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

2018-09-12侯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血浆置换并发症

侯凌

【摘要】目的 对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0%;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且应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并发症;肝功能指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免疫防御等功能,若肝脏受到严重损时,就会使得大量的肝细胞死亡,继而对其功能造成影响,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凝血机制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上将其称为肝衰竭[1]。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神志改变、食欲下降、腹胀等[2]。该疾病病情发展较迅速,治疗难度较大且费用高。血浆置换是一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采用血浆分离器将含有毒素与致病物质滤出并丢弃,同时置换等量的新鲜血浆,让患者的清蛋白、凝血因子得到补充,使其肝脏再生,为之后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3]。但在对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出血、变态反应等并发症,因而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对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8例,其中包括31例乙型病毒感染,9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肝豆状核变性。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肝衰竭,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置换治疗,血液净化机采用日本KM-8800型,血浆分离器为EC-4A20,将血流设置为80~100 mL/min,速度为25~30 mL/min,置换血浆量为3000 mL/次,患者血浆置换次数在1~5次。

1.3 护理方法

①低血压: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体外循环接通30 min内极易发生低血压,这表明引起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存在低血压的患者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后在上机,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心电监护,初始引血流速不益过快,并且应适当的补液,避免治疗初期患者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弱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情况,需要立即告知医生采用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②变态反应:

患者进行血浆置换需要输入大量的血浆,因而极易发生变态反应。护理人员首先需要确保血浆的质量,合理的控制输血速度以及正确的使用药物。患者出现变态反应,应减缓其输入速度,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较严重则需要停止血浆输入。③出血:治疗前需要严格的进行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大便潜血试验检查,置管尽可能一次完成,切口不易过大,减少渗血。仔细观察患是否有渗血、血肿等情况发生。叮嘱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合理的饮用食物,多食用绿色蔬菜,保持大便通畅。④导管感染:肝衰竭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弱,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严格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相关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置换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避开穿刺点周围开放性伤口,置管通常不进行静脉输液,避免发生感染或使得导管堵塞,继而对血浆置换造成影响。时刻保持患者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观察治疗效果。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有所缓解,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为发生改变或病情恶化,肝功能指标未得到改善。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117次,不良反应共发生11(9.40%)例,其中包括5例变态反应,3例心率增快,2例发热,1例出血。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治疗有效率为78.05%。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血清TBiL:治疗前(477.26±231.06)μmol/L,治疗后(215.02±111.25)μmol/L(t=6.547,P=0.000);PTA:治疗前(20.53±8.33)%,治疗后(35.66±10.78)%(t=7.111,P=0.000);PT:治疗前(32.57±15.46)s,治疗后(18.52±6.53)s(t=5.360,P=0.000)。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脏损害,其会对患者的肝脏合成、解毒、生物转化等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临床上根据病理学及病情的发展将肝衰竭分为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以及慢性肝衰竭[4]。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肝炎病毒,药物、肝毒性物质等为次要因素。肝衰竭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以及残留肝细胞再生,而坏死的部位与范围与患者的病因和病程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治疗肝衰竭的特异方法,通常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包括基础治疗、人工肝支持、肝脏移植等[5]。

血浆置换是临床上治疗肝衰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采用各种科学仪器将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清除,改善其体内环境,继而让肝细胞再生。但血浆置换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肝细胞坏死的病因,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肝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因而血浆置换的作用是为肝衰竭患者之后的治疗获取宝贵的时间[6]。本研究对血漿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78.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0%;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且应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明霞,齐 蕾.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3):292-293.

[2] 王秀珍,莫 阔,习 丹,等.肝功能衰竭患者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 3345-3347.

[3] 苏 英,刘婉姝,高 迪,等.肝衰竭病人血浆置换的疗效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9):798-799.

[4] 谢仕利.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24-225.

[5] 苏 欢,张英剑.血浆置换及综合治疗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10):55-56.

[6] 陈秀霞.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5):2450-245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血浆置换并发症
早期血浆置换对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血浆置换术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