射为主,语义转移为辅。除此之外,由于是对斯诺克这一专业运动解说词的研究,在识别与标注的过程中,也须对这项运动的竞技规则有较好的专业认知基础。

(1)词汇投射

词汇投射指的是词汇信息决定了所在句子的结构与含义。某句话中某个词汇的意义可暗示作者对文本命题或提议的态度[8]。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解说员对选手某杆球的正面或负面评价。如下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从“好球”“准哪”“坚决”和“痛快”这些词汇判断出两位解说员对丁俊晖这杆长台进行了高度赞扬。

例1:词汇投射例证 (1∶1,第三局,英锦赛)

庞:丁俊晖又是一个长台,刚好是连攻带防啊。黑球下面绕过去。看看这个准度。好球!

姜:准哪!

庞:很坚决啊,这个球进得很痛快。

词汇投射原则在标注言语行为的过程中是最常用的手段,因为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和客观性都较高。但是,在标注的过程中,有些句子仅仅通过词汇的投射,是无法判断出解说员所持的态度的,这时就要在语篇层面上对命题进行观察和研究。

(2)语义转移

功能学者和语用学者认为,语义多元是由于句子或话语内部成分之间的制约产生的。语境不同,句式或语式与语义也不同[9]。某些单个词汇脱离了语境,是无法判断出其内在含义的,这时就要借助于语境,通过观察前后语句的语义来判断出来这个词汇映射的含义。因此,语义转移原则视角下,研究点不再是某个单独的词,而是某个语境,是语篇层面。

例2:语义转移例证(6∶6,第13局,英锦赛)

薄了#哎呀#留机会了#

上面的例子中,单看“薄了”这个字眼,我们很难断定解说员对选手这杆球是持褒还是贬的态度。“薄/厚”是杆法术语,没有特定的语境,是无法判定其评价色彩的。但是通过接下来的“哎呀”可以看出,作者对希金斯这杆球的质量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他给丁俊晖“留机会了”。

以上两种方法对解说员的言语行为进行识别与标注,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差,但由于该研究所用语料中的例证较为充足,得以将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4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问题有二:一是央视解说员在塑造中外选手时所使用的语言资源有何异同?二是央视解说员所塑造的中外选手形象有何异同?

4研究结论与讨论

4.1言语行为的分布

经过对斯诺克解说中解说员所实施的各类言语行为的识别与标注,作者共发现了11种具体的言语行为:赞扬、批评、喝彩、悲叹、期望、叹惜、调侃、找理由、惊奇、质疑、信任。经过计算,各类语用手段在中外选手间的分布如表3所示。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解说员在评论丁俊晖表现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总次数为714,希金斯为525次。经过对言语行为分布的卡方检验,sig值为0.000(<0.01),说明解说员在塑造中外选手形象时,所使用的语用资源分布在统计学上是有显著差异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解说员在评论中外选手表现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在种类上是有差异的。解说员在评论英国选手表现时,所实施的独有的言语行为是“调侃”。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竞技类体育直播节目中, 解说员对某一

表3言语行为在中外选手之间的分布

丁俊晖约翰·希金斯赞扬158101批评115101喝彩222148悲叹142107期望110叹惜2217调侃032找理由149惊叹58质疑112信任160总计716525比例58%42%选手的“调侃”并无恶意,是为了节目的娱乐性,调节比赛气氛而用的。如下个例子中,解说员在英国选手希金斯一记简单球的进球失误后,做了如下调侃。

例3:“调侃”之例证

①希金斯听到庞指导夸他了#

②可能我们在夸他#他自己也在夸自己#

③希金斯不好意思赢吧#

虽说此类调侃并无恶意, 但在出现了32次之后,希金斯的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呢?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一场比赛选手的形象塑造是一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32次的调侃,足以使得观众对希金斯的实力,特别是击球成功率打上一个小问号。

与此相对,“期望”和“信任”这两种言语行为只用在了中国选手身上,解说员用这两种语用资源表达了对中国选手获胜的期望和对其实力的信任。下列例子中的“赢”“碰到了冠军奖杯”和“没问题”“肯定”等词汇无一不显示了解說员对于中国选手的偏爱。长达六个多小时的比赛,这两类言语行为分别出现了11次、16次,这足以使中国选手“最终夺冠者”和“实力强劲者”的形象深入观众之心。

例4:“期望”之例证

①应该有可能最终赢的是丁俊晖#

②丁俊晖已经是指尖碰到了冠军奖杯的这个边儿了啊#

例5:“信任”之例证

①没有问题#黄球绿球都可以啊#

②肯定是做住了啊#

4.2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探讨解说员是如何构建中外选手的正面与反面形象,笔者将发现的11种言语行为分为了三类:正面语用资源、反面语用资源、修正语用资源,具体分类如下:

①正面语用资源:赞扬、喝彩、期望、惊奇、信任

②反面语用资源:批评、悲叹、调侃、质疑

③修正语用资源:找理由、叹惜

正面语用资源用来塑造选手的正面形象;反面语用资源则用来塑造选手的负面形象;修正语用资源通常会紧跟在反面语用资源之后,作用是在解说员对选手的表现进行负面评价之后对其受损的形象进行修复。如例6①所示,在希金斯K球“出现问题”之后,解说员紧接着给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白球在库边”,架杆不好架,因此希金斯出现的这个“问题”情有可原,使得观众不会对其产生负面的评价。在②中,丁俊晖在做斯诺克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力量太大了”。本来是对丁俊晖这杆防守的批评,但由于后面的解释,“防了半天没手感了”,那么丁俊晖的失误,在解说员看来,是可以被理解、被原谅的,对其正面形象无甚损耗。

例6:修正语用资源例证

①哎呀#出现问题了#白球在库边啊#

②哦#这力量太大了#这个是防了半天没手感了#

因此,作者在统计反面语用资源时,如果出现如例6中“反面+修正”的复合型言语行为,那么“悲叹”将不再是“悲叹”,“批评”也不再是“批评”。简而言之,修正语用资源的出现会抵消反面语用资源的负面作用,那么在统计反面语用资源出现的频率时,“反面+修正”复合型言语行为中的反面语用资源将不再计入最后的总数。最后,经过再统计和计算,正面语用资源和反面语用资源在中外选手间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4正面语用资源的分布

丁俊晖约翰·希金斯总计412257比例62%38%表5反面语用资源的分布

丁俊晖约翰·希金斯总计232216比例52%48%通过对正反语用资源分布的卡方检验,笔者发现正面语用资源分布的sig值小于0.01,而反面语用资源分布的sig值大于0.01,说明解说员在评论中外选手时,将更多的正面资源分配给了中国选手,更加致力于塑造中国选手的正面形象,即“最终夺冠者”的形象。而对于中外选手的负面形象的塑造,语言资源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无“厚此薄彼”的情况。

5结束语

本文以2009年斯诺克英国锦标赛的解说词为语料,探讨了中外选手形象实现的语言形式,及解说员所塑造的中外选手形象的异同。笔者通过对解说词中正面语用资源与反面语用资源分布的统计与计算,证明了斯诺克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将更多的正面语用资源用来烘托中国选手“最终夺冠者”的形象,同时背景化地暗示了外国选手“败走麦城”的形象。

参考文献:

[1]Comisky P. & Bryant J. & Zillmann D. Commentary as a Substitute for Ac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ummer, 1977; Sullivan, D. B. Commentary and Viewer Perception of Player Hostility: Adding Punch to Televised Spor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1991, 35:487—504; Parker, M. H. & Fink, S. J. The Effect of Sports commentators Framing on Viewer Attitudes. Sex Roles, 2008, 58:116—126.

[2]沈三山.解说立场的语言体现:以中文乒乓球电视直播节目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6):14.

[4]李成团.应答语中“附加信息”的语用功能探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3):38—41.

[5]Bucholtz M. & K. Hall. Identiti and interaction: A Sociocultural Linguistic Approach. Discourse Studies, 2005(7):585—614.

[6]Austin 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7]Searle J. Expression and Mea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8]王振华,路洋.“介入系统”嬗变[J].外语学刊,2010(3):53.

[9]刘秀梅,卓勇光.语义转移之关联性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3):32.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国籍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问题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论解决自然人国籍消极冲突的方法和主张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韩国:放弃国籍逃兵役人数创新高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答读者问)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