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2018-09-15刘亚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多媒体课堂教学

刘亚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考。针对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并提出多媒体不能取代教师成为课堂主体的观点,最后对多媒体在课堂中如何发挥最大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0710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依赖。在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闲暇时间人们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科技产品。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乐趣。但是手机控、低头族的出现,也说明人们正在被像手机一样的“科技产品”所绑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一些负面的因素也就此暴露出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多重性,利弊、得失都是互为并存的。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改变教师地位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多媒体教学,实时总结多媒体教学中的优点,及时纠正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为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积累经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1]。

如今的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加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学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立体性变化。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多媒体的引领下被激发出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活动,为教师的能力展示提供了平台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我们的教学模式随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以往的一人、一笔、一书、一板的单一说讲式教学,变成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体的多点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就此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立体图形、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唯美的意境,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好,会想方设法去搜集语言来讲解、描述,尽可能地想把意思表现得更生动,贴切一点,可还是难以让学生走进其中,这时,教师心中会很焦急,很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取代了教师的描述、讲解,用它独特的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视线,让课堂教学生动、鲜活起来。例如:小学数学《体积与容积》的教学中,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学生仍然在头脑中形成不了空间概念。那么多媒体教学可以全方位、立体地展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概念一目了然,枯燥乏味的课堂会随着多媒体的介入生动起来,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制作课件,把自己的能力展示给学生。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更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思维想象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位置也因此有了明显区分。教师从只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根据每节课的不同要求设计出的语音、动画、文字等可以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课堂变得精彩,让学生动起来,还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轻松活泼的课堂[2]。

二、多媒体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由以往“填鸭式”教学,变成了承载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启发式教学,新课标理念会得以全方位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灵活多样的课件,像魔术师一样在讲台上表演,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课堂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长城》一文时,由于教学对象是农村学生,没有欣赏过长城的雄伟壮观,对长城的理解无法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不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悟。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看长城的长度、外观,以及位置,还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理解“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这个比喻句的意境,从而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接着近距离观看长城的每一个部分,从烽火台、瞭望口、垛口,再到脚下的方砖,学生犹如亲临长城,感受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更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千辛万苦,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解,变成了引领学生共同去登长城,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无须教师多言,只要教师一启发,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文,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上到几十岁的成人,下至几岁的儿童都能够使用手机,利用电子产品、电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赫尔巴特也说:“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靠教师单一地去设计课件,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某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拓宽视野,为课件制作出谋献策,共同确定本节课所用的课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养成每节课都会充分预习的好习惯,从而多媒体课堂教学也变得鲜活起来[3]。

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

电脑、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日益普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推崇。但是有得必有失,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教学在调动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语文课堂中,有些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虽然多媒体呈现的景象看似很完美,但是有些意境是不能完美呈现的。比如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多媒体课堂上,为了表现出诗人王维笔下那种雄浑壮阔中带着几分孤寂的大漠,浩瀚无边的边疆,有如长河的尽头,便是那令人心醉,亦让人心碎的落日,笔者在课堂上多次制作应用了表达这种意境的课件:茫茫大漠,一片苍茫,遥无边际,数行北雁南归,极目远眺烽火台上的狼烟,在圆圆落日映衬下十分醒目显眼。但是每次课后总会觉得,还是不能全方位表达诗人的意境,并且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文字功能是多媒体画面无法取代的,多媒体画面无论表达得多美,只能是你对诗人文字信息所表达的意境的一种理解而已,不能完全表达诗人的意境。我们的课件给学生定义化的意境,使学生把思维的空间定义在课件意境画面上,学生也就不去或很少去思维想象,以为这两句的意境就是这幅画面。可是诗人当时的心境谁又能身临其境去理解呢?后人的理解只是万分之一种可能。所以说,即使你认为再美好的画面,也永远代替不了诗人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因为你是现代人,不是古人,你的多媒体只能代表今人的思想,代表不了古人的心境,尤其是古人诗文中的意境。

2多媒体课件利用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推广、运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活力。很多学校开始让教师上课尽量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教师们制作出大量课件,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件很有难度、很烦琐的工作,年轻教师虽然接受新事物较快,但课件制作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年纪稍大点的教师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了,有时候还要请同事帮助,占用了两个人的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更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拿来就用,根本没有考虑课件的实用性。这样,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上,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本应进行备、讲、批、辅等工作的时间也被占用了,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学生都成了观众,在欣赏图片时反而会分散注意力,忘记了这节课要干什么。更重要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播放的速度过快,因此不需要大量板书,学生在观看课件时走马观花,根本没时间去充分考虑和本节课程相关的问题,有的学生一溜号,甚至都没看清课件写什么,这页就过去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传统的教学虽然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是教师把制作课件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上,如何挖掘教材的主旨内涵,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情感,教师都会充分考虑,甚至预测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该如何灵活、机智地去处理,有时这些“突发情况”往往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更能体现教师的应有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阻碍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

精美的图片、动听优美的范文朗读等等,使学生陶醉其中,忘记了思考、讨论、交流,影响了听课效果,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课件的制作应用使教师讲课时板书相对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只顾着欣赏异彩纷呈的课件,忙着看课件上的图片,忘记了思考问题,只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机械地去说,没有使知识得到巩固,教师也把对学生的关注转移到屏幕上,只关心自己的课件播放是否顺利,学生是否被吸引,而没有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峡之秋》时,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去讲授,会抓住三峡一天中明丽、热烈、明亮、寂静的独特美景,让学生抓住三峡一天中自然景物的特点,找到关键词,引导学生去体会每个时间段的特点。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加强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后来当笔者在讲授这节课时,多媒体教学来了,笔者考虑到农村孩子对“长江三峡”没有认知,怕他们不理解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色,于是下载了许多有关三峡的风光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去观赏,目的是让学生在观赏图片的同时去领略文中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由于图片过多,尽力点击播放,学生们投入地观看,所提问题,学生回答时不主动,笔者也没有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沟通,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累,教师两头兼顾,讲得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反而不如之前的传统教学[4]。

都说传统的教学总是在强调教师要把持、操控课堂,教师唱主角,但是现在的课堂确实被多媒体操控。有位学者曾说过:“过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唱主角,现在的教学则是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尽管多媒体教学异彩纷呈,也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则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

4多媒体的教学运用成了评定一节公开课好坏的专用“道具”

如今,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效率,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了各种有关多媒体的教学比赛。如:课件制作比赛、说课比赛、微课堂等等。各校之间为了选拔素质较好的教师参加各种比赛,为本校取得名次,先要在本校进行选拔,而教师们为了参加各种比赛,以证明自己的实力,通常也会费很多心思制作出一个新颖的、吸引人的课件。这样既耗时耗力,又冲击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为的就是能大显身手,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使用课件。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成了参赛选秀,成为上好公开课的专用通道,却失去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5多媒体教学受外在环境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运用起来比较灵活,教师只要走进课堂,有一支笔,一块黑板,就可以讲课,需要画图,拿把尺子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教学方法成竹在胸,不会受到停电、天气、网速、病毒的干扰。而多媒体教学随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校要专设多媒体教室,随着科技的进步,就连农村学校也可以在普通班级里直接安装多媒体电脑了,可是如果网速不好或停电,无论你制作了多精美的课件就是不能用[5]。例如,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笔者讲授一年级语文《雨点儿》,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把课件做了精心设计,可是刚刚上课不久,电脑死机了,没有办法课堂教学还要继续走下去,可是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都在电脑里,原来预设的教学情境都用不上了,只能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互动起来,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虽然这节课师生发挥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总觉得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备课时,应考虑到多媒体受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师只有多准备一套不用多媒体的教学设计来应对不测,才能不影响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不能丢掉传统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课堂,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最优化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时,也应像传统课堂一样层层深入,重难点突出,把握住课堂的主线,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件应用上不能过于频繁,不同的学科要分开来,以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虽然不能达到意想中的完美效果,但至少限制了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制作多媒体课件,抓住教学重难点,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才能让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发挥。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播放教学课件,要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上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的应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不能被替代的。同时,还要积极利用教材的功能性原则,挖掘教材本身的精髓,紧紧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开拓出更多有价值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平瑞.论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模式转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2]张光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幸乾明.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6).

[4]王占云.关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思考[J].学周刊,2017(33).

[5]朱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多媒体课堂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