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术中植入氟安的临床观察

2018-09-12宋财立徐志强江洋深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转移率氟尿嘧啶生存率

宋财立 礼 巍 徐志强 江洋深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1)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病率位于肺癌之后的第二位,并且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其发病率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居于前位,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地域、性别、生活习惯、遗传等均有关,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为高发,男女比约为2∶1。胃癌因其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凶险等特点,5年生存率不高,虽然目前外科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生和进步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胃癌术后的复发及远处转移[1-2]。我科在手术中植入氟安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胃癌手术患者共7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经过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胃癌,患者存在明确的手术指征。试验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8~65岁,平均(53.2±7.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9~65岁,平均(52.9±6.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持续性上腹的饱胀感、时有恶心或呕吐、反酸、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黑便等临床症状;②影像学提示胃部占位行病变;③胃镜检提示胃内占位病变,病理为胃癌。

1.3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类疾病病史的患者;②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患者;④过敏患者;⑤严重感染的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均采取对症支持疗法,以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完善检查、术前告知、术前肠道准备等措施。开腹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腹正中切开腹腔,严格依据胃癌根治术要求,手术步骤主要集中在大网膜分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据患者癌灶大小、部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切除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800 mg,每处植入点药量不得超过150 mg,在吻合口及残端不得留置药物。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和转移率。

1.6 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所有数值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为(5.6±1.5)×109/L,并发症发生率为:1例(2.9%)1年生存率为29例(82.86%),1年转移率为6例(17.14%)。术后试验组患者白细胞为(5.1±1.3)×109/L,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5.7%)1年生存率为31例(88.57%),1年转移率为2例(8.6%)。两组数据白细胞、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转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实验结果比较

3 讨 论

由于全身化疗局部药物浓度较低、药物作用时间较短、全身不良反应较大、全身化疗药物不容易通过腹腔-血浆屏蔽同时患者耐受程度不一,影响了化疗药物的应用[4],氟尿嘧啶是有效的抗代谢药物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胞核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胃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的局部药物浓度是全身静脉化疗药物浓度的百倍,同时还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本文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70例,探讨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术后1周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年转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对于胃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可以降低患者1年转移率,与目前国外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所以胃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安全有效,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转移率氟尿嘧啶生存率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广义Markov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无源控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