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心情感的表现

2018-09-10王红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画家

王红

摘 要:绘画作品是画家用来与观众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熊慶华的作品体现他独特的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本文通过对画家的内心情感的分析,归纳画家内心情感几种的表现。结合自身艺术实践中所探讨画家内心的艺术世界,试图以画家熊庆的内心情感为列揭示他艺术创作的动力。

关键词:画家;内心情感;绘画表现

一、对画家熊庆华的简单叙述

熊庆华,男,湖北仙桃市永长河村人,一个地道的农民画家。他在绘画上取的成就来源于他中学时的绘画老师发现,他的老师说:“他从未遇到过画得这样出色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画家”。熊庆华对绘画的痴迷就此开始,是对绘画本身的热爱;还是在表达内心情感;我想这些都有吧!上课就躲在书本里埋头作画。但学习成绩却从班里第一直线下降千里。因为对绘画的痴迷,被村里人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的“懒汉”、“神经病”,甚至被嘲笑为“蠢材”。

二、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写到:“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觉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们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是感情生活的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在朱良志先生看来“艺术是情感的外露,而情感本身就有节奏化的特点,人的情感能和大化生机共感共振,便能启迪灵感,构造意象,也拓展了更广阔的生命的空间。”从熊庆华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就是对眼前的情势作出估计和判断之后产生出来的一种兴奋。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不同的内在情感,在他的绘画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大多数的画家作品随着画家内心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读他的绘画就是在体会他的内心情感经历变化的过程。

三、几种不同情感在熊庆华绘画艺术中的表现

什么是表现?“表现与内在情感有关,简单说来,表现即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3]表现不同,代表的内在感情亦不同,有的是怒,有的是喜,有的是悲、烦、愁、闷等。但在这些不同表现中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它们都是身体从正常状态的偏离。在不动情感的时候,身体各部分往往保持和谐、平稳、对称、规则的状。

(1)童年的内心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童年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在每个人的生命记忆中是相当深刻和难忘的。所谓童年体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童年的情感经验进入画家潜意识层面,形成他的画家艺术创作的动力。童年的回忆成为了熊庆华绘画的主题之一,老鹰抓小鸡场景;扮成绿林好汉摘西瓜的场景;掏鸟窝;在他的绘画中你能找到80年代那一代人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植物之间的友谊。来自它对童年时代的某些经验的触动,情感的表达。童年时天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同时也是恐惧的。悬在头顶的石块;穷追不舍的大狗;跑掉的拖鞋;这些都是他同内心情感的刻画。

(2)对农村劳动人民热爱的情感表现。当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与熟悉的人在一起,他对他们就会留下深刻的情感。画家熊庆华用绘画记录了他对周围事物的情感,他生活在农村,自己也是一个农村劳动者,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的笔下有正在耕地的农夫;大获丰收的渔民;扬谷的劳动者;有的画面用民间的、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他心中的农村的人物形象。有些时候,对一副绘画作品的最高要求是传达被画者的内心情感,让观赏者能感受到画家对他要表达事物的一种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像与不像来欣赏他的绘画,也不能用事物是不是合乎常理。如他画的牛都是那么的倔强;他画的撅嘴的鱼,更注重表达的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

(3)生活的内心压抑带来的痛苦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人生的情感表象丰富多样,痛苦情感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痛苦情感对绘画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朗格、艾希鲍姆和威甘特的研究发现,精神变态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精神变态能唤起艺术家漫不经心的才华,精神变态会引起一种风格的演变等等。

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压抑让他的痛苦情感,在无意识中积聚起来的。对于一个热爱绘画的人来说用绘画来表达这种内心的痛苦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他的种类作品比较多,风雨前行中的变形的自行车;鸡飞狗跳的场景;斤斤计较的交易;自行车后的孩子和撒了一地的水果。都是他生活压抑的痛苦情感的表现。

(5)内心快乐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快乐作为一种内心情感的反应,是指一种在欲望和期待得到满足后的精神愉悦。画家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其中“本我”由遗传的本能欲望组成,来源于有机体生物的内驱力。“本我”中的性本能况“里必多”是人的行动的内在动力,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以实现潜在心理能量的松驰和快感。支配“本我”活动的原则便是快乐原则。

高尚的快乐与人的情感、愿望、理想、价值、态度密切相关。是人在精神领域获得的自我实现。再次,快乐是一种高峰体验。在他的一组作品“哥哥的婚礼”中,熊庆华将这种快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这组画将中国的民间绘画与中国传统的喜庆色彩结合在一起。表现了画家内心的那种愉悦的情感。再者,画家出奇的构图和人物的安排将整个快乐的气氛展现在了欣赏者的面前。将中国人对婚礼快乐的想象完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产生了共鸣。滕守尧这样写道“天才的艺术家本人的个性中总是包含着普遍性的东西。伟大的诗人在讲到“我”时,这个我其实代表普通的人类,他的本性中具有人类的一切。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在他的忧愁中看到自己的忧愁,在他的心灵中看到自己的心灵。在他的身上不仅看到诗人自己,而且看到人,或者说看到他的人类兄弟”[6]他的绘画作品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看见他的作品就如同看见了人类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5][6]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曼·科·希勒布雷希特.现代美术心理.陈玉鹏,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画家
神奇的大画家
程及(画家)
优秀小画家
我是小画家
画家在画中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