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会理古城民居建筑特征
——以胡家大院为例

2018-09-14予,周

四川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会理胡家大院

赵 予,周 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地域性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更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心理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次地域文化内涵。会理县自古为川滇结合部商贸往来的周转重地,素有“川滇锁钥”之称,201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会理古城拥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院落,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胡家大院位于四川省会理古城科甲巷北侧,占地460 m2,呈复四合院布局,据《崇本堂·四川会理科甲巷胡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胡家始祖胡大琯随军由江西泰和迁徙至四川会理,受明太祖朱元璋令,敕造胡家大院。

1 胡家大院建筑形态分析

1.1 传统院落式布局

院落式布局是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空间形态,这种传统的平面布局与会理的移民文化是分不开的,且会理县光照强,年温差小,四季如春,降雨少而集中,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其民居在建筑形制上重视采光和通风,体现为庭院一般较为开阔,便于日照,同时院落围合完整,建筑对称布置,形成院落内的小气候(图1)。

图1 胡家大院内院

1.2 建筑平面与空间组合

胡家大院平面较规整,呈矩形,主要房间都有较好的朝向,不仅避风也易于获取光照资源。在平面上采用“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单元组合,明间作为院落内外的过渡空间以阻挡寒风,同时也是院内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在空间组合上还带有明显江西民居的特点,即通过檐廊将前后两栋连在一起,每栋三间。前后两栋的明间便为前厅和后厅,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为一正房。从而构成了由两个单元组合成的一幢封闭的“正屋”,即“两堂式”。而在门厅处,受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的“三间四耳倒八尺”格局影响,设置了进深长度为“八尺”的门廊(图2、 图3)。

图2 胡家大院平面

图3 胡家大院A-A剖面

1.3 建筑立面

胡家大院的外立面比较简洁,没有过多修饰,在整体形式上与云南一颗印外墙较为相似,外墙垂直地竖起至檐口高度,大门开在正中间,呈中轴对称的形式。外墙上设置了装饰精美的门头,以显示主人的社会地位,其门扇、门框及门楣均为木构件,上有精美的雕塑,门匾则书“进士府”,并有抱鼓石。外墙立面开窗的方式为正立面大门两侧的墙上开小窗(图4)。

图4 胡家大院外立面

1.4 建筑结构

会理古城的民居多为中国传统木结构,但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居民重视程度不够,遗留较少。根据实地调研,会理古城民居的建筑结构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穿斗式、抬梁式和混合式。抬梁式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跨度大;穿斗式用材少,山墙抗风能力强,较为灵活;胡家大院正厅则采用了抬梁穿斗混用的木结构,即在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木构架,木料直径较小,中间则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增加了使用空间。

1.5 建筑防潮与排水

会理降雨少但是集中,主要房间铺设木地板,院落内一般以青砖或石材满铺,墙体均有黏土或水泥抹面以防潮。屋顶采用硬山顶可以快速地将雨水排掉,屋面使用小青瓦。大多正房及少数耳房面向院落挑出腰檐,正房腰檐与耳房出檐和门廊连通,便于居民雨天穿行(图5)。

图5 连廊

1.6 建筑装饰

会理地处山区,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许多外来人,在民居装饰上也糅合了各地的特色,形成了川滇民居和江南民居杂糅的装饰风格,无论是雕刻精美的瓦当,技艺繁复的屋脊装饰,亦或是形式多变的花门栏杆、窗棂隔扇全都构造精细、装饰华美(图6~图8)。

图6 窗花一

图7 窗花二

图8 屋脊

2 结束语

本文在会理胡家大院的实测调研之上,对其建筑所蕴含的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解读。川滇结合部会理古城民居属于中国院落式民居的一个分支,其民居建筑技艺在表现川滇结合部传统建筑的思想理念与结构形态的同时,受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发掘文化蕴涵是繁荣建筑创作的途径之一”,继续深入挖掘会理古城民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对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域性思考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会理胡家大院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呀呀呀得儿喂
执着的设备守护者——记中盐镇江公司胡家林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去会理过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会理县核桃园的建立及栽培技术
浅谈会理县直干桉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