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丑”批判简论

2018-09-10杨娜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审丑批判审美

杨娜

摘 要:“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审丑”的概念以“五四”为界,在我国有三个发展时期。本文旨在综合前辈研究经验,对“审丑”现象进行探究,对“审丑”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质疑,批判“审丑”概念的荒谬性,提出“‘审丑混淆意象和本质,危害‘审美,应该被改造的论断。

关键词:审丑;审美;批判

一、审丑的概念及其发展

通用的《美学原理》一般这样界定“丑”:“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就我国而言,从五四到现在,对“丑”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旨在综合前辈研究经验,对“审丑”现象进行探究,对审丑进行批判。

二、审丑的内容及质疑

对审“丑”的内容总结起来有四方面的界定:

(1)作为审美的范畴

“丑”作为审美领域在叶郞的《美学原理》中认为和优美崇高等审美范畴一样,它并不是客观物理存在,而是情景融合的意象世界,它有一种“意义的丰满”,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而且,作为审美范畴的“丑”并不等同于伦理学中的“恶”,我们在日常语言中常常把“丑恶”连成一个词,但依然是两个概念,比如罗丹的《欧米哀尔》是一个丑的意象,但这位女子并不是恶。

所以,审丑只是审美的最初的体验阶段。艺术创作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丑的体验,艺术家在体验丑的基础上对丑加以审美否定,并借丑来表现某种理想,因此,它本质上仍然属于审美活动,“审丑”只是艺术创作前艺术家对现实丑的体验阶段。

(2)作为个性的凸显

19世纪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观察和显现各种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丑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里斯托威尔说:“这种丑的对象,经常表现出奇特、怪异、缺陷和任性,这些都是个性的明确无讹的标志:经常出现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这些都是使得一个人判然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地方。总之,丑所表现出的不是理想的种类典型,而是特征。”

那么一个人的有缺陷是“丑”,所谓的“理想的种类典型”就是美吗?答案是否定的,鲁迅先生把人为的追求“完美”的病态看成是艺术的敌人。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谈到“‘十景病患者极力掩盖缺陷,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美,他们不知道,这恰恰造成虚假,造成丑恶。这种病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美丑辩证法,不懂得产生美的内在机制。”因此,这种个性的凸显并不是艺术的丑,实质是艺术的“美”;过于理想的种类典型也不是艺术的美,而是艺术的丑。

(3)作为美的对立面

不可否认“丑”大都是做为美的对立面出现的,比如我们说刘霓娜相貌的美,刘三姐相貌的丑;维纳斯的美和《老妓》的丑等等,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不过,在《庄子·知北游》有一段话:“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吴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的这段话是说,万物都是气,美的东西、神奇的东西是气,丑的东西,臭腐的东西也是气。就气来说,美和丑、神奇和腐朽并没有差别,所以他们可以相互转化。“丑”并不是作为“美”的对立面出现的,人们对“丑”的欣赏也不是丹丹欣赏“丑”,而是对其背后的艺术“生意”的欣赏。

(4)作为“发愤”而作的艺术

“丑”由于在审美活动中融进了艺术家对人世悲愤的体验而生成意象。从而有一种意义的丰满。这大概从唐代开始出现,韩愈就常常用艰涩难读的诗句描绘黑暗、怪异、恐怖的事物,所以刘熙载说:“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杜甫诗中也常常描绘丑的事物和景象,书法家中求丑怪的人就更多。在这些艺术家看来,艺术中的“丑”不仅不低于美,而且比美更能表现自己胸中勃然不可泯灭之气。

三、审丑概念的颠覆

(1)审丑对审美的危害

董小玉在《论当今文学创作中审美与审丑的失衡》一文中列举了先锋小说的种种“审丑的范式”:1、对人物活动的肮脏环境的展览,2、对人物身体与精神的病态的描绘,3、对暴力、流血场面情有独钟的展示,4、对性的观赏式裸呈,5、对祖辈的挖苦和嘲弄。他认为先锋作家的审丑观带有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特质,当今一批作家审视与扫描的是丑的东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私生活的曝光,人的兽性、欲望的展示以及存在的荒诞上,作家们反审美的价值理念、思维水平和叙述方式使得他们的小说文本中包涵了巨大的否定关系。种种丑的现象在他们极端色彩的文本叙述中,均显现出与他人和社会存在迥然相异的独立性,审丑导致了文学的反叛性和否定性。

(2)审丑需要被改造

丑可以陪衬美,丑可以化为美,现实丑一旦进入艺术中,它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进入了审美领域,审丑实际上就意味着审美。对审丑者来说,需要理解和感悟,本能地把丑排斥在自己的审美情感之外,去超越自我和超越现实丑本身。譬如我们在欣赏集现实丑于一体的《金瓶梅》时,要从作品中粗鄙低劣的人物中看到现实的丑,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积极认识肯定的存在。审丑艺术以表现丑怪的事物为主题,通过种种反传统的具有变形特征和更强烈的冲击力的表现方式强化批判现实和表现自我的力度。罗丹著名雕塑《欧米哀尔》中的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通过艺术的手法,变成了“丑得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此种丑的形象就取得了美的屬性,包含有积极的意义。真实的生活是真善美与假丑恶共存的,我们应以正确的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改造审丑。以开放的美学原则进行解读。我们要摈弃那些仅仅以刺激生理感官为目的,将生活中原生的丑的形态自然主义地、赤裸裸地展示出来,只是假借艺术之名,实际上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没有审美价值的丑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审丑”无论是作为“审美”的范畴,还是个性的凸显,美的对立面,发愤而作的艺术,都有其局限和制约。“审丑”概念混淆了意象和本质,实质只是“审美”的一个相对较低的层级,而且这种品味丑、欣赏丑的做法,易于把人误引入绝望与虚无,停留在“审丑”的低层级,无法让个体辩证的看待问题,达到哲学化审美的救赎,不得不说,是对“审美”情感的迫害。所以,应该理性的看待“审丑”,以正确的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改造审丑,摈弃那些仅仅以刺激生理感官为目的,将生活中原生的丑的形态自然主义地、赤裸裸地展示出来,只是假借艺术之名,实际上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没有审美价值的丑艺术。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柯汉琳:《丑的哲学思考》小文艺研究[J];1994年第3期

[4]余钢:从“审美”到“审丑”的嬗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猜你喜欢

审丑批判审美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析《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