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研究

2018-09-13许新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

许新利

摘 要:文章主要对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总目标、分类指标的分解进行了讲解,阐述了各类指标的分解思路,讲解了指标的分解方法。并以各类指标分解和市级指标分解为例,结合不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综合运用比例法、加权法、修正法对指标进行分解,为规划指标的科学分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3-0052-02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eneral objectives and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s of provincial land renovation planning, expounds the decomposition ideas of all kinds of indicators, and explains the decomposition methods of indicators. Tak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all kinds of indicator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municipal indicators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indicators, an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proportional method, weighted method, and modified method, tries to decompose the indicator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llocation of planning indicators.

Keywords: land remediation; planning; index decomposition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层。承上是指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同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的衔接,启下是指为市、县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指标的分解是省级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1 指标分解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其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体现[1]。指标是构成目标的单位,这里主要讨论定量指标分解的方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补充耕地目标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分别来源于国家土地整治规划(或同级的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

不管是国家土地整治规划下达的指标还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配的子任务,在省级层次是一个大盘子或总数字,而规划任务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市县级规划。为了落实任务,完成目标,指导市、县更好的编制规划,省级规划需要将总目标分解为分类指标,并明确各市的分配指标。

2 相关数据的概念和作用

指标分解需参考的数据包括:规划基期年年底的各市土地整治潜力规模、上轮规划土地整治已完成规模、基本农田数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补充耕地目标,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投资比例,政策支持、文件要求、项目安排、群众意愿等,其概念及作用如下:

土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条件下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造,由此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和节约建设用地面积,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3]。根据土地整治类型,土地整治潜力又可分为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土地复垦潜力。本文土地整治潜力主要指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土地整治总潜力指上述四类潜力之和。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整治指标分解的基础依据。

已完成规模指上轮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数量。根据土地整治类型可分为农用地整治已完成规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已完成规模、土地复垦已完成规模、宜耕未利用开发已完成规模。已完成总规模是指上述四项指标之和。已完成规模是指标校正的重要参考。

基本农田数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分配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投资比例,政策支持、文件要求,项目安排、群众意愿等条件是指标修正的重要参考。

3 分类指标确定

3.1 分解思路

补充耕地指标与补充耕地潜力数量密切相关,土地整治完成情况反映了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式和群众的积极性程度,相关政策、项目布设等对整治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指标的分解对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分解的过程中,用比例法,根据补充耕地潜力确定基础分配指标,参考完成规模确定参考指标;再根据其二者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权值系数行加权,取得加权指标;最后用修正法,对加权指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分解指标。

3.2 分解步驟

以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指标为例,对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指标确定。依据农用地整理潜力占土地整治总潜力的比例,确定基础分配比例,取得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基础指标;根据上轮规划农用地完成规模与全省已完成规模的比例,取得农用地补充耕地参考指标;根据农用地整理潜力和已经完成规模对农用地整理目标的影响,分别确定权值系数;对上述的农用地补充耕地基础指标,和农用地补充耕地参考指标分别进行加权,得到农用地补充耕地加权指标;最后根据农用地相关政策、重点项目分布等对加权指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农用地整理指标。

依此类推求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指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分解方法见表1。

4 各市区分配指标的确定

4.1 分解思路

为了将补充耕地任务落到实处,省级需要将分类指标分解到各市。各市的分解和市域内土地整治潜力和完成情况密切相关,其次行政辖区的位置、自然条件以及重点项目分布和相关政策倾斜力度等对市级指标也有影响。根据市级补充耕地潜力确定基础指标,用完成规模确定参考指标,根据潜力和完成规模对指标的影响确定权值系数对其进行加权取得加权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得到市级最终分配指标。

4.2 分解步骤

以某市为例,对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指标进行分解。依据某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占全省农用地整理潜力的比例确定基础分配比例,取得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基础指标;根据某市上轮规划农用地整理完成规模与全省农用地整理完成总规模的比例确定参考分配比例,取得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参考指标;根据分析农用地整理潜力和已经完成规模对农用地整理指标的影响,分别确定权值系数;然后,对上述的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基础指标,和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参考指标分别进行加权,得到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加权指标;根据某市自然条件、农用地相关政策、重点项目分布等对加权指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农用地分配指标。具体分解方法与各类指标分解相似,这里不再列表。

5 结束语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的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方方面面,相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不同政策导向,整治任务有所不同。如何准确分析基础数据,把握现有政策,预测未来5年、10年的土地整治方向,是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的重点。指标分解的方法需要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土地整治规划概论(第1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資源部.TD/T1034-2013.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

[4]郧文聚.地方土地整治规划探索(第1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