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讨论的优化策略

2018-09-10林永远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物理对策

林永远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已成为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得到大力倡导。在这一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物理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行为,能够激活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是彰显学生个性、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讨论;对策

物理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能够激活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是彰显学生个性、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物理教师的课堂讨论并不积极,而且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也出现“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的怪现象。初中物理是系统学习物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所以采取有效的课堂讨论法来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观察,不难发现,在课堂讨论模式的应用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性较强,拥有安静浓厚的学习氛围,能推动师生或者是学生之间问题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针对物理知识提出大胆的质疑和提问,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侧重的分析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学生“解惑”,还为学生对物理学习“授业”。

2.能收集学生物理信息的反馈

在课堂讨论中,一般来说,都会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人数的控制,以确保讨论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分组模式,也能直接保证教师能收集到学生大量且真实的关于物理知识讨论的反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状况,当学生的讨论兴趣不高时,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课堂讨论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前提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达到课堂讨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内容中,在应用控制变量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分析中,教师可以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组,分别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综合阐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讨论能力。

2.讨论内容的选择

物理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应改变单纯依据教科书和参考书的课堂现状,把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动态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结合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恰当的讨论题;既不超越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又不局限于已有知识,保持适当难度,并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2.1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

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富有启发性、研究性,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应充分注意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应从同一角度去设计几个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同一思维方式去思考,以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与迁移。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R=U/I与I=U/R相似,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密度公式ρ=m/V中,ρ与m、V的关系应怎样理解?”使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2把握课堂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设计的讨论问题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即所提的问题要面向绝大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问题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即所提的问题应遵循多数学生(包括学习上的后进生)经教师不同程度的点拔和引导后能答出,少数“尖子生”经独立慎密的思考就能解答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的梯度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使学生的课堂讨论积极、主动。对难度较大又不利于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垫铺性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物理实验的设计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物理概念和原理,认识到初中物理的抽象本质和内涵,并利用物理实验探讨物理相关的规律及特征,在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在实验情境下对物理知識进行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

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内容,诸如:磁铁、导线、滑动变阻器、线圈等材料,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材料,拟定实验方案,探寻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分组讨论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什么方法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何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并分析这个物理现象的共性规律。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讨论中应考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上存在的差异,尽量多设计“引导性”问题,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使学生通过讨论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能够前进一步,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讨论变成现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遵田.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讨论的重要性[J].发现:教育版,2016(9).

[2]杜威.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讨论[J].新课程(中),2013(8):97-97.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初中物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