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及改善绩效途径探究

2018-09-10宁密成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改善途径公司绩效股权结构

宁密成

摘 要:股权结构与绩效有一定的相关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难点问题,本文在参考大量的文献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了与绩效的关系,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解决对策等,旨在给相关从业者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绩效;改善途径

一、研究意义

我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的上海成立,起步较晚,早期发展缓慢,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近年来证券市场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但在我国国有经济仍然占有主要地位。股权结构相关的关键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构造改革是时代趋向,应该选择哪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什么思路来探索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对公司绩效有影响和关联度如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上市公司的绩效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证券市场的健康成长是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基础。公司业绩的持续发展建立在系统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上,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能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促进上市公司的企业业绩。公司绩效是权衡股权构造是否合理的一项标准。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否合理,目前,我国没有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的,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出上市公司的股权构造合理性的理论和管理方式。

所以,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探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是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希望对相关从业者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性是股权分割和股权集中且国有股“一股独大”。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西方的资本市场的成长存在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偏向于市场自我调节,而早我国由政府组织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无论背景、起点、制度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根据上市公司股权能否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被划分为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个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下的历史遗留,再加上缺乏对股份制的了解,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导位置。那是在国有资本的具体管理上尚不完善等情况下,为了避免搞“私有化”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成长,从而不允许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参与市场流通,只允许社会公众股流通,从而使我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的范围较广、比重较高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明显的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率较高,在60%左右。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非流通股中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的上市流通须满足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的日期、数量等规定.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允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流通,并且因为场内买卖价格与场外买卖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差极大,所以通过场内进行买卖对公司实行收购兼并代价过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上市公司在场内买卖基本上可以忽略兼并与恶意收购的直接威胁。与此同时,股权的分割使得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形成分歧。

三、改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绩效的途径

(1)发挥政府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长,中国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长和完善,在法律法规中依然有诸多缺陷,在对股东利益上,包括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上仍然不够系统,就是这发面的缺陷造就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较多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以及非流通股股东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现象,这需要国家采取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调节主要份额的行为持有人,对中国上市企业的成长建立有利的外部环境。

(2)建立新的国有股权管理体系

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国有股权管理体系。国有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规模大,国有资产尽管在法律上规定由国家统一所有,但资产构成形式多样,既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还有政府并没有注入资本金,而有企业靠信贷和积累形成的,因此面对国有企业资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中央政府并不能对全部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应更好的借助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优势,才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更加的有效监管。在运作的过程中,合理看待政府和国有资产机制两者之间的联系,合理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和企业之间的责任和权利,防止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过多干涉。

所以说,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规避股权分散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较好的解决委托的代理链繁琐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国有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和提升公司绩效。

(3)处理好相关关系

在股权流通性分割问题的解决方面,首先要追溯原始成本,从最先的上市公司发起建立时两种股东二者的持股成本差异中寻求管理方法;然后进行成本补偿,深层次考虑到市场供求变化对新的市场平衡的影响等问题后更全面设计的方案;第三,要解决好股权集中及股权制衡问题,应让上市公司认识到股权相对集中模式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控股大股东的股权集中优势,同时还要对一股独大采取一定的制衡,制定合理的制衡机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推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稳步上升。最后,激发企业的责任心。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提供服务正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但也要注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客户和社会支持,企业还应该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发展负有责任。要把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为客户提供符合客户需求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吸引到客户,公司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依法纳税奉献社会,在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不能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更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四、小结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是一個辩证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要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并且要处理好历史遗留下的、与当今发展不相符合的一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厘清股权结构的过程中,提高公司绩效,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J].商务周刊,2012,(06):52-54

[2]孙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9,(09):38-42

猜你喜欢

改善途径公司绩效股权结构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关于技校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绩效分析
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沪市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