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18-09-10潘愈林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潘愈林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学习科学知识,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并且,通过德育教育,还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对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德育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途径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既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促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困难,通过对客观事实的不断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科学成果。所以,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时,不能只机械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还要明白这些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并且,农村小学生平时都生活在非常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学生可以将身边的素材利用起来,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探索,遇到问题还可与同学、教师一同讨论,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研究大树和小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大树和小草在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虽然学生每天能看到不同类型的树木、小草,但却不一定对这些树木和小草十分了解。因此,教师可在上课前给出一些树木和小草的名称,如含羞草、车前草、蒲公英、蟋蟀草、狗尾巴草、樟树、桉树、柏樹等,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了解有关这些植物的知识,并将这些植物带到课堂上,树木则可带一点枝丫或者树叶。学生在自己搜集这些植物知识时,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才能完成,如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植物的书籍、向他人寻求帮助等,在此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学生需要克服困难才能完成任务。如有的植物不止一个名字,学生就需要确认自己找到的植物与教师要求的植物是否为同一植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熟悉更多的植物,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通过细节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良好的习惯通常来源于一些细节,所以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细节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出现也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细节问题,或者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某个细节。当探究者处理好所有的细节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学生在科学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通过处理好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问题而获得的结果。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沉浮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实验材料分类,并将每一类材料分开放置。在实验过程中,每使用完一种材料,要将其清洗干净、擦干并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实验结束的时候,要清点所有的材料是否完整,并将实验场所收拾干净,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在本实验中用到的物品有圆柱金属、铁钉、圆柱木头、木棋、圆柱塑料、雪花积木。实验时学生根据物品材料将其分类方式,前两种物品为金属材料,中间两种为木头材料,最后两种为塑料材料,再将所有的材料编上序号,然后逐一放入水中,认真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中。学生每观察到一个实验现象,就将其记录在表格中,在实验结束后就能形成完整的实验结果,并可利用表格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启蒙性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方式认识自然,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所以,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多走进自然,其观察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使学生学会尊重、善待生命,最终能够与自然和谐的相处。

比如,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学习与植物、动物有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植物、动物进行实地观察,才能更好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动物的行为习惯。校园和路边的草坪中经常有公益标语,如“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因为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体,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时候,应直接走进自然去观察,而不应该将树枝折断、将动物抓回来。如观察树叶可以选择地面上自己掉落的树叶,观察蚯蚓的活动可直接在其活动的地方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教师可在上课前组织学生一起到户外去捡树叶,再将树叶带到课堂上,在讲解与树叶有关的知识时,与实物结合起来,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而教师的行为则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护动植物,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做一个热爱生命的孩子。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细节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以此来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以及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的通过德育教育开展教学活动,还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进步,最终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蔡宏.农村小学科学课上的德育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5):27.

[2]郝明哲.农村小学的德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4):18-18,56.

[3]杨晓.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思路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9):46-46.

[4]陈瑛.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作家选刊,2015,(34):227.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