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培育新发展增长极

2018-09-10姜承红朱桂峰陈琼

中国商论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优势分析对策建议

姜承红 朱桂峰 陈琼

摘 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战略高度,摸清枣庄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利用好枣庄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六大优势,从组织领导、政策规划、人才培训、融资拓展等多渠道、多领域,探索具有特色的养老产业发展的“枣庄新模式”。

关键词:养老产业 新旧动能转化 优势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162-02

养老产业是改革开放后各类产业发展中涉及受众人群最广的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绿色、低碳、环保型现代服务新兴产业,是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宽、撬动力量大、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一个新增长点。在枣庄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仅有利于解决日益嚴峻的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加快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提高枣庄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枣庄市以促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积极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418.05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为75万人,占总人口的18%。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00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7家(市社会福利院1家,镇街敬老院44家,市中区社会福利中心1家,薛城区如家老年服务中心1家),民办养老机构53家。养老床位2.2万张,入住老年人1.4万人。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然而,随着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根据枣庄市老年人口数量来看,枣庄市的养老机构缺口较大,这无疑是对枣庄市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的严峻考验,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枣庄市的养老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 优势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新时代各地养老产业事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2)地理位置优越。枣庄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北通京津,南达沪宁,境内还有枣临高速、枣临铁路,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枣庄南北,西滨微山湖,是鲁南重要城市,也是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之一。枣庄市还是继济南开通快速公交后,山东省第二个运行BRT公交的城市,目前枣庄市的BRT运营里程在全国是最长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扩大了枣庄市养老产业的覆盖范围,使得沿线和周边地区的老年人来枣庄市养老更加简单易行。

(3)居住环境宜人。枣庄市是国家森林城市,境内有8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40家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自然环境优势明显。200多公里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绿道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大型纪录片《走遍中国》专门介绍了这条绿道,如今这条绿道成了枣庄市的绿色交通干道。自然生态已成为枣庄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枣庄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加之冬天还有3个月的供暖期,特别适合老年人居住养老。

(4)基础保障完善。枣庄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区域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市80%以上的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都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市政府批准,枣庄市医养康复中心挂靠枣庄市立第二医院,其建设已列入《枣庄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市政府2017年、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卫计委医养康复建设项目库。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规划至2022年医养康复床位达到2400张,形成国内知名品牌。目前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各功能分区正在装修中,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这些都为枣庄市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5)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历史,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和130年的近代工业文化,枣庄市集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齐鲁文化于一身,尊老重孝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省内周边城市在传统习俗和文化底蕴上都有共同点,外地老年人容易产生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

(6)养老成本较低。枣庄市消费水平不高,生活成本、经营成本较低,养老院的收费标准不高,省内周边城市及京沪沿线地区特别是大城市老年人来枣庄市养老,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另外,较低的经营成本,也可以吸引外地投资商来枣庄市发展养老市场,带动枣庄市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我们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由民政局、发改委、老龄委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和督促检查,确保养老产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养老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和发展前景还不够了解,尤其是对枣庄市发展养老产业的优势还不充分了解,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枣庄市发展养老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使枣庄市成为老年人向往的养老首选。同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引导社会进一步转变养老观念,改变人们对养老机构的偏见和中国人养老的传统心理,为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养老的枣庄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基础。

3.2 超前规划,完善政策

养老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必须超前规划、科学规划、统筹规划。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完善项目资金、技术、运营、管理和监督等各方面的相关政策体系,为养老产业规范运行提供良好宏观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制度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按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选址,建设符合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养老机构。按照养老产业发展规律,确定近期、中期、长期养老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将内容细化到具有老年人消费特点的生产、流通、经营和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养老产业规划体系。

另外,还要完善相关政策。在调研中,发现限制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供应问题。因此,要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将各类养老产业建设用地纳入枣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制定、完善支持发展养老产业的土地政策。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办理,优先保障供应。为支持枣庄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但一定严禁将养老产业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

3.3 发挥优势,加快培训

充分发挥枣庄市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消费优势,加快中高端养老机构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吸引外地老年人及本地高端人群入住,形成养老产业链,并由此带动枣庄市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同时,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对本地老年人进养老院养老的吸引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枣庄市区域交通优势,打造养老用品集散中心。

人才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良好的养老产业基础环境、专业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是吸引外地老年人来枣庄养老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枣庄市职业教育优势,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大力培养养老产业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高养老产业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另外,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吸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事养老产业服务行业。

3.4 拓宽渠道,积极融资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的要求,积极“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财政性资金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支持养老产业的信贷需求。积极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有效信贷投入。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总之,枣庄市养老产业的发展要与新旧动能转换、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和扩大内需、增加和扩大就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超前規划,勇于创新,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探索适合枣庄市养老产业发展的“枣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优势分析对策建议
大众化教育的篮球教学中优劣势分析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水路运输低碳模式发展浅谈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