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探析

2018-09-12闫成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我院病理有效率

闫成金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有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的特点。恶性肿瘤多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尤其以乳头状癌最为多见,目前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传统切除术切开面积大、术后具有强烈疼痛感、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经过不断的改良,现今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本组研究是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165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82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1∶61,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为(39.45±4.12)岁,单发肿瘤患者73例、多发肿瘤患者9例,肿瘤部位:右侧40例,左侧23例,峡部9例,肿瘤直径1.5~5.8 cm,肿瘤平均直径(3.21±3.45)cm,病理诊断甲状腺肿瘤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37例;对照组患者83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30∶53,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38.35±3.82)岁,肿瘤数目单发69例,多发14例,肿瘤部位:右侧36例,左侧40例,峡部7例,肿瘤直径1.4~5.3 cm,平均直径(3.31±3.85)cm,病理诊断甲状腺肿瘤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甲状腺肿瘤病症表现以及病理诊断等基础资料五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在患者颈丛阻滞麻醉基础上,位于距离胸锁关节约2 cm处的颈部实施横弧形切口,手术切口两端到达胸锁乳突肌外缘,并向患侧进行适当延伸1~2 cm,对颈阔肌间隙和颈前筋膜间的结缔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分离时采用高频电刀进行处理,并分离至上至甲状软骨上切迹,下至胸骨上凹水平处,然后将颈白线纵向切开,拉开颈前肌将游离的甲状腺叶充分暴露,然后根据患者肿瘤病变范围实施手术切除,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造成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手术结束后要在患者体内放置硅胶引流管,然后将切口缝合,同时进行轻微加压包扎。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平行切口的选取位置在患者锁骨上方1~2 cm处,两根锁骨的交界点作为切口的中点,双侧甲状腺肿瘤患者要取6.0 cm,单侧取4.0 cm的横向切口,对患者通过皮下注射的形式注入0.5%肾上腺素的15 mL 0.9%氯化钠溶液,主要为了预防患者皮下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现象。在皮瓣分离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使纵向肌群保持完整,切开白线时要沿着正中线充分暴露甲状腺,然后探查双侧甲状腺及肿瘤。对于疑似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要立即冰冻后进行病理检查,切除良性肿瘤后,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腺体残端。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止血,并缝合切口,不需要额外放置引流管,在具体实施无创线缝合线期间,需要稍微加压包扎即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加以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患者实施手术后切口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的切口恢复一般,有少量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的切口恢复不显著,甚至有恶化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54%,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技术运用越来越多。对于甲状腺肿瘤而言,良性肿瘤的质地比较柔软,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形状多为椭圆形及圆形[1],患者吞咽时良性肿瘤也随之进行上下移动,边界光滑、清楚;良性肿瘤有10%的概率会转变为恶性肿瘤,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良性肿瘤恶化或者癌变现象的发生[2],重视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症状选取最佳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甲状腺肿瘤在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同时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甲状腺肿瘤患者不仅要求手术治疗效果,而且对于术后的恢复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今甲状腺手术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切口压低、切口长度的减少、颈前肌群的保护、是手术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保证患者手术部位恢复效果良好[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对82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了改良小切口手术,根据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切口面积较大,很容易在术后留下瘢痕并影响切口的美观性,手术过程中由于切断颈前肌群,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较大[4],同时在患者体内留置导管将延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而实施改良小切口对于患者机体的损害相对较小、未留置导管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大幅度缩短,采用小切口使患者术后愈合后切口处的瘢痕不明显,甚至部分患者切口愈合后没有瘢痕遗留,极大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6]。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切除术而言,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具有切口小、美观性高、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加快恢复速度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我院病理有效率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很有效率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