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策略研究

2018-09-12徐强卢婉莹

居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村落吉林省

徐强 卢婉莹

[摘要]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是历史传承与创新利用并行的有效举措,以吉林省朝鲜族传统村落的传统民居为例,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解决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难点并促进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宿;吉林省;朝鲜族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7 - 0074 - 02

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被发现的传统村落仅不到5000个,并呈现继续消失的状态。

随着“体验型”旅游备受追捧,促使作为乡村旅游典型代表的民宿旅游迅猛发展。民居作为民宿旅游开发的主要物质载体,挖掘和探索从民居变成民宿的设计策略成为民宿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 概念解释

1.1 民宿

民宿是指以当地文化体验和主人特色为差异化核心的非标准化与个性化的一切住宿场所,经营者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的方式经营,给旅客提供游览生活的住所。

1.2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

传统民居是人类最悠久的建筑形式之一,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是指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作为一般百姓生活、至今留存且仍有人居住的房屋,它带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与民族特色。以此类民居用作商业经营使用的为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

2 传统民居现状及问题分析

朝鲜族传统民居注重“风水”原则,遵循背山面水的原则,以向阳坡地为佳,建造时有盖房先挖井立木桩之说,由于缺乏完整的传统村落保障体系,对历史要素、传统民居建筑及村落整体格局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村民保护意识较差,对人文资源、传统建筑技艺等重视不足,导致传统民居文化遗产逐渐失去活态。

2.1 院落利用率低,物品放置杂乱

朝鲜族院落布局主体由前院与住宅组成,两侧设有室外储藏间,住宅后面设有室外卫生间。其中前院通常被用作菜园与打谷场,作为住宅与街道之间的前导空间,起到缓冲隔离作用,以保持院内的相对安静和私密性。传统朝鲜族住宅的两侧靠墙处一般摆放朝鲜族酱缸,造成杂乱的景象。

2.2建筑修复技艺缺失,外立面风格不统一

传统的房屋采用土木和瓦结构建造,无钉子,使用工具为大锛、小锛、斧子等,所用木材均由长白山用木排运至此地,整洁的青色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但现代工艺与材料的发展,建筑修复技艺缺失,村民对建筑外表随意改造,形成风格杂乱的面貌。

2.3居住空间私密性差

朝鲜族的平面多为“田”字形,一般以双通间为主,分为六间房或八间房。内部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厨房与炕连成一体,形成独立的开放空间一一“鼎厨间”,并作为平面的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家庭用餐与休闲娱乐;入口处地面下沉与炕40cm高差,作为玄关;入口正对厨房,高度和炕铺平齐。朝鲜族传统的炕上坐式起居,反映了其民族文化。但传统的建筑布局较为开放,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有所差异,相对私密性较差。

2.4人文情境缺失

朝鲜族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民族,有着其独有的人文内涵,尤其在传统民居的装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但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其室内传统的装饰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家具,欧式的装饰风格,多功能的家用电器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不及时,造成传统村落人文情境缺失。

3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要点

3.1外部环境设计

改造过程切忌大拆大建,院落作为朝鲜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外部空间,是民宿与村落环境的过渡空间,发挥着民宿旅客在此休息、交往、嬉闹、观景的作用,应充分提高院落的利用率。外部交通空间的导向性、休憩空间的舒适性、交往空间的融合性、私密性,公共娱乐空间的公共性、通达性、主导性都是民宿外部环境设计的要点。

3.2外立面改造设计

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风格不同,但普遍存在严格的建筑类型规律,在建筑文化上的归属更是有迹可循。以修复设计为主导,建立在“实用、经济、美观、绿色”基础上,不仅在功能上满足形式美感的体现,更注意传统建筑视觉审美的表达,在整体的风貌与设计中寻求建筑本身的特色表达。

3.3功能空间改造设计

功能空间最直接地影响着民宿的舒适合理性,在保留原有民居结构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及置换,满足功能需求,保证传统的安全结构体系,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构造方法,利用灵活性方法进行新的空间划分,满足民宿功能空间需求,合理组织流线避免交叉,劃分功能空间的主次、动静、洁污等区分,保证空间整体的秩序性和灵活性,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4 人文情境构建

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主题风格和环境气氛塑造不同的民宿室内外空间界面的视觉感受,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对地域性建筑的独特元素,如夯土墙、屋顶形式,装饰构件等最大限度保留,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家具与陈设上注重对当地生活方式的重现。

5 结语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的开发一方面做到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并利用传统民居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促进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民宿发展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民宿的需求。吉林省的传统村落数量少且保护情况不乐观,民宿旅游发展缓慢,同质化严重,其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的发展更具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09):64 - 69.

[2]卞螈.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朝鲜族传统村落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KORE A TOWN
反腐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