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业管理模式

2018-09-10刘瑞平肖啸

中国商论 2018年29期
关键词:管理理念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刘瑞平 肖啸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赋予企业新的社会责任,在社会责任管理理念推动下,建立新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向着更高层次迈进,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基于此,本文探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业管理模式,希望可以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责任 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108-03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在社会责任理念下进行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才能够让企业的经营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才能够让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依照当前形势来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空间,其与社会责任管理理念的结合度也需要不断强化。探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1 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谋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但是,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更加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参与社会建设的思想意识。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是否担负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贡献的重要衡量标准。尤其在近些年来,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担负尤为重视,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担负力不够,也让人们感受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渗透的重要性。只有强化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构建,才能够让企业得以制度约束,才能够让企业对员工和客户担负责任,才能够让企业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才能够让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2 新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之不同

2.1 从管理对象角度分析

从管理对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所涉及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相对于简单,即企业内部员工、生产流程管理、企业产品的销售、运输、保管等。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也比较封闭,与社会上其他行业、人群产生联系机会较少,大部分企业都在“关着门、埋着头”搞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经济行为的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尤其信息化的应用让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加强了联系和交流。

新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强调企业在落实社会责任过程中,扩大自身影响力,创造效益的最大化。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对象已经不仅限于内部员工,而是还要与社会上的管理对象接触,企业与社会多层面联系的机会更多,也更加注重与外部企业的交流合作,在这些交流合作中,能够不断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和自身效益的追求不再矛盾,而是形成统一的内部联系。

2.2 从收益方式的角度分析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下,企业运行经营的效益目标首先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只有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生产经营。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让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丰厚的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企业产生发展后劲不足等负面问题,不符合政府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陈旧的经营模式除了向国家缴纳赋税之外,对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意义还不够深化。因此,人们日渐认识到传统陈旧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不但强调效益的追求,还强调了社会责任担当,使两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相辅相成。这种模式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青睐。另外,其应用的效果也展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2.3 从管理机制的角度分析

在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下,要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创新改革,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转型,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愿景。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要以企业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前提,只有企业主动开展和落实相关社会责任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让社会和群众形成对企业的关注和肯定,才能积极的支持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形成群众支持企业、企业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效果。

2.4 从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

社会责任管理的本质内涵决定了企业发展要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重视自身利益建设,还要将社会大局利益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日常经营管理目标之中。更加关注对员工队伍和社会群体的关心爱护,讲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融入。企业只有做到这种管理效果,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局面。这样的局面会更加促进企业有的放矢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遇到经营风险和困难时,也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良性发展也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要求。

3 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3C+3T”模型

3.1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思想体系

企业的建立不应仅仅停留于利益的追求,更加需要注重综合价值的追求。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是企业内部与社会外部相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企业在社会中发挥价值的重要过程。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其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其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偏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要不断追求利益的多元化,既追求现实经济利益价值,又追求非经济利益价值。不同企业对利益价值的看法和观点肯定会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要清醒认识此问题,正确看待这种差异。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所创造的价值也要具有和反映多元化的特征需求,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价值。这就使传统的企业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變化,以求利益最大化变为综合价值的创造。实现企业、社会和人类利益价值的统一。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更加需要重视综合利益价值的发展,将其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将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等核心重点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使每项工作的开展都体现出社会责任管理的特点。另外,价值追求还需要与显示机制相吻合,通过显示机制的建立促使效益价值的体现,促使企业融入市场,进而促进综合价值的彰显。

3.2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T实施体系

3T体系的构建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助力,也让新型企业管理模式予以更好地推动。其贯穿了3C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指的是企业各部门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予以配合。这种良好的参与配合效果是建立在大家共同的意愿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大家形成共同的认识,才能有效保证效果的实现。因此,要通过以下五项措施,使员工达成高度的共识。第一,领导为代表,履行社会承诺;第二,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工作始终,全员意识形成;第三,全员社会责任能力得以发展;第四,全员自觉性得以发展,能够践行社会责任;第五,组织对全员参与给予支持。

(2)全方位覆盖。企业达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日常工作的有效融合,必须在公司所有的生产管理制度方面予以全面覆盖,在思想认识、战略规划、组织保障、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社会责任管理的风格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这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社会责任理念的相关特点、要求,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第二,根据社会责任理念的相关特点、要求,重塑企业发展战略;第三,完善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相关制度、责任体系;第四,构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职能的保障体系;第五,融合健全利益价值相关方共同参与机制;第六,建立完善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绩效考核办法。

(3)全过程融合。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管理,需要首先渗透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工作开展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体现出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风格。最终实现效果的融合。企业要想实现全过程的融合,则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生产经营体系与社会责任理念相融合;第二,企业责任理念需要与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相融合;第三,社会责任理念也需要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开展之中,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4 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4.1 合作互利共赢的思维导向

企业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以互利共赢的目标为基础的。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的良好应用,则是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先共同拥有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互利共贏,最后形成理想的合作效果。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下,创造综合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全方位建设由不同的利益价值相关方形成的多元价值结构。由于不同的元素构成,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导向。利益相关方一致形成了追求直观效益时,对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追求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将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形成有效的统一,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关键。这就需要各利益方达成高度共识。这种共识的形成包括内部员工的共识和企业之间的共识。前者的共识主要是让员工具有社会责任管理的意识,能够有效完成生产经营效益的各项工作和履行社会责任管理职责。这种共识的形成主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其次是企业高层领导的率先垂范。后者的共识主要是指企业间利益相关方价值利益的多元统一,使目标利益有效引导社会责任管理的共识。形成这种共识的关键因素是互相信任。达成综合价值共识是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前提保证,在合作中形成社会责任管理的共识和落实,在合作中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规范是实现企业由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向追求社会责任最大化的转变。在合作时,能够有效容纳不同利益方的不同价值诉求,并做到合理的统一,从而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相互信任和优势互补是综合价值实现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合作效果。再将同意后的价值利益转化为综合价值的社会责任。

4.2 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实现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目标,就必须要构建企业全员参与机制,推动实施体系的建立。首先,企业的高层要做好榜样的树立,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认真履行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职责,所作出的社会责任承诺都要践行,为员工社会责任的构建起到重要启发和警示作用,引导员工内心责任的形成。同时,企业高层领导在践行自身承诺的同时,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提升员工团队的履行社会责任能力,并做好督促和引导,防止出现履责意识成为一句空话等现象。通过相应的学习培训活动,能够让职工责任更加明确,能够让责任落实到位。其次,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能够让职工深刻感受身上所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使命,能够促进职工内心责任担当。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发展担负社会责任的企业,重点是塑造企业发展战略,使组织管理和职能管理均得以作用发挥,让企业利益空间得以提高,促使参与机制的形成。企业还需要在文化构建方面予以深入研究,建立企业合作体系,把企业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基础。另外,根据以上内容,相应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并做到奖罚分明。最后,注重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工作过程的融合,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序有效地贯穿于社会责任管理建设上来。比如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理念等都要贯穿到社会责任管理方面。通过新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则能够让企业的软硬实力均得以提升,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身企业品牌的树立,实现其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目标理念。

4.3 注重企业内部改革工作

首先,企业要注重具有社会责任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的资产能够引导支撑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实施改革过程中,要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陈旧的经营理念摒弃,将创造最大化的综合价值更新为发展目标。虽然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在此方面还需要不断予以强化,但很多企业已经日渐具备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生产经营特点。其次,企业要注重社会责任的落实。由先前的自身获得经济利益转变为优化社会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和自身经济利益的有效统一实现。企业要不断重视社会责任管理的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严格实施。在工作中强化对员工团队社会责任落实的督促工作,切实让员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设任务,并确保实效。最后,为了保证落实效果,企业要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考核制度要科学的进行量化和细化。在严格的考核中,不但能够让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团队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各层级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落实。另外,企业要根据考核的结果,不断地进行分析完善,针对考核中的不当之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和改进不足。

4.4 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企业需要做好自身责任管理的完善,同时还要注重外部因素建设。只有让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社会责任管理监督上来,才能确保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效果。第一,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当消费者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服务工作不到位时,要应用自己的权利,积极开展维权工作,必要时向政府主管业务部门进行投诉。第二,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利用社会舆论,能够避免企业管理信息的闭塞,使监督效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合理的应用舆论监督,可以更好地督促企业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第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重点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保护作用。由于消费者个人力量不够,在遇到侵权现象时,需要组织力量的支持。由合适的社会组织出面支持消费者的维权活动,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5 结语

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业管理体系构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作用的展现,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社会发展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关人员更加需要从企业实际管理情况入手,做好新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构建全新企业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磊.企业如何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责任[J].人民论坛, 2018(17).

[2] 许楚若.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8).

[3] 殷格非.责任文化为企业注入新动力[J].WTO经济导刊, 2018(4).

[4] 苏丹丹.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路径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8(2).

猜你喜欢

管理理念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探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