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反思

2018-09-10方春霞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具书文言文课文

方春霞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改教读为导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就像婴儿似的,只是张嘴吞咽。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学起来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初语”新大纲“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改过去教读文言文课文为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1、给予提示,明确要求。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要么来一点有趣的“引子”,讲个相关或相似的文言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前提示,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给学生自读文言文创设一定的条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给予提示之后,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如要识字解意,要多读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将课文初译出来,并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在要求中还应体现大纲教材单元和课文的目的要求,做到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文道统一。所以在提示中还应明确提出、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要求。

2、阅读思考,学会提问。

在给学生以提示和明确要求后,就要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字典随身带,边看边查;(2)开动脑筋,边看边想;(3)笔不离手,边看边画;(4)防止遗忘,边看边批;(5)为讲故事,作好准备。这种导读方法,训练了学生多种阅读能力:①阅读的思维能力;②阅读的理解能力;③阅读的知行合一的能力;④阅读的记忆能力;⑤阅读的表述能力。

二、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铁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三、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具体表现在①学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传统的方法是老师规定学习哪篇课文,现在任由学生决定学习哪篇课文。比如初二语文上下册五六单元(人教版)都各集中5篇文言文,学生决定上课文顺序,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②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学习目标,在积极的讨论中明确学习课文的任务,让他们有方向性。③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课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可由小组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在班上解决,学生用尽办法也不能解决的,老师才给予提示性的帮助。④反复诵读课文,利用音频指导朗读,给古典音乐伴读,齐读,男女交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重点读,老师让同学读去掉标点的课文,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学生评价学生)。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感情的音响,增加活力,跳跃生命,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课文。再则朗读可以加深记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叶圣陶精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钱梦龙也说应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感染心灵,进而提高人文素养。⑤学生笔译或口译课文,加深理解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的文言文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大意是能明白的。实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很难的提出来由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⑥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桃花源记》中为什么村中人和渔人的服装是一样的呢,不是说村中人从秦朝就来此了吗;《观潮》中为什么“旗尾略不沾湿”;《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是谁的衣服湿了。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除第一段,增加文章说服力;《桃花源記》为了说明桃源是真实的;《观潮》中“旗尾略不沾湿”是运用夸张的修辞;《三峡》中的“沾裳”应该是到这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激励性评价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猜你喜欢

工具书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