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人格特征的影响

2018-09-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银屑病人格量表

薛 琳 孙 艳 冯 莉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由于皮肤受损、瘙痒、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自身形象,对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痛苦。研究表明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疾病,相关调查发现40%以上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紧张与该病持续不退和恶化有关[2],饮食及生活习惯对疾病反复发作起一定的作用[3],也因疾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一部分患者使用“偏方”,进而使疾病越发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改善患者认知、疾病应对方式和不健康情绪,改善患者人格特征,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探寻该类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30例。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居住地在大连市内,年龄在18~60岁,初中以上学历,病程>5年,皮损面积>30%,且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10分,常规治疗,意识清楚,生活自理,能够接收电话和微信随访者,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史,无合并其他慢性皮肤病史,患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脏器疾病及内科疾病。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9.52±10.91)岁,病程5~50年,平均病程(15.19±10.07)年,PASI评分(23.86±5.03)分。干预期3个月,分别于半年、1年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人格特征的变化。

1.2 方法: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一般形式的住院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实施方法:

1.2.1 提供全面的认知信息支持:①由7名责任护士的集体讨论和资料查阅,确认中重度患者形成疾病理性认知应具备的知识内容,制成7项信息主题,即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知识(包括病因、诱因、分期)、皮肤护理知识、治疗与用药知识、疾病应对知识、饮食知识、睡眠知识、情绪管理知识。②制作上述7项信息主题,住院期间由主管责任护士将上述信息向患者分阶段讲解,按照阶梯式教育方式由易到难,进行针对性讲解,采用多媒体、文字资料以团体授课形式,提供给患者[4],同时建立微信群,将授课信息传送给患者,便于需要时查阅与学习,随时解答患者疑问,建立互动与信任的护患关系。

1.2.2 实施综合性具体行为干预:①正确的皮肤护理:a.外用药膏:涂擦手法、取用剂量、涂擦次数、涂擦时间、涂擦顺序、保鲜膜包裹时间。b.瘙痒护理:用手轻轻拍打、冷毛巾湿敷、分散注意力(散步、听音乐、聊天等),禁止搔抓、热水烫洗。c.贴身服饰:穿着纯棉衣服,禁止穿着化纤类衣服。d.皮损处理:使用剪刀修剪,禁止用手撕脱。e.洗浴的温度以及沐浴液的选择。②治疗与用药:a.接受我院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方法。b.口服药物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避免漏服、停服。每日微信群发布信息,提醒患者按时用药。③疾病应对:a.接受正规治疗,禁止寻找“偏方”。b.疾病复发及时在微信群内反馈,分析原因,进行个人指导,以免延误。④饮食指导:a.银屑病防治与食物之间的关系,饮食宜与忌,常规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浓茶。b.依据患者个人观察,针对容易复发的食物,发病期间禁止食用。c.依据患者个人饮食习惯,提供适合个人的食谱,制定方法(包括计算每天需要的能量,确定各类食物交换份数,分配每餐交换份数,制定食谱病评价食谱),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失调[5]。⑤睡眠管理:a.每日保证睡眠6 h以上,每日10点就寝,睡前听放松音乐(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提供的放松音乐)。b.每晚睡前饮用热饮(牛奶、果汁等)。⑥情绪管理:a.住院期间每日下午4~5点提供瑜伽放松训练、太极拳、八段锦,患者选择一种,跟随练习。b.每日晚微信群互动,解决情绪问题,采用团体分享,个人指导。c.出院后自我管理,通过微信群发布放松疗法音频课件,每周发布1次,每次1种,共3种,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1种练习。d.情绪控制:告知患者负性情绪既能激惹银屑病的复发,又可加重病情,指导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应对疾病以及应激事件[6]。

1.3 观察指标:应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于第1日、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评分,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EPQ(成人版)于第1日及1年进行评分。PASI评分由责任医师、护士完成,EPQ量表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年资护士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干预前后PASI评分及EPQ量表比较,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运用均数±标准差、频数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在确定方差齐性和正态性情况下,使用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不同治疗时间PAS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治疗时间PASI评分比较(±s,分)

表1 患者不同治疗时间PAS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第1日 3个月 6个月 1年患者组 30 23.86±5.03 10.51±2.075.94±1.345.10±1.54

2.2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EPQ比较: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EPQ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EPQ各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E N P L第1日 30 51.78±11.9356.05±10.7448.96±8.7345.43±8.64 1年 28 55.93±10.7845.72±11.3448.91±7.7945.01±8.47 t值 1.51 3.78 0.02 0.32 P值 >0.05 <0.01 >0.05 >0.05

2.3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人格类型上的分布结果:见表3。

表3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人格类型上的分布结果

3 讨 论

艾森克人格问卷E量表测定个性偏内向还是偏外向,N量表测定个性中情绪稳定还是不稳定,N分高者神经质反应明显,多抑郁、焦虑、紧张、激动、好发怒、睡眠差,对应事件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平复。银屑病患者情绪不稳定主要源于疾病、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且与年限密切相关,年限越长者抑郁、焦虑、激惹等不稳定绪越严重,同时患者对疾病了解较少,卫生保健以及注意事项认知较差,饮食等方面不注意多为诱发因素,加重疾病[7],长时间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患者人际、家庭、社会、夫妻关系。

研究表明,对患者自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稳定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变患者错误认知,对情绪稳定和行为有控制性影响,结合放松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不稳定情绪,有效控制患者不健康行为,增强患者自尊与自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激惹、敏感等不健康心理,积极应对疾病,重建认知、情感和行为、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有效缓解或消除不稳定情绪与不良行为。

采用团体与个人认知行为干预相结合可有效促进患者互动、互助、内省和自我认识。护理人员通过解释、安慰、启发、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与应对方式,增强自我接纳、自我管理信念,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改善人格特征,提高患者依从性。早期积极应对可减轻应激损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争取社会支持与鼓励,树立乐观的心态,对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干预后PASI评分与EPQ计分较干预前降低幅度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人格特征。

综上所述,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人格特征,提高患者的认知,改善疾病应对方式,自我调整不良情绪,强化自我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银屑病人格量表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