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①

2018-09-10刘金国

中国商论 2018年2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刘金国

摘 要: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创建“京苗班”,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矛盾,实现产教协同育人。

关键词: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170-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1]。“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1]。党和政府明确指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要转型发展。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则是落实上述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项目意义

为了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明确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层次,在研究性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几年来,对专业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尝试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学校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 京东集团华南公司于2017年11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学校的创新强校质量工程与京东集团的“京种子育苗计划”进行了战略对接,创建了学校首期“京苗班”。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上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多赢的校企联合体,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联手实施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形成既有高等教育基础、又有职业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有的师资结构和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仅能在模拟仿真状態下进行实践教学,不能满足要求。

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及体验,亦即真正“职业人”的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京苗班”人才培养方案,将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仿真实训、物流方案设计等部分专业课程纳入“京东课程”,在京东课堂及生产服务现场完成教学与考核,计入学分。按照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确保“京苗班”人才培养质量。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特征,实践教学必然要求学校摆在重要位置。然而,物流专业涉及的范围之广、系统之复杂,使得学校教学资源颇显不足。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仿真与模拟操作,使得实践内容的广度、深度及效果均受影响。利用京东知名企业及其成功而丰富的资源,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学校见习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提供平台。让实习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实习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实习与真实场景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弥补学校教学条件之不足。

(3)积极提升就业质量。

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除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职业意识,实现“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与竞争力。京东的《京种子育苗计划》,以与高校共建“京苗班”为载体,为确保学生成为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对在校生进行长期的投入与培养。该计划承诺,为“京苗班”学生提供百分之百的就业机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优秀学生,直接推荐为华南区管培生。

2 项目内容

京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知名电商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智能、京东金融、拍拍网、O2O海外事业部,是我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与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10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京东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十分注重基层管理人才的战略储备,推出《京种子育苗计划》并在院校相关专业实施,以与院校共建“京苗班”为载体,经过京东大学“企业课程学习—— 轮岗实践—— 应届实习”三大阶段的学习,对在校学生进行长期的投入与培养,努力铸造未来的电商、物流行业优秀人才。

去年年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决定在2017级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创建首期“京苗班”。其共同目标,一是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制定“京苗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确保“京苗班”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确保“京苗班”开展轮岗实践教学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实践。“京苗班”的轮岗实践教学,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由企业安排导师指导,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性地开展岗位轮换实践教学。每个学年累计两个月,实习过程组织与管理由企业负责协助。三是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并对外一致报送研究成果。

《京种子育苗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分别是培训前置、课程植入、轮岗实践、人才筛选、人才聘用和承诺就业。

(1)培训前置:通过宣讲、报名、测试与人员素质测评、筛选过程,成立“京苗班”。

(2)课程前置:一是由京东高层领导或讲师走进学校,举办“电商风云”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包括《京东全面观》《互联网思维》《飞起!从校园到职场》等;二是专业力学习,包括《终端体系建设》《5S概要与现场管理》《仓储部门课程》《配送部门课程》《售后部门课程》等。

(3)轮岗实践:每学年安排2个月的轮岗实践期。根据学生的质素、对岗位的匹配程度以及业务部门的容纳程度进行实习岗位轮换。实习岗位涉及一线操作岗位和后勤职能支持岗位,每次轮岗,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公司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导师方面,以1∶5的配比安排,导师均为业务骨干,全程跟进学生的轮岗表现并给予记录。轮岗期间,公司精细化部门也会全程跟进学生的轮岗与成长。

(4)考核及聘用(发展通道):综合成绩=校内学习成绩+企业课程考核+实践实习成绩,学生以综合成绩排名,分别进入以下通道,如图1所示。

以上考核内容主要由学校老师、业务导师、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HRBP负责。

(5)京东承诺:只要是经过“京苗班”系列培养的学生,都百分之百地提供就业机会,并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加入京东,对于优秀学生直接推荐为华南区管培生。

3 项目成效

3.1 初步成效

今年4~5月,“京苗班”学生圆满完成京东广州仙村园区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教学和轮岗实习。实习期间,京东讲师根据京东商城的实际业务流程,以图文并茂和模拟实践的方式传授京东商城的仓储管理、配送业务、客服操作等方面的业务技能。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摆脱传统书本的学习模式,直接学习京东的物流运营流程,丰富学生的项目实战经验,缩小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有7名同学被授予优秀学员。此次实习,学生完成了五个岗位轮训,获得三个岗位工作考核认证,二次培训。首期实习结束时,学生门分别就改善仓库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创新方案,深受园区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3.2 达成目标

京苗班学员将具备以下素质:具有一年以上电商、物流领域工作/实践经验,熟悉行业的作业流程、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以及京东内部ERP、青龙等系统操作;有一定的团队管理经验,能承担所属业务区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贯彻落实,组织所管辖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带领团队员工保证KPI达成;有较强的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并能积极传承企业文化。

此外,优化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共建物流与电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科研和教研水平的提升,探索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4 有关校企协同育人的再思考

通过“京苗班”首期实践经验,有关校企合作、产教协同育人的问题促使我们再思考,应该怎样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一种观点是借鉴高职高专的一些模式,但要有所区别,因为二者的层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工程与技术人才,以及担负培养生产岗位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中职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决定了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应用型本科不能照搬高职高专的模式。有研究认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于应用技术类高校,此乃一项十分復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专业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更宽泛的基础,与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专业岗位(群)的相对应,既有“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中,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融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通过实践教育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模式共创、文化共融、责任共担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2] 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3]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教研项目“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粤教高函[2016]236号)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