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演进

2018-09-10李悦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页知识产权

李悦

摘 要:知识产权的争夺发生在信息产业出现之后。随之呈现的问题如下: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是互联网企业侵权,而国际纠纷的热点是通过互联网窃取商业秘密。当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网络知识产权将如何演进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出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一、引言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核心技术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困难,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过慢。科技创新效率低下[1]。以下展示一组对比:中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增加1个单位,SCI数量增加0.852,而日本和韩国分别增加1.263和1.755。中国的研发支出增加1个单位,专利号批准增加1.386,而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652。[2]然而,为防止核心技术外漏,科技创新主体也采取了固步自封的方式,这使投资成本再次压缩,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开拓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网络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驱动,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倡导创新文化,加强知識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培养大批国际级战略技术人才、科技领导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一决策体现了我国坚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3]网络知识产权的特性体现在:

第一,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更明显。网络知识产权的载体是无实体的,这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加了困难。[4]

第二,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比较弱。网络的开放对象是庞大的,且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能轻易地复制传播。

第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减弱。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和淡化,智力成果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由不同的计算机用户使用。

第四,知识产权的保护时间缩短。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相比于传统的知识产权大为缩短,一件智力成果在网络上一经发布,网络用户很快就能阅读到,无形损耗大大加剧。[5]

三、网络知识产权存在的侵权形式

(一)侵犯著作权

在网络环境下,作品一般以数字形式流转,且传统形式的作品也可数字化后在网上传播,这是互联网给作品带来的广大市场,同时也给网上的侵权行为提供了可趁之机。常见的网络侵犯著作权行为如下:

1.以网络形式侵犯传统形式作品的著作权

案例如下:2008年,周志全运营某高清网站,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传输到论坛,并在淘宝网上出售,严重侵害他人利益。2014年,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国内尚属首例。

2.以传统形式侵犯网络著作权

此处举一案例:陈先生2003年5月其曾将一篇文章发表于中国软件开发网,其对该文章享有著作权。清华出版社未经其允许也未为其署名,就将文章改标题后收录在其出版的一书中,作为该书某章某节的内容。原告主张被告侵犯其著作权。类似案例很常见。

3.网络形式作品之间的著作权纠纷

主要表现为超链接、转载、网页抄袭等。有的网站未经授权复制媒体网络信息,侵犯网页版权。Web链接提供的是一种引导服务。其在特定情形下有义务及时停止服务,否则构成帮助侵权。

(二)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

两者冲突的主要表现是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名称或其他内容,如单词、字母注册;恶意抢注;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不经授权使用到自己的网页,或图形设计商标到你自己的网页;以迷惑消费者;将他人商标的原代码埋在自己网页的行为”。[6]其中,在域名注册国内第一个争议是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有抱怨elon.com.cn域名的情况下,广东市新会区永安服装厂。

(三)数据库保护问题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系统的核心代表。数据库将大批信息按一个特定的目的和规则收集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供数据处理系统使用。由于数据库使用起来很方便,许多网络用户 习惯复制并在网络上大范围传输和散布,构成侵权。

(四)侵犯专利权

主要的侵权行为:未经授权的修改、翻译、注释他人享有版权的软件;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人许可,复制全部或部分软件或提供软件产品的认可;复制别人已经开发并发布了未经授权的软件作品;未经授权使用国外的公司和个人,编辑软件租赁外国的副本软件,国外软件侵权复制品的进口;大量发行盗版软件[7]。

四、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网络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讲究利益平衡

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局限于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也兼顾多方利益,使经济和社会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推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利用网络技术保护网络的知识产权,一来阻止侵权行为,二来为国家在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中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但注意,网络保护技术与侵权技术是相伴进步的,应鼓励网络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行技术开发,并利用网络反制技术来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三)提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构建网络道德规范

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模仿驱动机制,这使得相关人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加薄弱。所以开设相关基础课程,对不同层次的组织或个体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网络监督机制,有助于促进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规范建设。

参考文献

[1]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中国法学2013,(4)

[2]黄群慧。《优化产业结构要从创新入手》[J]经济参考报2013(1)

[3]参见人民日报,人民网。《创新驱动,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2017年10月21日

[4]参见宋志国、何莉莉。浅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0,(12)

[5]钱锋。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冲突及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6)

[6]袁广云。网络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研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9)41-42

[7]薛兴华.电信网络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对策[J]观察与交流,2004,(7)71-72.

猜你喜欢

网页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浅谈WAP时代的网页前端设计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产权为“互联网+”护航
10个必知的网页设计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