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应用①

2018-09-10程雪迎王晔璞李慧冀宗浩杨士墨

中国商论 2018年29期
关键词:成果人员研究

程雪迎 王晔璞 李慧 冀宗浩 杨士墨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向各所高校下拨了大量资金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题终止过多、课题更改过多、成果转化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在此研究人员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管理办法,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191-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实施该计划,旨在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大创在近6年的实施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作为较早实行该计划的高校之一,北邮已在项目的实施办法和管理流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北邮在大创计划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在一些人力、资本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一些低效现象,课题更改和终止过多,研究成果无法落地,很难被充分利用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使学校大创的管理更上一层楼,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效率,研究人员针对北邮大创的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1 文献综述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按照项目的过程依次对北邮大创各阶段进行了分析,大创计划分为——启动、执行、监控、收尾四部分。

研究人員分析了北邮大创在各个阶段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多个角度出发,参考其他院校大创制度的优点,对现有大创管理制度提出了建议。

2 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加的准确、可信,研究人员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访谈的对象有北邮参加大创的学生、大创的指导老师、北邮及外校教务处(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央财、北航、北理工)、相关领域专家(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合同法)等。问卷调查针对2016年、2017年参加大创的学生。一共发放了两次问卷。分别回收问卷284份、297份,填写人数约占总群体人数的2/5,两次问卷调查填写者都以大三、大四为主,大二相对较少,大一和研究生最少,只占1%~3%。填写者以工科类学生为主,其中通信工程占比最大,经管类比重相对较低,人文类比重最低。研究人员结合外校的访谈结果以及从外校获取的资料,与北邮进行对比,来总结值得借鉴的管理办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大创项目,研究人员把大创项目分为启动、执行、监控、和收尾四个阶段,并依次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

(1)启动阶段。研究人员在问卷中询问了参加大创的学生们了解大创的主要方式、对相关政策制度的了解情况(百分制)。研究人员发现:(1)了解大创方面:同学推荐(72.41%)和老师推荐(57.7%)是学生们了解大创的主要形式,而大创官网和宣讲会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2)了解相关政策制度方面,选择41~60分和61~80分的学生占比最高,但打分普遍低于60分,说明对于大创相关政策制度,学生普遍缺乏足够了解,一些学生错买了不能报销的3D打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研究人员在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低年级学生(大一)对大创了解较为不足,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宣传。

选题方面,根据问卷显示学生们选择大创题目的最重要指标是项目是否有趣(51.61%)和切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情况(63.71%)。这说明兴趣与实用性都是学生们管制的重点。

在和外校对比时发现北师大、清华一些学校会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大创类课程,可以借鉴。比如修过创新类课程的学生在大创申请中有加分。大一、大二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不足,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概念类的课程,让学生在进行项目之前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技能,拓宽他们的思路,为后续项目的进行打下基础,有效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和降低项目中止率。

对比各校大创项目的终止率,央财、北师一些学校反映10%已算是比较高的了,北邮则经常到20%以上,中期变更更为严重,低年级是重灾区。研究人员的确也发现工科类学校终止率、变更率普遍偏高,但文理之别并不能完全解释北邮高终止率高变更率的现象。对大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后,研究人员发现不少学生选择了自己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完成的项目,而在问卷中问及学生是否需要自学一些知识时,研究人员也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需要。可见,北邮学生在立项时对项目所需知识技术缺乏足够认识,如果学生所需学习知识的难度过大,则很难把项目做下去,这是北邮大创终止率变更率高的另一个原因。

(2)执行阶段。研究人员的问卷和访谈设定了多组问题来探究学生和老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卷中,研究人员询问学生了团队指导教师的支持力度(百分制),发现学生给出的平均分仅为64.93,这说明总体上指导教师的支持力度不足。而老师支持力度不足的一大原因在于激励不足,在大创小组完成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小组取得的成果后,指导教师却难以得到实质的收获,这种激励体制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学生们在被问及做大创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时,答案集中在缺乏仪器、获取信息成本高、关键细节理论或技术要求太高、队员不积极、资金问题、时间不够、工作量太大课题太难、报销困难设备跟不上、与企业合作沟通困难、缺乏指导这几个方面。可以把这些答案简单归结为以下四类。

第一,课题难度没有正确的预估。有些课题从宏观上看感觉能够实现,一旦去落实到细节时,就发现不能够实现,很多工科技术不会,很多理论不会,一开始过分低估学习难度,有些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是很多学生处在大三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它。

第二,外部资源不足。一些项目在获取信息、购买设备上花费较大,学校的资助并不足够,有些创业类项目需要和企业沟通联系,却缺乏相关途径,有些项目需要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而校内相关的实验室并不对其开放。

第三,团队组织沟通问题。团队成员间存在矛盾、分工不合理或半途而废。

第四,制度问题。经费报销方面: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支持力度方面:学校组建了专门的“支撑小组”,但是存在的价值却不明显。但变更和终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选题不当和相应的支持并不到位,尤其是前者。

(3)监察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人员发现大创团队突击完成任务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完成,强化过程管理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学校可以增加检查频率;另一方面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来实行“积分制”管理,让学生在平台上提交项目进度情况报告与成果,这样既能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又有利于项目评审的公平性。研究人员在采访外校时发现,北京师范大学采用了一种导师负责制:通过导师定期检查和签字来督促学生。这种办法有一定的效果,既能保证指导老师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又能有效督促学生完成项目。

(4)收尾阶段。通过对教务处老师的访谈与对历年项目利用率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北邮在成果管理和转化上缺少相应的探索,并且这个现象在其他高校也很常见。北邮、北师、央财的大创项目成果均很少得到延续与转化。与之相对应,北理工、清华在鼓励专利和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专利化、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方面则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北邮大创前后共投入了2000多万,而全国有几千所高校,总共投入已有数百亿,如果能充分利用大创成果,无疑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收益,并推动大创计划向更高层面发展。而阻碍大创成果利用一大问题就在于缺乏合理的协调各方利益、责任和风险的格式合同(即制度)。学生的大创项目显然借助了学校与导师的帮助与资源,但是根据现有规定,大创成果收益全部归属于学生。这样做的一大弊端就是导师、学校缺乏利用这些成果创造收益的动力。此外,学校、导师通过自身资源帮忙引入资金与市场,反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利益、风险不平衡分配的格局明显会导致导师、学校在大创过程中支持意愿不足,以及对最终成果开发的帮扶不足。

4 相关建议

(1)注重过程表现,可借鉴导师责任制度,让导师定期为学生的表现签字。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定期提交阶段性交付物,老师评分,把阶段性表现融入到最终考核中。

(2)学校加大立项阶段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查。学校每年有很多项目终止或变更。这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分析缘由会发现,大多数都可以归结于立项阶段可行性论证不足,而频繁的监督却不能阻止让他们终止和变更。同时学校可以把可行性在立项阶段的评分占比大幅度提高。

(3)要求每个参加大创的团队提交相应的WBS和画出相应的网络图。“项目管理”理论主张,质量是规划、设计出来的,不是靠检查来实现的。把过多精力放在检查既没有降低成本,也没有提高效益,反而导致项目的失败。学校可以额外给项目团队一周的时间分析所申报课题,把所选课题拆分成工作包,评估每部分所需资金,所需时间,确保材料仪器数据可获得,企业支持可获得,新知识可学习,技术可实现。

(4)编订能够协调各方利益、风险、责任的格式合同,如过没有合适的制度保证,任何个人都不愿承担风险,只有制度合适,责任、风险、利益分配明确且公平公正,才能让大家敢于冒风险,愿意担责任。

(5)建议在大创基地明显处张贴海报介绍各位教师的专精领域与联系方式,并且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系统设立技术指导教师介绍板,方便学生获取智力支持。

(6)在大创官网上开设相关的知识经验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帮助缺乏经验的新同学。美国很多大学有学业互助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应鼓励邀请企业投资对接校园,主动承担起作为企业投资与大创项目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的角色,帮助促进优秀大创项目的成果转化为产品与产业,减少创新成果的浪费。具体建议为在大创信息平台上设立投资专区,由学校邀请可靠的投资企业与投资人进驻,并提供必要的政策与法律咨询帮助。

(8)大创管理阶层公开财务,接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mercia,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2] Harold Kerzner,Amercia,Project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to Planning,Scheduling,and Controlling.

[3] Clark.A.Campbell,The one-page Project Manager.

[4] 周海涛.项目经理手册[Z].

[5] 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6]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7]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8] 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

[9] 徐悦扬,周宇欣,金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J].中国商论,2018(3).

①基金项目: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700021)。

猜你喜欢

成果人员研究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