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机制研究①

2018-09-10吕贵鑫薛丽红李晓宁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高职院校培养

吕贵鑫 薛丽红 李晓宁

摘 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流程来看,招生、培养和就业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招生作为入口环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就业是衡量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对自身学业成果检验的出口,而出入口的衔接就是学生在校的培养过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如何使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行业、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如何理顺三者之间关系,让其紧密配合,是众多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思索和研究的问题。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众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分离,部门划分明确,工作各自为政。通常学校设立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人才培养由教务处负责。因此,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是完全分开的,是两个独立的部门,由两个领导分管,各自为政,协调沟通困难。这种现象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就业 培养 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172-02

1 高职院校就业、招生与培养工作现状

纵观高职院校的近几十年发展历程,无论从办学规模、人才输送、服务社会还是改革创新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招生、培养和就业环节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1.1 高职院校招生压力增大,招生制度单一

从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招生数据来看,考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已经度过了寒冬期,但随着各大院校、教育机构对于高职高专批次目标生源的竞抢,高职院校的有效生源反降不增。虽然在招生的“生源战场”中各大院校的招生宣传和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一些院校采用极端的宣传方式来抢占生源,但生源质量下降,竞争激烈都给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虽然招生手段多变,但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相较单一,从河北省高职院校来看,主要是省内高考单招和全国统考,录取机制也主要以统一高考或单招分数作为录取的指标,缺乏动态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培养单位和学科专业间的招生结构偏差,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就业问题凸显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6%,高职高专就业率92.1%,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虽然在就业率上高职高专毕业生超越本科,但从相关机构近几年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就业问题依旧明显。

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在于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度不高。专业设置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生培养,服务社会的保障,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就业反馈机制,自身就业部门搜集的也只是“面子工程”的就业信息,导致无法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状况和特点,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数从招生的角度出发,盲目追逐社会当下的热门专业,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专业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

第二,众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推行力度不够,很多都停留在表面阶段,创业教育也更多倾向于创业实践工作而没有系统完整的形成课程体系,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把创业教育以集中突击的形式进行培训,而非形成创业意识融入课堂授课中的高职院校所占比例较高,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陈旧,方案制定的时间较早,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要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构成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

1.3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缺乏联动性

当前,众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分离,部门间各自开展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交集。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侧重于此,而就业方面关注度不够,很多学校只是对毕业生进行毕业信息的统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收集与反馈机制。学生在校的人才培养由教务处统一负责,具体由各专业教研室进行制定,各教研室与招生就业科室之间联动性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因此,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是完全分开的,这种联动性的缺失致使人才培养缺乏弹性,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导致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 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招生与培养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創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

招生、培养与就业形成联动机制是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用的人才是重中之重,而检验其成果的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不仅包括高就业率,还有就业学生的专业吻合情况和优质的就业单位。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高职院校对于当前社会所需专业针对性的招生工作和对学生在校期间有效的人才培养,三者缺一不可。优质的生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优质的毕业生,最终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进而打造学校良好的口碑。

3 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招生与培养联动机制的策略

3.1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对接社会需求

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三部曲的起点,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人才培养、优质就业的前提,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来讲,政府应加强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动态调整区域间、培养单位和学科专业间的招生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从微观层面,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招生制度进行改革的深化,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录取机制相对单一,主要以单招和全国统考为主。各院校应尝试采取多元化的录取机制,增加考评内容和高校专业培养的关联性,配合国家的招考改革原则,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来提出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而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与协同性。同时,调整招生队伍结构,教学人员与专业招生团队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即从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宣传招生内容,也能充分了解企业就业需求,进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針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招生就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过程,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技能型、职业化的优质毕业生,才能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能力,最终形成招生反馈就业的良性循环。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与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定向培养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对口定向培养课程。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推动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果。加强实践育人机制,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以就业促招生,以企业促培养,加强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质量和薪酬福利。形成特色高职院校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

3.3 重视就业信息反馈,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真实有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是高职院校对自身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接轨情况的最直接反映,所以要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来推动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同时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反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反馈信息把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务部门连接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联动组织架构。

高职院校还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应当把就业、创业思想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服务,包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创业创新教育等,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打造就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平台来对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毕业生的求职意愿。提高就业服务效率。重视毕业生创业工作,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创业带动就业。

4 结语

建立就业、招生与培养工作的联动机制是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必然,而其核心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来展开的,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果,形成自身特色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从而吸引生源、解决就业、高质培养,一箭三雕。

参考文献

[1] 王英,万庆生,韩文灏.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 杨志军.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地方本科高校健康发展[J].沈阳干部学刊,2017(3).

[3] 于晓光,姜海鹏.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协同联动的创新机制构建初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

[4] 黄兆信.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5] 王子杰.以就业为导向:大众化教育进程中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6] 李蒙,李传锋.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7(6).

①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高职院校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省级骨干专业建设为例》(JRSHZ-2018-07010)。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高职院校培养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