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林下套种肉桂栽培技术及效果分析

2018-09-14汤庆宁林盟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汤庆宁 林盟

摘 要 对桉树(尾巨桉)林下套种肉桂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后,桉树树高、胸径、材积明显提高,5年生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16.8 m、13.2 cm和

12.6 m3,比未套种的同龄桉树纯林分别提高了6.6%、10.1%和7.0%。而3年生肉桂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

3.3 m、2.4 cm比其纯林提高了11.8%、3.6%。而且,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对改善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肉桂主要病虫害防控能力和降低大面积种植桉树纯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桉树林;肉桂套种,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2.39;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34

肉桂为樟科植物,全身都是宝,树皮(桂皮)、树枝(桂枝)、种子(桂子)、桂油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和饮食行业[1]。贺州市桉树林的面积大,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树种,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纯林经营,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并且轮伐期短,实行皆伐利用,林地的人为干扰大,易导致桉树林地生产力下降,局部生态系统稳定性差[2]。桉树林下闲置空间比较多,充分利用肉桂幼林耐阴特性,在桉树林下栽培肉桂,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关林下套种肉桂的文章尚未见报道。

1 试验地概况

1.1 自然條件

试验地地处东经110°21′~111°40′,北纬22°36′~24°10′,属南亚热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且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9.1~21.3 ℃,≥10 ℃活动积温6 899~7 471 ℃,年均降雨量1 572~1 738 mm,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166 h。以低丘地貌为主,海拔为30~100 m,东北坡,坡度20 °,土壤为红壤,pH值为4.5~5.5,有机质含量为3.5%左右,土壤质地疏松,自然肥力较高,较为适合桉树、肉桂生长。

1.2 试验林条件

试验地设在贺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林班第1小班第8作业小班中,面积1 334 m2,桉树造林时间为2013年,营养杯扦插苗,人工植苗,初植密度每667 m2种83株,株行距2 m×4 m,保存率95%,林相整齐、林分整体质量较高。肉桂为2015年桉树林下套种,容器实生苗,密度每667 m2种167株,株行距1 m×4 m,保存率90%以上,林木生长较好。

2 套种肉桂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2.1 林地清理及整地

整地时间最好在造林前1年的12月份前完成[3]。技术基本要求:林地清理及整地最好结合桉树抚育施肥时进行,要求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整地沿桉树种植行间进行作业。

2.2 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2.3 造林密度

肉桂矮林作业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株距为1 m,行距与桉树相同为4 m(1 m×4 m),造林密度为每667 m2种167株,充分利用桉树喜光性和肉桂幼龄林半荫性的生长特性。

2.4 苗木标准及处理

选择2年生容器一级苗上山造林,苗高60 cm左右,根径0.8 cm左右,起苗前1个月要先进行炼苗,并喷施0.3%复合肥湿透容器,起苗后把苗木上部叶片剪去1/2,修剪过长的根。装车运输到造林地,应放置阴凉处;苗木栽植前营养杯苗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

2.5 栽植方法

栽植时,剥掉容器袋,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种植深度一般比原根深2 cm左右即可,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而影响成活。

2.6 抚育施肥

1)幼林抚育。造林后1~2年结合桉树除草松土每年2次,并做到扩穴连带,挖深15 cm,带宽60 cm,时间在每年4月份和9月份进行。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肉桂即可在桉树的林下正常生长。2)追肥。造林后1~2年结合桉树抚育施肥每年1次,时间在4月份结合除草松土进行,每株施复合肥100~200 g。施肥时应因地施肥,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施肥量可大些,沟边、山谷等林地土壤肥沃可少施;施肥采用在植株两侧方向开沟施肥,在雨后施肥可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流失。

2.7 病虫害防治

肉桂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桂叶褐斑病、肉桂木蛾、肉桂褐色天牛等。桂叶褐斑病初发生时叶面出现黄褐色病斑,以后继续扩大逐渐黄化而凋萎,可以通过适当修枝,加强树体管理,增加树体抗性;肉桂木蛾幼虫钻蛀主干,被害枝杆易折断,在幼虫孵化盛期可用白僵菌喷粉防治;肉桂褐色天牛在萌芽枝条上发现成虫时,可进行人工捕杀,保护天敌黄蚂蚁。总之,肉桂病虫害防治要实行全面综合防治,以生物措施、人工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尽量使用无毒害的植物源、矿物源及生物农药,减少喷药次数,做到不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剧毒农药、高残留农药和全杀性农药。

2.8 采收

桉树林下套种玉桂通常采用矮林作业法,以生产桂通、桂叶油等为目的,造林3~5年后,当肉桂树高3~5 m、

胸径3~5 cm以上时,于3—4月,平地面采伐后,从幼树干剥皮,晒1~2 d,卷成圆筒状,即成桂通,并收集桂叶、桂枝蒸制桂油。

3 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后树高、胸径、材积明显提高,5年生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16.8 m、13.2 cm和12.6 m3,比未套种的同龄桉树纯林林分别提高了6.6%、10.1%和7.0%;而3年生肉桂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3.3 m、2.4 cm,比其纯林提高了11.8%、3.6%。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在桉树林下套种肉桂时,肉桂作为伴生树种充分利用桉树自然整枝能力强、枝下高、冠下空间大的特点,阳、中性树种搭配,养分相互竞争又相互补给,对增强肉桂抗逆性相当有利。同时,桉树林下套种肉桂能显著改善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防止水土流失、地力下降,降低大面积种植桉树纯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1)桉树林下间种肉桂林,桂叶褐斑病、肉桂木蛾、肉桂褐色天牛等主要病虫害少有发现,比肉桂纯林明显减少;2)2017年,桉树纯林大面积发生油桐尺蠖,而桉树林下间种肉桂林的桉树没有发生。可见,桉树林下间种肉桂,对桉树、肉桂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非常明显。

4 结语

桉树林下套种肉桂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桉树、肉桂生长量、改善林分小气候、减少病虫害为害有明显作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较好。该模式在广西贺州地区桉树人工林培育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于当地桉树林下套种树种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南林学院.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 广西林业厅.经济林速生丰产及产品加工[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

[3] 广西林业厅.广西速丰桉桉数表[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