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

2018-09-10刘欣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中式古典园林现代设计

刘欣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历史悠久,孕育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一件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它不断影响着当代和现代世界景观设计,而且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来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以及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元素。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设计;新中式;传承

一、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对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不谋而合的趋同。现代园林设计中又有了对古典园林“自然观” 的新的认识与拓展,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二是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即将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以现代科学自然观为引导,并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体现出来。重新全面地领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对于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 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2.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 天然模仿。寓情于景,造景奇妙,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 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让人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创造出了一种含蓄幽深的美。这些手法的运 用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不再适用,反而由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更能将其发扬广大,组织出丰富的空间。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与当时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园林的意境汇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情感,包含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倦。它是园林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融合历史文化、美学、建筑、山水、植被以及设计师的个性 思想,也是园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3.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园林的生产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性功能逐渐在增强,但现代园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 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其次,更重视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等等。

二、新的结合形式——新中式

新中式園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新中式风格并不是单纯的套用中国传统元素,它是将新古典元素和具有中式风格的元素进行叠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吸收,将社会的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的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新中式园林将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结合,将传统造园的气韵和意境保留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考虑对景、框景、近看、远眺等多层次的空间视线组织,步移景移,在视线的开、闭、转、合等方面进行精心打造,运用现代材料对古典韵味的诠释以及在植物配置上古为今用意境的表达,都是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的继承与发扬,表达出其唯美不奢华,含蓄不张扬,精致不造作,亲切质朴,自然人性化的特征。

三、新中式在居住区中的运用——以万科第五园为例

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征,以岭南四园为创作母本,吸收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精髓,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与现代材料有机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片区,同时也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创了新中式居住区的新篇章,成为国内打造新中式房地产业的领跑者。在空间上,第五园借鉴了岭南园林的建筑风格,通过院落式构成来设计居住区的空间序列,住区中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安排合理,从不同空间层次上满足了业主的心理需求;运用传统的处理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漏景、障景、框景、借景、对景等多样设计方式,尽可能的在小场所表达大空间;运用岭南园林的设计元素,在庭院和巷弄的处理上借鉴了广东地区天井、碉楼冷巷,从本土地域特色上完成对主题景观的诠释。在色彩表达上,第五园宛如一副水墨画,整体建筑包括所有细节全部运用“黑、白、灰”这三种无色系列进行渗透,整个园区在色彩上表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情,风格淡雅而恬静,置身其中,让身心在片刻间获得宁静。在植物上,大胆运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竹,品种以刚竹属的刚竹、紫竹居多,窄街深巷、高墙小院在大量栽植的竹再现了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余荫山房“翠竹夹墙”的景象,行走其中让曲径通幽的意境更为丰富。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造园史上的璀璨明珠,他融合了亟待工匠的心血和中国古典之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想着怎么快速的向前迈进,也要停下脚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工匠精神,和中国园林之美,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情、境、意引用到现代造园手法中。

参考文献

[1]《园冶》.(明)计成 著.胡天寿 注

[2]《中国古典园 林 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

猜你喜欢

新中式古典园林现代设计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独立设计家居品牌的中式情怀
浅析浮世绘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
浅谈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