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

2018-09-10李薪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信息素养中职生

李薪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培养中职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的特点,探讨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中职生;信息素养;中职学校教育;教育模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现代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之一、成为信息社会文明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必须重视信息素养的教育。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lowski)于1974年率先提出。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把信息素养解释为“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自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在美国教育界被普遍认可以来,其涵义经历了不断扩展和演变的过程。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報告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具体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其它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3] 我国学术界也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例如有人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4]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老师著有专著《信息素养论》,江西师范大学钟启贤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等都对信息素养进行了阐述。

二、信息素养的特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定义的不同,可以概括信息素养的特点:

第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也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同时也需要不断充实的概念。信息素养定义的提出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传统的信息素养仅仅局限于读、写、算等信息技能,己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除了需要信息技能外,还应具备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信息素养、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等多个方面能力。所以,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来,信息素养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第二、信息素养的内涵由技术层面上升到道德伦理层面。它的定义从早期的侧重于知识、技术,逐步涵盖到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态度和能力,最终由信息技术引发地强烈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一旦信息素养达不到需求水平,那么其个体掌握的信息技术就会危害家庭、社会和国家。特别是近年来黑客事件、网络诈骗等恶劣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层人士的关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急需进一步培养,甚至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规范。

第三、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信息社会呼唤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度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迅猛的信息化潮流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增长急剧化、信息处理现代化、信息手段多样化、信息传播全球化、信息运作规范化、信息活动产业化都使人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力。正如著名的互联网专家尼葛洛庞帝所说的:“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5] 因此,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系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当今社会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网络,导致QQ黑客、支付宝余额变更等等,严重时导致泄露企业机密和国家机密!2017年,广西贺州职业学院就发生一起中职学生利用系统漏洞盗刷校园一卡通金额的事件,因此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时不我待。

三、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

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和提高的,未成年的中职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和超高的培养价值,因此中职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极其重要。中职生信息素养是指中职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的信息素养水平。那么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呢?

第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水平要超越老师,前提是从教师那里获取信息素养的教育。要进行有效的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首先得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入手。但是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培训一直忽视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内容,许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然而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才能完成传道授业。同时,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水平。

第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提高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只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就能提高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可以以该名称的课程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当中,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会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具有驾驭信息的能力和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同时还能以其他课程名称出现在教学计划,如班会课、《道德与法律》、《德育》等。只有在各类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积极渗透信息素养教育,努力实现信息素养与其他课程有效结合,才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第三、营造良好的学习信息素养的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又会进一步促进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中职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大利用广播、社团、图书馆、班会、晚自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信息素养的氛围。家长和各界人士也可以积极参与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生。2001年11月22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发布,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欺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网络行为规范,这是“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的新举措[6],这一规定对培养中职生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中职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培养中职生信息素养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对信息的所有权、知识版权、公共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这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是中职生信息素养重要的因素。同时,中职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定要严格遵循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行为规范,富有责任心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必须重视信息素养的教育。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时不我待,本文根据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的特点,探讨了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55

[2]郑重《论网络环境下高职生住信息素质及其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1.

[3]刘美凤、乌美娜《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9.1.

[4]陶增樂、黄国兴、殷群、孙强《欧洲三国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1.11.

[5]刘来泉《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变革提高教师信息知识和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

[6]王铁民《要重视建设网络道德规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6.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信息素养中职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