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及本质

2018-09-10敬鑫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教育思想杜威

敬鑫

摘 要: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其基本内容是教育本质观、教学论以及对儿童与教师的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四大启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理论基础;启示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早期发表的论文《我的教育信条》、著作《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和《儿童与课程》(Child and the Curriculum)三者构成了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体系。后来,他又从事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论著述,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明日之学校》(Schools of Tomorrow)和他的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构筑了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大厦,成为资本主义现代教育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派别。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他认为,经验是指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和结果之间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经验包含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的两个因素,即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前者是人的尝试行为,后者是经受结果,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经验的这两个方面的联结,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当一个活动与其产生的结果相联系,当行为造成的变化反过来反映到我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中时,这样的变动就具有意义,我们就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在杜威看来,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学生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这种实用主义经验论直接指导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本質观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一)教育即生长(education as growth)。

杜威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是以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他说“: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更为明确地提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就是生长的过程。“生长”,是指身体、智力和道德的生长。儿童未成熟的状态和环境是生长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杜威基于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提出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二)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as life)

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给儿童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需要与兴趣,教育仍然会成为一种“外铄”的东西,重复了以往旧教育中儿童的被动地位。“学校即社会”(school as society),也是基于“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而提出的,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是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应该具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二是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三是创造一个适合青少年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他要求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溶合为一,使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特别强调教育要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学习既定的、系统的文理科目的科学知识。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这一概念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教育的本质即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经验”有两层意思,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他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的“特殊复合体”,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取得经验。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在有教育意义的经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形成了能力、养成了品德。杜威认为,经验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总是处于流动、变化和更新之中的,已有的经验是获得新的经验的基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采纳某些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中的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人的身心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杜威还指出了经验改造的社会意义,他说“经验的改造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的”,“要使个人的和种族的经验不断更新,并使社会群体的生活延续下去,就必须通过教育”,认为让儿童在主观与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取经验是教育本质的又一侧面。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郭小平.杜威[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

[4]赵详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杜威.邹恩润.民本主义与教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6]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2001-06-07.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教育思想杜威
让我们摇起橹来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杜威归来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