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2018-09-12吐尔地卡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利巴韦聚乙二醇丙型肝炎

吐尔地•卡孜 吴 静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新疆 喀什 844000)

慢性丙型肝炎是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状为疲乏、恶心、腹胀、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等,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1]。该病尚无法根治,目前以控制症状、保肝和抗病毒治疗为主。旨在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笔者研究进展不错,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60例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两组,各130例。观察组: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7.95±2.1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11±1.20)年。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7.90±2.2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7.03±1.1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患者有食欲不振、疲乏、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血清HCV-RNA(+)、血清抗HCV(+)。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肝炎的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肝癌的患者;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艾滋病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SVR应答率、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SVR应答率、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SVR应答率、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观察组持续病毒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CV-R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30例,SVR应答率为56.15%(73/130),ALT复常率85.38%(111/130)、HCV-RNA转阴率为74.62%(97/130)。对照组130例,SVR应答率为34.62%(45/130),ALT复常率59.23%(77/130)、HCV-RNA转阴率为45.38%(59/130)。注:SVR应答率、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卡方值分别为(χ2=12.165,χ2=22.204,χ2=23.141,P=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 论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性传播、输注血液品、针刺伤、母婴传播、静脉注射毒品等。其病理变化为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形成假小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3]。利巴韦林是抗病毒药物,当微生物遗传载体与嘌呤RNA的核苷酸类似时,利巴韦林可对病毒进行复制所需要的RNA代谢起到干扰作用[4]。该药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诱导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多种抗病毒蛋白质,且可以阻碍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病毒的繁殖;且其可以和位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a受体相结合,且可以激活基因转录,抑制病毒细胞的繁殖,且血药浓度小,药物半衰期长,性能稳定,不良反应少[5]。

观察组SVR应答率、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在利巴韦林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利巴韦聚乙二醇丙型肝炎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功能化聚乙二醇及其在制革涂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键凯科技(688356) 申购代码787356 申购日期8.13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