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8-09-15徐大庆周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创新路径新时代

徐大庆 周瑶

摘 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则是党建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体特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关键词 新时代 入党积极分子 群体特征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代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特征

1.1思想活跃

新时代的高校中,95后、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人群,而他们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力军。这批95后、00后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中国和全球化日益明顯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和网络时代的洗礼,最大的特征就是思想活跃。

1.2具有鲜明个性特征

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成长的,因此,他们的主观意志强烈,集体意识单薄。在上党课、参与党组织活动时服从集体安排的程度相对较低。

1.3接受能力强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出生于、成长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形成了自己多元化的认知。因此,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的接受能力强,对各党派都有自己的认知,但对于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有待加强。

2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模板化培养造成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下降,过分减弱其个性特征

目前我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模式是对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且党组织已派人谈话的人员,经过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由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经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高校一般采用班级团组织部推优,经学院党支部审核确定,然后采用党课教育的模式对其进行培养,忽略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及新时代下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采用千篇一律的考核模式和培养模式。

2.2互联网“+”教育模式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其中“互联网+教育”模式已被不少高校纳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中。但由于并没有形成系统规模,不少高校利用互联网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的是碎片化教育,造成其培养教育模式的断层和缺失。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入党申请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不少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对网上内容进行抄袭借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

2.3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后续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经调查发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教育模式就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人员之后参加高校自行组织的党课教育,在经过结业考核就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上交一篇思想汇报。这种模式对于大多数除了发展预备党员的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过于单调,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变化,也极少能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高校中作为表率的积极作用。

3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3.1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决定着党的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的指导。

3.2重视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后续培养教育,创新考核方式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工作,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各校应该提高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后续培养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发展党员打好基础,除了定期向上级党组织上交思想汇报以外,还可以举办各项创新考核方式,比如为入党积极分子举办的专题演讲,定期知识竞赛、党员导师制定期思想交谈会等。

3.3利用现代网络科技促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与时俱进

要合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为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添砖加瓦。利用直播技术和网课形式在网上建立中国高校党建联盟,实现各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时发送国家时事新闻和党员要求,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深度。

作者简介:徐大庆,1989年出生,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助教,硕士,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瑶,1998年出生,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潘荣新.地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6).

[3] 共产党员网.为什么要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DB/OL].http://fuwu.12371.cn/2016/05/04/ARTI1462324871535975.shtml,2016-05-04.

[4] 翟文艳,赵海琳,陈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03).

[5] 郑廷友,陈静,李晓刚.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7(02).

[6] 蒋广学,王志杰.“互联网+青年教育”的热实践与冷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7(07).

[7] 戴卫义,张万茂.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4).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创新路径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