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高加索三国巡礼

2018-09-11Erica

户外探险 2018年9期
关键词:巴库亚美尼亚修道院

Erica

外高加索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秘境一样的存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更是陌生的国度,这三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依存,却也因为领土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只有真正到达探访才知道它们之间的复杂关联,相互较劲,各具魅力。

三国: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方式:自助旅行

行程:17天

路线亮点:这里是“外高三国”的爱恨情仇之地,有高加索山脉的冰川雪山,更有人文民俗的厚重历史,还有现代文明下的城市风光。

格鲁吉亚篇 GEORGIA

第比利斯|俄式与欧式的碰撞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有的人很喜欢这里的苏联文化与欧洲文化碰撞出的那种独特之美,而有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对这个城市的好感度没那么强烈,第比利斯带给我的则是惊喜。

>圣三一教堂

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 Church)位于第比利斯Mtkvari河左岸伊利亚山上,是苏联解体之后修建的最大教堂,亦是格鲁吉亚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主建筑的高接近100米,在第比利斯低矮的民房中一眼就能看到這座带着圣光的建筑。

这座教堂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大规模的洗礼节,目前所了解到的具体日期是1月29日和9月21日,如果你正巧这两天到达第比利斯,感兴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场面非常震撼。观看前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也是不错的。东正教的洗礼是浸洗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涂圣油、受洗、戴十字架项链。仪式完毕就意味着这个婴儿从此就是东正教徒。

圣三一教堂开放时间是早7点~晚10点,免门票费。对东正教徒来说,女性需要包个头巾才能进入教堂,但是对外国游客没有这个要求。

>干桥市场

干桥市场已经是这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吸引着每个到第比利斯的旅行者,这个复古市场里包罗万象,苏联时期的货币、打字机、怀表、黑胶唱片、相机……对于我来说,干桥市场像是一个老年社区,摊主们摆个摊、下下棋,坐着看个报纸,或者拿出吉他来弹几首表现一下自己的老年魅力。除了下雨天每天都会开放,周末的规模会大一点,下午3点左右,摊主们就从家里、从车上挪出私人珍藏来摆上。

喜欢第比利斯的人会想在这里待很久,可以去Nariqala要塞那边放空等日落,去和平桥走一走,感受第比利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去泡个泥浆浴,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寻找到课本里很出名的地下印刷所,去感受那个时期的历史。

梅斯蒂亚|冰川徒步

梅斯蒂亚在第比利斯的西北部,比较偏远,有两种方式可以抵达,一是坐小飞机,二是火车+汽车。小飞机并不是每天都有,需要提前查看好行程安排,而且据说取消概率特别大。我们选择方案二,从第比利斯坐过夜火车到祖格迪迪火车站,然后从这里乘坐小巴车一路北上。

梅斯蒂亚其实景点并不多,最有名的是小缆车,当然这个缆车很任性,可能时不时就停业维修。缆车的尽头有一个咖啡厅,坐在外面露台对着雪山喝一杯咖啡,十分惬意。

下午,我把时间给了Chalaati Glacier冰川徒步。从市区到徒步起点大概15公里,而且格鲁吉亚的基础建设正在开展,所以我们选择包车前往起点。整个徒步过程就像是荒野求生,从森林到乱石堆,一路穿行,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最终得以见到格鲁吉亚冰川的模样。难度比想象中容易。

签证:格鲁吉亚采用的是电子签,只要在官网上提交材料就可以搞定。存在拒签的风险,不过目前了解下来都是因为细节问题导致。

货币:格鲁吉亚的货币名称叫拉里,1拉里≈2.78人民币,截至2018年8月11日,建议可以从国内换好美元再出发。

语言:这里主要以俄语为主,很多当地人并不会讲英文,所以你最好先下载带俄汉的翻译APP,这样会减少很多困扰。

库塔伊西|细节一秒就爱上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旅行者忽视的地方,却是我最喜欢的格鲁吉亚城市,这是一个细节处理到能让你惊喜的地方,完全能体现这个古老城市不一样的调性。

感谢巴格拉特大教堂(Bagrati Cathedral)以及格拉特修道院(Gelati Monastery)让我有机会闯进这个城市,感受信仰之外的美。教堂和修道院目前依旧在维修重建中,不过不妨碍参观。

>巴格拉特大教堂

跟着谷歌地图慢慢感受了整个库塔伊西小城的生活状态,从略显安静的街区走到喧闹的市场。巴格拉特大教堂就在库塔伊西老城的乌克梅里奥尼山上,可以步行也可以打车到门口,门口有一大片草坪和一个巨型十字架。往前走,可以俯瞰整个库塔伊西城市,往后看,带着绿松石色屋顶的教堂更让你觉得这个地方完美无比。虽然绿色的屋顶让教堂显得年轻有活力,但是巴洛克式的主体建筑风格又让人觉得非常稳重。

非常凑巧,当我开始脑补在这教堂面前的草坪上办一场婚礼的时候,眼前就出现了一对新人,而我也很幸运地被邀请去合影,并且送出了我的祝福。

>格拉特修道院

格拉特修道院(左图)在距离市区大概15公里的山上,市区有大巴车可以到达,班次特别少,得留意大巴车的出发和回程时间。为了更加弹性地安排我们自己的时间,选择了包车。

格拉特修道院的外表依旧在修缮,不过不妨碍欣赏修道院内的壁画。踏进大门那一刻我就被震惊了,这是格鲁吉亚版的“敦煌莫高窟”啊!虽然略有氧化,但色彩还很鲜艳,从穹顶到墙角每一处皆有着画。壁画主要有两种,镶嵌画和湿壁画,以湿壁画为主。这座修道院因大卫四世而出名,这位带领格鲁吉亚人将突厥人赶出外高加索的伟大国王就葬于修道院内。

往外走,看到一些宗教之外的痕迹—Gelati大学曾在这里建立。几百年过去,人们依旧可以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器物来感受那些年这里热闹的求学场景。

我去过这么多城市,库塔伊西是唯一一个在斑马线绘上小白花的城市,转角遇到一幅巨大的涂鸦也会让我感受到惊喜的小确幸,即使下着雨也无碍你爱上这座城市。

乌树故里|欧洲最高古村落

乌树故里是上斯瓦涅季地区的一处古村落,海拔2400米,是欧洲海拔最高有人居住的古村落。纯天然的观景胜地,因为它就在格鲁吉亚海拔最高的什哈拉峰(5068米)脚下,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雪山,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雪季,封山封路是习以为常的事,可以说是与世隔绝。

碉楼是让这个村子名声大噪的真正原因。12世纪,村民们为躲避异族仇杀,建立了很多防守用的碉楼,当我们接近这个村子的时候,就被巨大古朴的石制瞭望塔吸引。

乌树故里比梅斯蒂亚更难到达,需要在梅斯蒂亚包车坐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但到达之后,这个小村庄给了我们无限惊喜,刚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伴隨着我从村口走到山上,一直没有消失。

由于背靠什哈拉峰的缘故,乌树故里也开发出了不少徒步路线。我们提前一天确定好了第二天去徒步起点的越野车。从起点开始走到全是碎石块的冰川底下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身体在地狱,而眼睛在天堂,累了,抬头看一眼矗立在眼前的壮美雪山,身体就好像多了几分力气。这一路的徒步,除了各个国家的旅行者之外,还有高加索大狗的陪伴,体型高大威猛却异常亲人,我休息它也蹲下来休息,我走它也跟着走,也许这就是我每次提起格鲁吉亚最深刻的回忆吧!

亚美尼亚篇 ARMENIA

亚美尼亚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基督教建国的国家,在中东这片被伊斯兰国家(伊朗在南面,阿塞拜疆在东边,土耳其在西边)占据的地区,可以说是清奇的存在了,在经历了无数命运的玩笑后,这里的人们依然坚强乐观地活着:自由大街上的街头歌手;以别样方式庆祝新婚的新人;在修道院的祈祷室里自发唱起空灵的圣歌的信徒们;修道院附近的农家乐那个给我重重一吻的奶奶……以至于我想起这个国家的时候都是美好的事情。由于亚美尼亚和土耳其、阿塞拜疆之间外交关系的原因,如果陆路入境的话只能从北部的格鲁吉亚和南部的伊朗进入。

TIPS

签证:亚美尼亚的签证非常的方便,电子签就可以搞定,而且很快就能出签,落地签或者陆路过境再办理签证也非常方便。

货币:亚美尼亚的货币名叫德拉姆,1人民币≈75德拉姆,所以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折合人民币7块钱的巧克力蛋糕。建议从国内换好美元再出发。

语言:以俄语为主,很多当地人不会讲英文,最好先下载带俄汉翻译的APP。

埃里温|高加索最养眼的城市

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一段外高三大城市的对比:第比利斯人很社会,巴库人像穿戴整齐的白领,而埃里温人更像是艺术家。三个国家走下来,觉得这个比喻真的再贴切不过了。

从自由广场一路往前走,会路过步行街。这条不是很长的步行街算是埃里温的商业中心,足以让人频频驻足,因为这里是属于街头艺术家的舞台,无论年龄老少都会来这里表演,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晚上,他们令整条步行街变得热闹无比。

埃里温不需要特意安排具体的行程,随意逛逛就很好。当然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更建议去画廊里感受那种艺术氛围,去露天博物馆的casecade 阶梯上看日落。据说天气好的话,在这里直接就能看到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拉腊山。

深坑修道院(Khor Virap)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格加尔德修道院(Geghard)是亚美尼亚修道院之旅中必去的景点。

>深坑修道院

传说引导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启蒙者”圣格里高利在获得合法身份以前,被亚美尼亚国王Tiridates三世投入这里的深坑。深坑修道院(左上图)的深坑内遍布毒虫(如果你下到深坑底下,你会感到非常的逼仄,喘不过气来),圣格里高利在这里被囚13年,仰仗神力和一位妇女暗中接济活了下来。一直等到国王冒犯神灵受天谴昏迷不醒之后,国王的妹妹才想起这位圣人,向他求援。后来圣人祈祷,国王恢复清醒,痛改前非,带领全国人民皈依基督。深坑就这样成了亚美尼亚的宗教圣地。

这里闻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以直接看到亚美尼亚神山亚拉腊山,据《圣经》创世纪中记载,诺亚方舟最后的停泊处便是在亚拉腊山上。可以说这座圣山是亚美尼亚信仰的起源,只不过在现实的版图中它是属于土耳其的。

>格加尔德修道院

格加尔德修道院(左下图)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和其他的修道院不同的是,它是倚着岩壁而建,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岩洞教堂”。走进这座教堂,会发现里面简单得几乎无任何装饰,黑灰色给人一种压抑感,就好像亚美尼亚人通过这种方式向每个到访者传达历史上的苦涩与曲折。

来到修道院后半部分的祈祷室,点上一支蜡烛,恰好碰到信徒在这里吟唱,祈祷室不大,顶部打通,就这样空灵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房间里,显得庄严神圣。

>Garni神庙

埃里温不可错过的宗教建筑还有Garni神庙,虽然和希腊的各种神庙相比略显笨拙,不过它拥有接近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亚美尼亚境内唯一一座希腊式神庙,它曾经在1679年的地震中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修建的

整体说来,亚美尼亚的修道院和格鲁吉亚的相比,更质朴一些,人们没有在教堂内部进行过多的装饰,因为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徒认为教堂内部的墙壁是和上帝沟通的界面,装饰越少越接近。

戈里斯|南部小镇别有洞天

很多旅行者因为戈里斯和埃里温比较远,且交通相对不是很方便,所以很容易就放棄了这个原始小镇,而我们其实也是机缘巧合到达了这里,不得不说亚美尼亚真的是一个很容易给你惊喜的地方。

>Tatev修道院

说Tatev修道院(上图)是人类杰作和自然的完美融合,这一点都不过分,它就矗立在悬崖边上,遗世独立,借着自然景观,成了亚美尼亚一道独特的风景。春天被高山草甸环绕,翠绿色包围着整个修道院,毫无违和感,倒是多了几分高傲;秋天,则和周围渐渐枯黄之色相得益彰,仿佛这座修道院并非人类刻意而为之。

Tatev在公元9世纪建立,在13~14世纪成为了亚美尼亚中世纪最重要的学府,培养出了很多重要学者,这里不仅仅研究圣经,还有研究艺术音乐。别看现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就这么几个人,只是盛世我们没法亲眼得见,修道院内部依旧保留着那时期的一些痕迹,建议请个导游,听听那些历史。

>原始洞穴+吊桥

到达这个地方(上图)也是机缘巧合,逛完Tatev时间太充足,司机就带我们看了这个地方。我已经不记得这个地方叫什么了,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我们被对面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穴震惊了,这些全都是原始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几千年前这里人声鼎沸,而现在只有我们几个游客,长长的吊桥在这里也显得尤为孤寂。

吊桥的入口有一个陈列室,里面摆放着很多原始亚美尼亚人用过的东西,管理员看到我们几个亚洲面孔很是兴奋,特意拿出自己的酒邀请我们小酌一杯。

亚美尼亚有一种魔力,让你很快就爱上,这里没有忙忙碌碌赶地铁赶公交的年轻人,晚起晚睡崇尚慢生活,他们热爱艺术,画廊多到你可能需要好几天才能看完,城市里走几步就能看见雕塑。这里的人谦逊礼貌,会热情和你打招呼,面对你的镜头很大方,甚至我一个人在晚上走路时,他们会半开玩笑地询问我要不要保护。

阿塞拜疆篇 AZERBAIJAN

和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相比,阿塞拜疆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现代化,沿着里海耸立着许多高楼大厦,作为高加索的最后一站,感觉自己一秒从山村城镇到了现代化大都市。由于和亚美尼亚在领土上的纠纷,它们至今未建交,没有直接通航,我们只能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出境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有火车可以直接到达。由于我们先去了亚美尼亚,在入境的时候海关对我们进行好一阵子的盘问,不过好在都让我们过了关。

TIPS

签证:阿塞拜疆的签证也是电子签和落地签均可,只是需要注意,如果在护照上留下任何去过卡拉巴赫的痕迹的话,你就会被拒之门外。

货币:阿塞拜疆货币名叫马纳特AZN,1马纳特≈4.03人民币。建议从国内换好美元再出发。

语言:这里主要以英语和俄语为主,相比其他两国这里的国际化程度会高很多。

巴库|里海边的明珠

得益于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个1991年才完全独立的国家在短短20多年里发展速度极快,甩邻国好几条街,也就是这样,让我们有幸看到了造价约3.5亿美元的火焰塔—巴库的地标式建筑。阿塞拜疆由于地处中东和欧洲的交界处,整个巴库的城市风格就融合了这两个地区的特色。

>火焰塔

只要一进入巴库,火焰塔就会出现在眼前,相比白天的正儿八经,晚上的火焰塔才会真正展现自我。白天,我们只能欣赏到夸张的玻璃曲线,感受其现代气息,晚上变幻的灯光为这座建筑上色的时候,你会发现,这跳动的感觉就是整个城市活力的象征。

从里海大道一路经过地毯博物馆,再花0.5马纳特便可从山脚坐缆车直接抵达火焰塔跟前,缆车旁边有山顶观景台,可以俯瞰巴库,而观景台的另外一侧就是陵园,这里有永不熄灭的火焰,用来纪念苏联解体末期在巴库发生的骚乱中以及与亚美尼亚的战争中牺牲的人们。

>巴库老城

沿着火焰塔往下走,就能到达巴库老城(左下图),老城的垂直式街道以及暖色调的房屋让人随手拍出旅行大片,拿着相机扫街完毕之后,可以去老城内的希尔万沙宫参观。这座15世纪建的宫殿内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入馆费4马纳特。这座皇宫的意义早就已经不是观光层面的了,而是阿塞拜疆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者。

走到老城东侧的少女塔,更靠近里海,和地毯博物馆很近。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它的用途至今还未被确定,建造时间也不得而知。它在1304年大地震中存活下来了,目前依旧披着土黄色的外衣屹立在里海之滨。目前,少女塔对外开放,支付8马纳特,就可以登塔俯瞰巴库老城。

>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如果说老城是巴库历史的象征的话,那么黑达尔阿利耶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右下图)就是巴库现代文明的见证。黑达尔阿利耶是阿塞拜疆的总统,拥有很高的声望,所以以他命名的建筑非常常见,这就是其中之一,由著名的英国伊拉克裔建筑设计师扎哈出品,是政府打造的时尚产物。流线形的建筑,设计感非常强,延伸感只能用完美来形容,无论哪个角度都不会让人失望。门口的Heydar Aliyev牌子在文化中心的映衬下更是充满了3D效果,无论远近这都是简洁式建筑的最高造诣了。

猜你喜欢

巴库亚美尼亚修道院
亚美尼亚总理:下月辞职
修道院在恢复和发展西欧经济中的作用
法国“修道院经济”亮点多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没事请到丰城玩
没事请到丰城玩
没事到丰城玩
阿塞拜疆警告亚美尼亚勿承认纳卡独立
张自启中国画——英伦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