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的历史价值研究

2018-09-10丁颖盛开勇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浮梁县制瓷景德镇

丁颖 盛开勇(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提出,并于二零一六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使用。此后,“工匠精神”便引起诸多学者与研究机构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陶工“工匠精神”可定义为:陶瓷工匠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锻造成的崇高做工精神与高尚行为品质。景德镇之所以享有“世界瓷都”、“世界手工艺之都”之美誉,正是凭借着这千百年来积淀、传承与发展的陶工“工匠精神”。陶工“工匠精神”促进了古代时期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外销瓷市场的拓展、经济的繁荣与政治地位。

1 制瓷技术的进步

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以青白瓷为主,造型构造简单,釉色单调,装饰多使用划、刻、印花等技法,大件瓷器少见。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有重大突破,在制胎原料方面,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在釉色方面,卵白釉枢府瓷、红釉和蓝釉等各类高温颜色釉瓷烧造成功;在装饰上,使用了釉下彩技法,成功烧制了青花器和釉里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以铜红釉为代表的单色釉的烧制成功,也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彩瓷方面,成化时期的斗彩是我国陶瓷制作史上的空前杰作。清代,景德镇制瓷成就更是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前朝的制瓷技术,而且不断创新,如珐琅彩、粉彩、釉下三彩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

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主要可以体现在世人的喜爱程度。《明英宗实录》也记载:“礼科都给事中胡清等奏,因迩者累赐海西野人女直等宴,光禄寺官员怠惰偷闲,不行亲督监视,以致夷人乘隙盗去碗、碟等器五百八十三件,略不知觉”[1]。来访外国人乘隙盗窃御窑生产的餐具,足见,景德镇瓷的吸引力强大,这皆因附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匠心独造”。

2 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景德镇史话》中说:“原来景德镇管辖的区域很小,只是浮梁县西南部的里仁、镇市二都。在明代,全县有10个乡,清初10个乡分为56个都,景德镇只是全县近三十分之一的地方”[2],其城市规模在清初期依旧较小。直至康雍乾时期,景德镇无论是从城市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唐英在重修《浮梁县志》序中回忆道:“余自雍正六年,来督陶务,驻节邑之景德镇,镇去县治三十里,其人居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等”[3]。景德镇此时的繁华程度,堪比通都大邑。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景德镇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经过百十年的发展,景德镇形成了“陶阳十三里”的蔚然壮观。

浮梁县人口的变化在乾隆年间也是呈现急速增长趋势,《浮梁县志》记载乾隆二年时期,浮梁县人口是46577人,至乾隆四十七年,仅浮梁县人口已经增长为250290,数量增长5.37倍有余,平均每年增长4526.96人,这主要归功于社会稳定,百姓富足。而景德镇,作为浮梁县下属区域,在清代人黄墨舫生活时期,烟火已逾十万家,几乎占浮梁县总人口二分之一。

3 销瓷市场的拓展

景德镇,明清时的全国制瓷中心,自古以来景德镇瓷器能够享誉中外的根本原因是瓷器质量绝佳;主要原因是景德镇瓷器遍行天下。古时期,对于景德镇瓷销售区域便有较多的言论。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蜒》中载:“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之产也”[4]。景德镇瓷器销售市场覆盖面,已达到舟车马所达之处,皆有景德镇瓷的境地。良瓷与世界级市场组合,造就景德镇瓷都美誉。而瓷器远销海外有哪些因素影响呢,综合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造船业的发展和指南针的广泛运用;三是市场的需求在;四是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制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瓷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变化,地理大发现也是其转折点之一。在此之前,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记载,我国瓷器输出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今天的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沙将阿拉伯等国家。景德镇瓷便占其中的二十几个国家,但是从目前各国传世和出土的瓷器来看,元代景德镇销售范围可拓展到欧洲、非洲。明代时期,景德镇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澳洲的国家,纷纷成为景德镇瓷的重要销售地。总之,景德镇瓷凭借“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制瓷技术,使得销售市场不断拓展,遍布国内外。

4 经济的繁荣与政治地位的提高

制瓷技术的提高、人口的增多、瓷器市场的拓展,必然造就景德镇工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以及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王世懋曾言:“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5]”。景德镇民,富甲江西,瓷器烧造日夜不停,万杵之声殷地,窑火两岸通红,令人夜不能寐,瓷器生产规模居全国之首。因此,景德镇吸引着国内外各地的商贾聚集于此,来镇贩卖瓷器者络绎不绝,呈现出《兀然亭诗》中所描述的“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6]的繁荣景象。景德镇繁华似锦,在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与苏州、上海、扬州、瓜州等都会并列城市,成为中国四大古镇之一。

景德镇之名,便具有极高政治荣誉,为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的“景德”年号;在元明清三朝,景德镇分别设立浮梁磁局、御器厂、御窑厂,专供御瓷,全国仅有;在古代,景德镇行政隶属于浮梁县,浮梁县隶属于饶州,然而景德镇同知署为正五品,而浮梁县官员为七品。景德镇市政治地位不断提升,皆因景德镇瓷也。

5 结语

古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外销瓷市场的拓展、经济的繁荣与政治地位,皆因景德镇瓷,而景德镇瓷皆由景德镇陶瓷工匠制作,景德镇陶瓷工匠皆深受“工匠精神的影响。所以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对景德镇的发展虽然是起着间接的作用,但亦为根本性作用。而“工匠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古,亦或是今,对行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皆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并加以传承和发展,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熊寥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 注释本[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159.

[2]周銮书著.景德镇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89.

[3]熊寥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 注释本[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127.

[4]周林荣编著.景德镇陶瓷习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325.

[5]熊寥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 注释本[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1.

[6]熊寥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 注释本[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64.

[7](清)蓝浦,郑廷桂著;连冕编注.景德镇陶录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264.

猜你喜欢

浮梁县制瓷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浮梁县: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浮梁县实施“两山”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景德镇市浮梁县的“慢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