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锁髓内钉疗法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18-09-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乙组

施 政

(福建省古田县医院,福建 宁德 352200)

临床中,四肢创伤骨折较为常见,因骨折损伤范围、程度、复位手术等不同,再加上术后功能恢复不当等原因,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而影响到骨折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也就是骨不连[1]。具体来说,骨不连是骨折治疗后的6~9个月内骨折仍没有愈合,之后持续观察3个月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未出现愈合进展的迹象[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中带锁髓内钉疗法治疗的效果,此次抽取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以下为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抽取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5例。其中甲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为(38.12±3.12)岁;3例患者是尺桡骨骨折、2例患者是胫腓骨骨折、7例患者是股骨骨折、3例患者是肱骨骨折;病程5~21个月,平均病程为(8.71±2.11)个月。乙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为(38.23±3.22)岁;2例患者是尺桡骨骨折、3例患者是胫腓骨骨折、6例患者是股骨骨折、4例患者是肱骨骨折;病程5~22个月,平均病程为(8.82±2.18)个月。两组资料比较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乙组经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仰卧位,常规麻醉,在患肢侧做切口,逐层剥离切开皮肤、阔筋膜和股外侧肌,确保病变部位完全显露;把长度适中加压钢板置入病变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放置皮质骨螺钉,进行常规的加压螺旋以及植骨;之后切口要逐层依次的闭合,常规引流。甲组经带锁髓内钉疗法治疗:仰卧位,常规麻醉,选择上次手术切口进行入路,皮肤、筋膜逐层剥离,病变位置充分显露;之后对骨不连骨膜进行剥离,修复处理骨不连端,截面同横断面构成梯形时,用骨刀清除硬化骨质使,由扩髓器进行扩髓;大转子顶点处进行入针,髂骨骨条放置在骨不连端,复位完成后保证髓内钉稳定性;切口依次逐层闭合,常规引流。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临床情况(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愈合不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情况。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输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引流量(mL) 切口长度(cm) 骨折愈合时间(周)甲组 15 341.33±27.81 131.24±21.56 95.14±8.32 13.25±1.74 22.57±3.62乙组 15 452.33±18.41 159.31±25.74 128.63±15.41 16.15±2.01 35.48±5.36 t-12.890 3.238 7.406 4.225 7.730 P-0.000 0.003 0.000 0.000 0.000

1.4 评价标准。优:原骨折不存在压痛或者叩痛,能正常活动,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骨痂存在,骨折线模糊,较少缩短(<1 cm),患者膝关能屈伸120°;良:原骨折部分存在压痛或者叩痛,基本上可正常活动,经影像学检查发现云雾状的骨痂存在,缩短<2 cm,患者膝关节可屈伸90°;可:原骨折端存在较轻的疼痛,可完全伸直,其缩短<3 cm;差:没有达到上述标准[3]。

1.5 统计学分析:以SPSS16.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s)表示临床情况,经t检验,(%)表示治疗效果、并发症、复发,经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总结患者临床情况:见表1。乙组术中输血量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90,P=0.000)。乙组手术时间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03)。乙组术后引流量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7.406,P=0.000)。乙组切口长度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5,P=0.000)。乙组骨折愈合时间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00)。

2.2 总结患者治疗效果:见表2。乙组治疗的优良率小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总结患者并发症:见表3。乙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n(%)]

2.4 总结患者复发情况:在研究甲组的15例患者中,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未发现患者复发;在研究乙组的15例患者中,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1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是6.67%(1/15)。乙组复发率大于甲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309)。

3 讨 论

临床中,骨不连是骨折的修复过程终止,还会有骨端硬化、髓腔封闭出现,在两断端间的间隙形成同关节样改变类似的情况[4]。骨不连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同全身因素、感染因素、骨折局部等有关[5]。其中,全身因素包括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的放化疗、结核病;骨折后局部出现感染可能致使骨不连发生;骨折局部因素是骨折部位稳定性、血运以及治疗措施得当与否[6]。目前人们对于骨折后发生骨不连存在很高的关注度,也在持续的改进骨不连治疗的方法[7]。有研究表明:实施有效、正确的防范措施可降低骨不连发生的概率,例如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在术中牢靠固定,同时尽量降低手术对于骨膜造成的损伤,在手术后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给予患者功能恢复锻炼指导[8]。临床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主要是内固定法和外固定法,通常情况下,内固定治疗法的效果要显著好于外固定,但因内固定的材料和方法不同,患者疗效也不同。目前,在骨不连患者的治疗上,大都选择加压钢板内固定或者带锁髓内钉固定[9]。临床上常通过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对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是对骨折端进行加压,来促进骨折的愈合,该操作比较简单、方便,能加快骨折的康复,但是手术存在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多,还会破坏骨折血运,再加上一定要在骨折外端上植入钢板,存在较高的曲应力,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发生,并延迟骨折愈合[10]。而髓内钉是在力学上存在较高的强度,带锁髓内钉稳定牢固性高,且适应的范围比较广,可避免发生旋转、侧移以及成角移位,防止骨折位出现移动,在临床中使用较广[11]。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中带锁髓内钉疗法治疗的效果,此次抽取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给予甲组带锁髓内钉疗法,给予乙组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其结果是:乙组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都劣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带锁髓内钉疗法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该疗法不仅术中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发生较少的并发症。综上所述,在四肢创伤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患者中,带锁髓内钉疗法的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切口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低、治疗效果好。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乙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阻止接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