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2018-09-15刘璐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生

刘璐璐

摘要:文化是民族历史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内容,文化实力整体上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当代高职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高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通过对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探究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提高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0630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不断地进入到中国,我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高职学生产生了影响,让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接受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客观的情况对现在的大学校园文化创建、对现当代高职学生将来的成长、对中国将来社会的发展走向,以及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现在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情况以及具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现状

不少研究人员与高校都进行了很多有关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将这些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力图对目前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

1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在对“你有经常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很少一部分师生表示每天看。

在收回的96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125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自己天天都看關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12.91%;有358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自己偶尔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36.98%;有485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自己根本没看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50.10%。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根本没有看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有36.98%的学生表示偶尔会看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因此,有87.08%的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在对问题“你认为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多少?”这一问题的结果进行分析后,最终发现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同样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有47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07%;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基本上不太了解的有32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06%;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有1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36%;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只有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1%。

由此可知,目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很低,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也很少。

2安徽绿海商务学院学生承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对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千名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调查时发现,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非常自豪的有8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09%;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秀,但是对现代化建设没有什么帮助的有2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4.79%;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更加向往外国传统文化的有2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38%;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表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有37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8.74%。

在对问题“你觉得作为高职学生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问题“你觉得作为大学生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吗”的调研结果,认为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的1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43%;认为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没必要的33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4.92%;认为对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持无所谓态度的3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7.71%;对加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素质教育持“不知道”态度的13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95%。

综上所述,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对是否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态度,被调查的师生也有一半以上持消极态度。

3安徽绿海商务学院对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认识

在对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认识调查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开展活动对促进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对问题“你觉得采用什么方式最能够使人了解并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对宣传传统优秀文化的方式持最多支持意见的是通过开展相关的商业活动,其次是开展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选择通过商业活动的有1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04%;选择开展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的有18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9.42%。

在个人访谈中笔者也发现,10名学生认为通过重拾古人过节传统,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同时认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也十分重要。

二、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探究其中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价值存在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注重任何人之间的关系,它常常是将家庭的感觉运用到社会中,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相反,它是相互尊重的文化。目前,社会中处处充满功利性,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标,人们越发追求民主、开放、法制的社会秩序。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出了更多的限制性与落后性,所以造成了当代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2外来文化侵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高职学生生活在多元性文化融合的社会环境中,很多高职学生在坚持自我思想,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又渴望舒适、温暖的生活。然而,信息的多样化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影响,让他们在选择中出现迷茫的心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性与近代西方文明的广泛传播,常常让高职学生出现错误的心理,即:错误地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这就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高职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让高职学生越来越接受西方文化,再加上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充分,进而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茫[1]。

3教育制度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陷入误区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依靠当代高职学生,这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可是我国目前实施的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为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与分数,忽略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授。然而学生在中小学时期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很少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到了大学阶段,在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时,各个高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高职学生也加入到了考取证书的大军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主要停留在思想教育学科中,再加上教师所教授的传统文化十分少,影响了当代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2]。

4当代高职学生缺少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

在现在的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逐步普及,各方面知识的获取渠道也更多,多样化的生活推动了这些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虽然其中也有传播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可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实际含义的内容,限制了高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再加上社会环境并没有给高职学生创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所以造成了高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变得十分狭窄[3]。

三、在高职学生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健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授模式

健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授模式,设立通识课。高校的人文素质课是人文知识传播讲解的主要平台,课程设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下面笔者从三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方法:

第一,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产物,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与参与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

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增加人文素质通识课程教學比例。在学分制度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进而鼓励学生学习这一课程。

第三,课堂实施方面。由于选课学生数量以及教学资源的原因,普通的高校通识课大多采取大班讲课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定交流讨论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

2开展第二课堂

因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限制性因素,学生没有办法全面地掌握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这就需要利用课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从而与课堂教学相对应。活动开展要具有多样性,能够利用社团、网络媒体、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3开展与主题相符的课外实践活动

亲身体会人文教育的乐趣,用心聆听国学讲座,观看传统的文化汇演,探寻历史文化古迹,参观历史纪念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源泉。可以在当前的考试、考核方式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增加开放性命题比重,考核环节除了笔试以外要增加实践环节等。

5多方联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但是高校的责任,也是政府、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责任。政府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行政力量,在社会中开展传统道德文化理论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与此同时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强度,针对各种文化传播媒体制定奖励与惩罚制度,采取法律强制性管理等对策;社会与家庭中应该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形象宣传与交流,让民间形成一种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气氛[5]。高职学生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加自己传统文化方面书籍的阅读量,利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6]。

四、建议分析

1理念识别:重视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通过对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师生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缺乏传统文化教学的理念是根本原因。安徽绿海商务学院在培养学生时,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生存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的设置上,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理论课程,传统文化在所有专业中也不是必修课程。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转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观念很重要。

2行为识别:创新传统文化活动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需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真正感兴趣。所以在行为识别上,学校应该创新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形式,设置一些学生喜爱的、参与度高的活动[7]。例如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统节日庆祝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的相关故事和传说结合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3视觉识别: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校园整个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安徽绿海商务学院要想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传统文化,应该从校园的视觉识别上做一些改变。现在的安徽绿海商务学院的校园建筑、设计细节都十分现代化,西方建筑的艺术美几乎充斥了整个校园的每个角落,但是传统文化的标志却十分稀少,所以安徽绿海商务学院可以从校园视觉上做一些改变,如修建一些具有东方传统的建筑,做一些东方景观或者雕塑等等。通过改变校园的视觉,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外在的熏陶和影响。让每一名绿海商务学院的学生都能够利用这一系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系统化、全面性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都能够以学习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

五、结束语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职学生中传承与发扬情况并不乐观。自古以来,成功的教育总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让传统文化在平稳中传承,在传承中提升。高职学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者,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感悟直接决定了未来其人文品质与素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化素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提高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真正地实现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谭群英.传统文化传播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9):121—122.

[2]刘颖超.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探索[J].经贸实践,2016(24):42—43.

[3]姜楠.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26):404—405.

[4]曾杰.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四重维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4):23—26.

[5]王安邦,陈爱梅,朱香霖.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学理论,2016(12):47—49.

[6]刘欣,赵瑞杰.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其继承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8):57—59.

[7]赵伟程.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5):7—11.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8年6月第37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8Vol.37 No.6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生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