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延续保护研究
——以云南省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自然村为例

2018-09-10谷宝福郭彦汐何佳霓杨娴婷周昭

度假旅游 2018年12期
关键词:麻线傈僳族纺织

谷宝福,郭彦汐,何佳霓,杨娴婷,周昭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云南少数民族蕴含丰富的文化气息,各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傈僳族文化遗产也不例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很大一部分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而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祥云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现存困境以及如何运用产业化延续保护分析,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合理的保护方式。

1 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祥云县傈僳族人口约1000余人,其中以居住在白龙潭自然村为主,全村共65户,268人。白龙潭傈僳族自上世纪30年代从金沙江边的永胜地区迁徙定居于此与宾川县洪谷堡、大塘子等村的傈僳族同为近邻一支。白龙潭村傈僳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且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传统的文化样式主要有民族民间音乐、民间乐器、民间舞蹈、民间竞技、制作技艺和节祭等。由于地处山区,传统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其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有相对完整的体系,为研究民族文化提供了活的素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现有两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白龙潭傈僳族“七人节”,现正在积极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1 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

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主要为火草布纺织技艺,火草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一种布料,这种布料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其制作成衣服、背包、布袋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1.1.1 草布介绍

火草叶片和根部长满黄白色细毛,可晒干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古代用燧石取火时,也多用其作为引火的易燃物,故命名为火草。火草每株有5~10片叶子,为尖矛状,叶背为薄膜状的白色纤维,交织无序,可撕下捻线,多与麻或棉混织成布料。

1.1.2 火草布制作

火草布制作流程:采火草→撕绒捻线→拨麻皮→捻麻线→纺麻线→牛油鸡蛋煮麻线→灶灰洗麻线→拉经线→上织机→纺织→火草布。

撕绒捻线:一般在采集当晚撕绒,最多不超过三天,因为保鲜时比较容易撕,过后不易撕。撕时把叶子尖部掐开,撕下一半,接另一半撕下另一半,照此把所有叶子绒撕下的同时接在一起然后规范绕成线支晾干后绕线球备织。

拨麻皮:把麻杆成捆浸泡水中,待麻皮跑醒顺根部往尖部撕下并晒干,易保存。

捻麻线:取适量拨好的麻皮泡水中,待泡醒再分需要粗细,捻成线晒干,待用。

纺线:把捻好的线在纺车上加以纺紧,这样线会很牢固,而且不容易散开。

牛油鸡蛋煮麻线:在纺好的线上加牛油和鸡蛋,搅匀后放大锅里煮,主要目的是加以牢固线和润滑线,一般煮一个小时为最佳。

灶灰洗麻线:把煮好的麻线用灶灰清洗,洗的过程中要不断敲打麻线,让它更好吸收,如若敲打,会使麻线漂白和软化。

拉经线:长度为排数,根据自己所需拉经线,一般为20—60排,宽度为20厘米。

上织机:把经线上织机,准备纺织。

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个贫困山村和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对话。据称,从2016年开始,这个村委会陆续安装了8个喇叭,这些喇叭平时用处并不大。为了省电,只能把喇叭关了,上面来检查时再打开。记者随后了解到,8个喇叭分属广电、气象、防汛、水文4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在村里装上一组2个,于是村委会就挂起了8个喇叭。

纺织:在经线上加纬线,玮线里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加火草、麻以及颜色线,之后纺织成麻火草布。

1.1.3 火草布性能

火草布,透气性和保暖性十分好,冬暖夏凉,有棉毛混纺的效果。火草布是傈僳族人衣着的主要材料,制作成衣服、包、被子等生活用品,也是丧葬中必需的用料。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火草布的历史悠久,文献记录已有500多年。衣着为火草衣的民族众多,包括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其采用野生植物的叶子为纺织原料,在中国纺织史上十分独特且罕见,可以说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的创造发明。

1.2 白龙潭傈僳族“七人节”

“七人节”源于傈僳族对天、地、人关系的原始认识。傈僳族始终把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把大自然的生物按民族习惯的生态链排列:一天、二地、三猪、四牛、五羊、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充分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民俗观念,而傈僳族人把正月初七排为人的本命年来过,留传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人节”。在“七人节”活动中,包括祭祀、传统的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民族服饰和舞蹈展演、唱歌对调、全村集体摆傈僳传统青松针坐地宴,歌舞狂欢等多个内容。活动顺序为:初五开始祭祀、初六立刀杆,初七清晨正式开始七人节活动,到初七深夜结束。“七人节”即傈僳族民间音乐、民间乐器、民间舞蹈、民间竞技、制作技艺和节祭于一体,将傈僳族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 祥云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存困境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统计,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已经超过4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方式为传承,但现在全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传承断层,因此抢救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祥云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七人节”和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现在也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现象,其中就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最为严重,现在整个村能够完整掌握此项技艺的不及10人,且这些传承人平均年龄为62岁左右,年龄最高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51岁。

2.1 自然因素

火草布的主要原材料火草采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至八月十五之间采火草叶,清洗干净,洒水保鲜并在三天内撕百绒。过了这段时间便不宜采摘,并且在节令过后,火草白色绒不易撕。火草生长具有很严苛的环境要求,生长地区离村庄有很长的距离,每年这个时间段属于农忙时节,当地村民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采集火草并进行处理。火草布的另一原材料火麻种植生长需要三个多月时间,农历三月种植,七八月收割。两种原材料都受自然因素所影响。

2.2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前,由于白龙潭地处山区经济水平落后,村民日常生活所用服装都是由火草布缝制而成,因而需求量相对较高,所以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保留完善,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数较多,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火草布的需求不断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也不再使用火草布缝制,外来服饰对傈僳族传统服饰造成很大的冲击。

2.3 市场因素

火草布虽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现阶段未完全挖掘出来,也并未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这门传统手工艺,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传承人断层现象。要使火草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使其进入市场,在如今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下,必须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牌特色,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模式。

3 如何对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延续保护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产业化开发,从而形成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尤为重要的保护方式,把能够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顺应当前市场经济,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会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傈僳族传统纺织技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火草布纺织耗时长,织一件活草衣需要大量时间,制作工序复杂,且需人工完成,机械不能代替。同时傈僳族活草布具有很高的艺术特征,能够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使其既具有超前的时尚感又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

3.2 加快发展祥云县傈僳族聚集区旅游业发展

发展傈僳族聚集区旅游业,将为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为傈僳族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济保障,从而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以传统的歌舞文化为主要旅游业的发展形式能够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在部分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白龙潭傈僳族“七人节”,包括祭祀、传统的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民族服饰和舞蹈展演、唱歌对调、全村集体摆傈僳传统青松针坐地宴,歌舞狂欢等多个内容。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提供了保障。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大量就业机会,让更多傈僳族年轻人加入其中,减少人口“外流”现象,这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大量的优秀传承人。

3.3 运用“非遗+互联网”,实现融合发展

非遗进入市场的前提是让市场了解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多领域的跨界合作将成为现阶段保护的必然选择。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社会,将互联网技术与非遗相结合成为一种主流手段。互联网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创造性,“非遗+互联网”将会加速扩大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力度。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社会对其的了解程度偏低,导致有很多具有价值的非遗无法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

3.4 大力发展手工业,创建傈僳族特色品牌

如今,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依旧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暂无形成产业化发展。要保护傈僳族文化,必须大力发展傈僳族传统纺织手工业,让火草布形成一定产量,满足进去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其次必须创建傈僳族特色品牌,品牌化经营将会更好的进入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发展旅游业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火草布产业链,为旅游业提供基础保障。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本民族历史现状来进行分析,还要从当今社会大背景分析。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延续保护需要进行融合发展,通过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等相结合,寻找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将适合进入市场的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打造品牌,重点和产业、旅游、互联网相结合,挖掘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让非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麻线傈僳族纺织
澳洋纺织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乳牙龋的唾液微生物研究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拧坨子与麻线捶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虚构(外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处注释异议
宣威苗族传统纺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