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研究

2018-09-15李向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

李向民

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讽刺20世纪美国梦的重要作品,全文以尼克这个配角人物的视角和口吻对主人公盖茨比及其奢华的生活进行描述和评价,以场景设置和人物刻画等方式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基于此,从叙述视角对该部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10803

引言

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是美国文坛及歌坛“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举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位置。菲茨杰拉尔德是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员,该部作品于1925年正式出版,通过小说人物和事件描写映射出当时美国人民的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深刻揭示出爵士时代美国青年一代人过度狂热追逐美国梦想却必然遭到毁灭的悲惨结局。这部作品通过虚拟的“美国梦”折射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且盲目地认为金钱和物质财富能够成为实现这一虚无缥缈的梦想的捷径,而盖茨比所笃信的这种美国梦与现实世界却格格不入,这正是20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1]。《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作品成功地以人物为中心进行了场景的建构,以动作为中心进行了人物的刻画,小说中包含大量富有寓意的色彩象征体系,这一系列高超的文学创作手法都深刻而详细地刻画出小说主人公狂热追求“美国梦”历程中的思考与行动,其中赋予了强大的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对当时美国盛行的享乐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反思。从时间上看,该作品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恰恰是美国文学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杰出的作家通过文学来刻画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披露美国青年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因此以“美国梦”破灭作为时代主题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这部别具匠心的小说以精湛准确的语言文字和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叙述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出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学与美学内涵,被诸多评论家一致认为是继詹姆斯之后美国小说中艺术手法最臻完美的作品之一。

一、国内外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现状分析

著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经问世就显得炙手可热,引发了国内外文学界对其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国外对于该部作品的研究大多数围绕着其中的“美国梦”主题,侧重于其悲剧风格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比如Lehan Richard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幻灭的原因,揭示出“盖茨比的梦幻也就是一个时代的梦幻”这一重要的结论;John F.Callahan指出,该作品深刻描绘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爵士时代”风貌,向人类展示了当时美国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美国梦”是如何破灭的[2]。国外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多从宏观理想的角度去分析,而对于叙事手法和技巧等细节的研究相对较少,即便是有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过探讨,也只是研究了菲茨杰拉尔德对于小说中时空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对叙述技巧及功能等进行研究。因此,国外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特点研究相对还是比较少的。相比而言,国内对该部作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丰富,尤其对它的叙事研究颇多。比如,国内学者杜永新从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入手,对该人物在这部作品中的双重作用——故事的成功叙述者和作者所要弘扬的道德水准的代言人——加以分析;陈玉洁则从叙述手法和叙述主线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整部小说对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认为将“你”作为叙述者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以“盖茨比”和“尼克”两人各自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发展,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现代叙述技巧[3]。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学界最新的研究关注于小说的空间叙事,即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包括从地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等三个方面深刻剖析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认为小说的作者是采用地质空间之间的相互对比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差距和象征意义,而这种社会空间则暗喻盖茨比永远无法实现和超越的“美国梦”。小说通过使用文本空间的“重复”“闪回”等技巧来刻画人物,层层递进深化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感染力。

根据以上不难看出中国学者对该部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相对较多,而且大部分着眼于“尼克”这一人物的双重作用。笔者认为,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概括。

二、以叙述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爾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形象地刻画了美国青年在“美国梦”破灭时的心理,该部作品情节简单,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菲茨杰拉尔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向世人展示出一种后来被反复模仿的叙述技巧:以小说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叙述视角,整部小说的故事都是由该角色担任叙事的观察者进行讲述和评价,该叙述者既游离于行动之外,同时又深深地参与故事之中,给予读者一种深刻的真实感。叙事者,一直离读者很近,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该人物所观察到的情况和复杂的内心感受也因此具有了真实感,同时还会带领读者一同对故事情节和遇到的实物做出反应和客观的判断,极易引发共鸣和渲染主题[4]。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经典小说开篇的亲切场景:敏感的年轻人尼克出身于美国西部一个“显赫而富裕”的家庭,他也参加过那场“伟大的战争”,回来后认定西部是“天下最寒酸的地方”,因此便去东部从事“债券生意”,却从不幻想发大财。尼克在长岛租下了一间简陋的平房,却无意中发现这座简陋的房子紧挨着盖茨比的豪华府邸,亲眼所见富人们在这里通宵达旦喝酒跳舞的场景。盖茨比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直读到小说的1/3都没有正式出场,既吊起了广大读者的胃口和兴趣,又只能通过尼克的耳听和猜想来勾勒出一个“读者心中的盖茨比”。可以说,小说用了1/3的篇幅为盖茨比的出场进行铺垫和准备,这种“奢侈”是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相媲美的。

我们没有见识和接近过盖茨比本人,却总是通过尼克好奇的眼神和揣度的目光看到盖茨比的影子和形象,这种写作手法是小说一举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所在。可以说,作家菲茨杰拉尔德成功塑造了一个不是主人公的主人公——尼克,他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被赋予了叙事者的重要视角,因此他不得不深深地参与到整个故事中来。直到在小说最后的分析中,尼克才正式成为整部作品的主角。初来纽约时,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的尼克被盖茨比表现出的魅力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搞得神魂颠倒,他却能够坚持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种繁华和喧嚣,总能处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和体会局内人在麻木欢乐之后的悲哀,以及当时的浮华时代背后偌大的空虚。

在小说中我们只能听到尼克·卡洛威对于事件的解释。可因为他离盖茨比很远,所以他从来不能给出他的一个全貌,让读者能够详尽了解盖茨比悲剧的始末。然而,尽管我们从来没接近过盖茨比,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怎样赚钱以及他到底有多少钱,而我们却会关心他,这也恰恰是伟大小说的力量所在。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探讨

这部小说为世人展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特点,在此我们从场景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富有寓意的色彩象征等角度进行逐一探讨和分析。

1以人物为中心的场景结构设置

整部小说以主人公盖茨比这个人物的美国梦化为乌有为主题,因此该小说在叙述结构上集中体现和强调了盖茨比这个核心人物,以此为中心对影响和决定盖茨比一生命运的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场景结构的设置,一幕幕集中而又具体的场景层层递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5]。比如小说的第三章描述盖茨比花园里正在举行的豪华晚会,把盖茨比的宅第比喻成一部巨大的机器,没有受到邀请的男女宾客们像飞蛾一样飞舞在香槟与繁星之间,大家都没有亲眼所见盖茨比这个慷慨者,却都贪婪享受着盖茨比的慷慨解囊,场面极其混乱,这就是当时社会的风气。纵观全文,整部小说的各个章节均包含了一系列充满人物的场景,即便在小说最后的两个章节,虽然没有再沿用戏剧场景,却也离不开场景效果来刻画一些生动的时刻,比如当盖茨比先生到达盖茨比的住所时的描述,以及尼克与沃尔夫山姆第二次相遇纽约这座城市时,都不得不借助于戏剧场景来烘托氛围[6]。以人物为中心的场景结构对于揭示盖茨比“美国梦”的真实本质大有裨益,同时又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各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而且该形式有利于加强整部作品的紧凑感。因此,这是菲茨杰拉尔德刻画人物性格和讽刺批判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诸如盖茨比的粗俗和坚持追求理想。布坎南的粗暴和残酷、威尔森的凶暴等一系列场景,均由叙述者尼克联系起来。因此,尼克在整部小说的场景结构计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盖茨比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尼克则是这部剧作的舞台经理旁白,全文从尼克的角度来看待那个时代、那个世界,以尼克的道德观来代表“我们”审视盖茨比。通过尼克,菲茨杰拉尔德既可以充当场景中的角色——尼克,同时又可以走出场景进行评论和感慨,这种把讲故事和故事情节进行区分的叙述方式,恰恰体现出叙述者清醒的自我意识状态。

2以动作为中心的人物形象刻画

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小说通过人物动作刻画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该小说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复杂性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这一方面,作者大量对人物动作进行重复性的描绘,以强调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来折射出小说所要涉及到的话题:堕落的现实社会与理想主义者幻想的“美国梦”大相径庭。菲茨杰拉尔德的人物创作成为他的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盖茨比的动作,他以虚幻的信仰为基础,因此该人物强烈的感情和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大多数是通过伸手动作和微笑表情等来体现与刻画的。再如,布坎南代表着富裕阶层的道德与价值观,他肌肉发达,且高傲残忍。因此,该人物暴露出习惯性的推人动作也十分符合常理,这种支配性动作也与理想主义的盖茨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再看看这里的女性人物黛西,她作为当时美国富裕阶层的妇女代表人物,外表漂亮而且迷人,而内心却十分肤浅不堪,极其容易受到个人情绪或喜好的驱动。因此,她的这种人物个性特征就在小说中化为“挑逗性的声音”。菲茨杰拉尔德对一系列人物动作的反复描绘和刻畫,都真实地体现了各个阶层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特点,栩栩如生的各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富有寓意的象征主义色彩

颜色一般在戏剧小说中代表着一定的特殊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就像舞台灯光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一样。在戏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大多数是以演员的舞台表演为主,但灯光和色彩的变化在体现人物心理变化上是十分有帮助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色情感都可以用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变化。菲茨杰拉尔德运用了色彩象征生动地表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的活力与艺术之美,而且该作品频繁使用色彩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使用色彩象征体现出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该部作品运用色彩象征精细而又微妙地赋予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含义,包括光明与黑暗的对照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对于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它们总是彼此映衬、相互对照的,而且色彩往往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盖茨比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华丽的世界”,这种光明似乎成了他的中心世界,他的精神世界也因此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读者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整个公寓被黑暗所笼罩,黑暗支配着世界,窒息了光明,盖茨比的梦想注定会幻灭[7]。关于颜色,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要描绘了蓝色、红色和绿色这三种颜色,其中:蓝色首先出现在埃克勒伯格大夫的眼睛里,埃克勒伯格大夫的眼睛凝视着灰渣谷:“瞳孔巨大,眼睛湛蓝。”蓝色象征着某种理想主义,而小说后文黄色对蓝色的侵入则恰恰暗示了现实物质世界必然与“美国梦”混杂;红色象征着梦想,象征着盖茨比梦想难以形容的俗丽以及丑恶的现实,纵观全文红色也弥漫在小说中,因为它是盖茨比浪漫梦想中最闪耀的颜色。同时,红色作为血的颜色,它与暴力有关,因此在红色的象征意义中,我们又一次看到对希望的憧憬与流血交杂在一起,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残酷的现实。绿色光芒召唤着盖茨比和他的美国伙伴往前走,但是绿色与黄色、蓝色混在一起,又一次成为理想与金钱悲剧的结合。

结束语

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构思精细巧妙,节奏上则轻盈明快,全文故事情节生动明晰,对各个人物特点及性格特征的刻画也惟妙惟肖。站在评论者和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这部小说的成功和作家菲茨杰拉尔德所选择的描写角度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菲茨杰拉尔德注重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擅长在不同性格的人群中进行对比,赋予了人物形象以真实感人的力量。因此,该部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学创作上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的范例。

参考文献:

[1]杜永新.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形象的历史与文化解读[J].外语教学,2002(6).

[2]胡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解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6).

[3]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

[4]刘雯.《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技巧探析[J].作家杂志,2011(4).

[5]张小花.白衣天使魔鬼化身——《了不起的盖茨比》女主人公黛西的形象分析[J].作家,2011(8).

[6]王友鸿.爵士时代的梦想家——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形象[J].文教资料,2011(8).

[7]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