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楼主题街道改造设计探讨
——以桂平市上股街与五甲街为例

2018-09-14吴立珺

四川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桂平市骑楼街道

肖 亮,吴立珺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1 上股街与五甲街现状分析

1.1 现状概况

桂平市是广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为农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在撤县设市之前,桂平县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别名浔州,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地之一,佛教文化与岭南文化背景深厚。

上股街与五甲街位于桂平市中心,郁江和黔江交界处以西,为桂平市南北走向的城市次要道路。五甲街北起桂平市基督教会,南接城市主干路人民东路,全长约200 m,上股街北接人民东路,南至桂平市交通局附近,全长约460 m,见图1。

图1 五甲街与上股街区位

如图2,沿街用地性质主要是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与医疗卫生用地占比很小。由于建筑风格为岭南常见的骑楼风格,商住混合性质特征明显,对于街道改造的设计要求高于普通的沿街商业用地。

图2 桂平市上股街与五甲街街道建筑性质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街建筑外立面保存情况较差

沿街建筑主要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传统骑楼,保存较为完整。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地属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日照时间长,建筑表面被腐蚀情况严重,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外墙颜色。大片的腐蚀痕迹和外墙脱落露出的砖混结构,严重使得街道整体景观较差。近年来新建的商用建筑,与周边老旧建筑对比明显。

如图3所示,将沿街建筑质量划分为三个级别,一二三级分别对应良好,一般,较差。两条改造街道沿街建筑基本属于良好,小部分一般,仅有几栋较差需要拆除重建。

图3 桂平市上股街与五甲街街道建筑质量示意

(2)周边居民对骑楼式建筑保护意识薄弱

当地商贩对于建筑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随处的“脏乱差”,使得原本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骑楼建筑正慢慢失去其观赏价值与文化价值。原本完整的人车分离的道路,由于沿街商贩的私自占用骑楼一层公共空间,使步行与车行混合,交通影响较为严重。

(3)基础设施配置不足

沿街设施如垃圾桶、消防栓、照明设施等偏少,行人游憩用的设施和观赏的景观节点基本没有。街区功能单一,基本为商住用,景观绿化偏少,不利于发展旅游或者其他行业。

1.3 现状分析总结

桂平市有着优秀的民俗文化,且这两条道路沿街建筑主要是有着强烈岭南文化的骑楼式建筑。由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现状情况不容乐观。

2 设计理念

骑楼街改造项目是将原先老旧的城市道路及周边商住混用建筑改为多种传统风格的骑楼街为载体的旅游商业步行街。

2.1 设计方向

根据道路长度、周边用地情况与性质等多要素决策。拟将两条道路的设计方向分开,根据骑楼的多元包容、中西结合的性质,将上股街设计方向拟为以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岭南文化相结合的中式骑楼街,五甲街为南洋文化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西式骑楼街。

两种迥然不同的设计方向,主要来自骑楼文化与各式文化碰撞。上股街是从城市主干路人民东路来的游客去郁江观江景的必经之路。现状中建筑高度普遍不超过20 m,十分符合传统岭南建筑中的建筑高度。参考桂林东西巷、成都宽窄巷、佛山祖庙等传统建筑群的设计思路,认为这种中式骑楼最为适合上股街。五甲街紧接上股街,原现状多为偏现代风格的建筑,且建筑高度高低起伏,相比与传统中式更适合偏哥特式的南洋风格,故借鉴广州、海口、澳门等地骑楼建筑设计。

2.2 设计理念

本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有三大点:以人为本、绿色生态、艺术城市。这三大理念相互交融、互补互足,再结合其它理念: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实用主义、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多文化碰撞等共同为设计团队提供设计思路。

(1)以人为本

本设计为步行街道路改造,目的是实现完全人车分离,创造纯步行空间,故以步行者的角度来体现这个理念。对于步行者,一条步行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空间要素是否能让行人感到方便和舒适。根据这个拟出了一个步行者对空间要求的层次分析图(图4)。

图4 空间要求层次分析

(2)绿色生态

生态性一直是公众对于规划建设项目的重点关注点。本设计虽为骑楼街改造项目,受现状影响较大。由于原街道绿化较少,所以在原有的绿化面积的基础上,提出两种绿化方案。

水平绿化:将原先的城市道路改成步行道路之后,在道路中央添加小型块状绿化设施,不仅有当地本土植物景观,还有小规模水景;结合不同街道的建筑风格,增加了大量具有岭南特色的景观装饰;为步行路提供了隔断措施,为行人提供了休憩场所,与周边建筑立面相呼应。

立体绿化:由于可利用的绿化面积有限,不适合作大面积的景观绿化设计。近年来兴起的立体绿化就自然而然的进入构思之中。以在墙面小规模点缀或挑出小花坛的方式,作为“点”的手法;由于骑楼式建筑进深较长,在较宽的楼间距之间采用以当地常见植本的“线”型绿化;在不影响底层店面和上层居住的小型墙面可以直接使用现代化立面绿化方案,这就是“面”的手法。以“点线面”的方式构成本设计的立体绿化。

(3)艺术城市

艺术城市为本设计的重点体现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节点空间,街道景观,雕塑小品等,具体在休憩设施,卫生设施,标识系统等地方展现。

休憩设施是步行街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为行人提供休憩的桌凳,还承担着调节过于线性的步行空间,创造隔断,结合周边景观小品为步行街增添一些活力。卫生设施主要以街边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为主,以木质外结构加上传统花纹装饰。标识系统在保证清晰明了的前提下,采用纯正的岭南风格,包括街道入口处形象标识牌、简介类标识牌、交通道路标识牌、提示牌、路线图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等(图5~图7)。

图5 休憩设施

图6 卫生设施

图7 标识设施

3 建筑外立面设计

3.1 沿街建筑立面整治

在保证现状建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对杂乱无章的建筑外表面进行整体设计,去除多余广告牌,招牌等影响街道美观的设施,重新整理骑楼商用部分,换发新的活力。图8为局部设计效果对比图。

图8 居部设计效果对比

3.2 上股街改造细节

如图9所示,上股街建筑外墙以青砖铺成,符合整体设计的中国传统民居风格,也是岭南地区常见建筑样式;屋顶以及墙面的砖雕装饰花纹都为古代传统图案,以花草纹,回形纹为主;门窗以木质结构为主,统一的中式风格更有利于街道文化的塑造,底层商业用门窗配合岭南常见装饰品致力于营造舒适的商业空间。

图9 上股街改造细节

3.3 五甲街改造细节

如图10所示,五甲街建筑外墙使用浅驼色质感漆或艺术涂料,屋顶构筑物、围栏的颜色为浅栗色,立面华为为深褐色。这些颜色都是取材于常见的石湾陶瓷,用以烘托乡土氛围,创造认同感与归属感。门窗护栏等样式皆为偏欧式风格,选材与配色都与周边氛围相搭即可。

图10 五甲街改造细节

4 入口门景空间设计

在两条骑楼街与城市主干路人民东路的交接口拟定为主入口景观节点,用岭南特色牌坊与中间雕塑围合出景观空间的方法。整个雕塑采用钢管穿插结构,镶嵌亚克力方块,加以光纤进行色彩渲染,部分细节图样截取桂平当地文化风貌,见图11。

图11 入口景观

5 结束语

上股街与五甲街的改造主要围绕创造骑楼特色街道文化,拟打造桂平市新商业街。通过对街道两侧的骑楼的分析与总结,根据以人为本、绿色生态、艺术城市的设计理念,对老旧骑楼的外立面和周边街景进行重新定义与设计,结合入口门景景观和两条街不同骑楼风格使整个商业街设计达到合适的游憩空间。

猜你喜欢

桂平市骑楼街道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热闹的街道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热闹的街道
骑楼的故事
广西桂平市实施“党员成长孵化大行动”
风居住的街道
贵港桂平市举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街道等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